新华社刘翔霄

新技能新材料投入利用、爱心企业“零利润”施工、“铺棉被”“木炭烘”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寒冬时节,行走在山西灾后重修一线,处处可见干劲十足、众志成城的场景。

山西灾后重建拜访见闻办法总比艰难多  第1张

“速率很快,省心很多”

介休市南桥头村落
中午的阳光透过大玻璃窗,照在新铺的地板砖上,闪耀着洁白的光亮。
修缮加固后的屋子解除了险情,44岁的女主人安海英心情轻快不少,屋里时时回荡着她的笑声。

一个多月前,安海英还处于“见谁都想哭”的状态。
今年10月,山西发生持续强降雨,安海英家三间北房、一间东房受损严重,须要修缮加固。
家里三亩二分地也因灾绝收,“白菜都没剩一棵”。

对付冬季修房,安海英和丈夫最初有顾虑:屋子还有没有办法修,怎么修?工程队能不能请得起?

正在两人一筹莫展之际,驻村落第一布告马一民等人登门带来了好:按照省里“一户一策”等干系哀求,市里统一组织折衷,为受灾户供应设计、技能辅导和监理等“一条龙”做事。
施工预算5万多元,省市财政补助4万元。
“乡里还帮助找来了工程队。
”南桥头村落原党支部布告陈孔瑞说。

安海英在修缮加固后的房前。
新华社刘翔霄 摄

夫妻俩当即决定施工,在全村落带了头。
修房推进速率很快,10月尾动工至今,仅剩少许扫尾事情。

安海英见告,修房时政府还免费供应安装了取暖和设备,补助后取暖和每度电收费0.28元。
她以为这个价格能承受,“不用生炉子弄煤掏灰,干干净净还省事”。

“修房用度政府出了大头,质量更是‘没唠叨’”

63岁的马招生是临汾市安泽县府城镇凤池村落重修户,家里3孔砖窑受灾坍塌,在处理积水时又摔断了腿,灾后他一度心急如焚。

安泽县采纳的一系列重修方法,给马招生吃了“定心丸”。
县里第一韶光明确了冬季施工技能哀求和建房标准,在多方预备的同时,还发动包镇、包村落干部等干系职员到工地搬砖当小工,确保重建质量和进度。

“只要温度好,施工就能推进。
越早施工,就越能保障质量。
”府城镇党委布告翟海元从一家修路企业借来专业的“保温棉被”。
一个多月来,他每天关注景象预报,调度全镇施工力量,不分昼夜地往工地跑。

马招生向讲述了建房情形:新居面积48平方米,总造价5.3万元,个中省市财政补助4万元,个人自付1.3万元;建房时屋顶盖上了“保温棉被”、窗户用塑料布蒙着,全体屋子被“包”了起来防冻;施工期间,村落委会还送来木炭,晚上在新居生火烘烤,足足烤了六七天……

马招生的新居正在施工。
新华社刘翔霄 摄

“过去建房是把石头摆上打地基、外墙上直接抹灰,现在外墙加装保温板,用的是钢筋布局柱、地圈梁、上圈梁,更加安全和抗震。
窗户也换成了隔热性能更好的新材质。
”眼见新居拔地而起,马招生很是感慨,“修房用度政府出了大头,质量更是‘没唠叨’。

河南籍的施工方卖力人冯青生常年住在凤池村落,这次是“零利润”施工。
人们夸奖他的为人和技能,他腼腆地笑笑说:“价格不能高,质量必须好。

不远处,71岁的马永昌住了50年的窑洞因灾坍塌,也被60平方米的“小飘窗式”重修房取而代之。
老人说,重修时政府组织人力将窑后土坡重新修整,不随意马虎再涌现山体滑坡。

活了66岁,第一次知道这样“建房”

66岁的重修户周长其家住临汾市翼城县王庄镇辛安村落。
重修启动时,县住建局有人发起可以采取装置式住房,他以为挺新颖,先期做了一些理解。

11月5日,村落干部毕居强开着小皮卡,拉着周长其等人,跑到一家装置式住房生产企业实地稽核。

周长其的“当代化”新居正在安装。
受访者供图

“去了一看就相中了!
”周长其说,这种办法入住最快,“组合”起来就能住人,不用烘干,还抗震。
他算了一笔账:裸房造价每平方米550元,达到入住条件每平方米造价950元,两间房49平方米总造价4.65万元,除了省市补助,县里还有二次补助,“这价格咱能承受”。

经由多方理解,周长其下定决心,就住这种“当代化”的家。
他把房屋尺寸供应给了生产企业,当天这事就拍了板。

那边生产屋子,这边开始打地基。
“新家”运抵当天,很多人都来看奇异,周长其自己也愉快地拍视频发上了社交平台。
到访前一天,新居房顶已经上好了瓦,再过几天周长其就能搬进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