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远在8000公里外的英国,摇滚乐的火确也从未熄过。
无论是曾经的披头四,还是后来的滚石,皇后,Muse等等,相信爱上他们的人,这辈子也就真的爱上了。
但是就有这么一个乐队,或说有这么一首歌跟政治沾上了边。
曾经让当局者很头疼,由于他们居然动到了女王头上,把英国的国歌改的面孔全非,还极具挑衅。
英国的国歌叫做--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但它之以是会成为国歌,并没有任何的官方文件规定,只是一个约定熟成的共识。
大家或许会以为很奇怪,同样是国歌,为什么英国的《天佑女王》并不像我国的《义勇军进行曲》一样,是由宪法所明定的,也是由宪法来授予它至高无上的地位?
那是由于英国一贯是个“习气法”国家,连她的宪法都是不成文宪法(uncodified constitution)。
什么意思呢?从古至今,英国的法律都不是由一群专家学者或政府官员一条一条写下来的。而是根据古往今来各种各样的案例,由那许许多多的讯断所形成。
以是英国的法律也被称为“习气法”(有种“继承”的觉得)或“不成文”法(由于没有别人写好的现成法条)。
以是虽然《天佑女王》是英国的国歌,但是事实上从未有一条皇室制诰(Letters Patent from the Crown)或议会法律來明定其为国歌。
另一方面,或许目前大家不会以为奇怪,毕竟现在英国的名义掌权者是女性,以是称为女王没毛病。但是如果是国王的话该怎么办?
而且在英国历史上,女王的比例也远远少于国王。那以前的国歌是怎么办理这个性别问题的?
实在很大略,那便是改国歌。
不过并不是换一首歌,而是改名和改词。歌名上就把《天佑女王》改为《天佑吾王》(God Save the King)。
歌词里,就把“女王”改成“国王”,“她” (She) 改成“他” (He) 等等。
以是有没有创造,英国便是这么狂!
便是这么任性!
不过英国国歌改名改词儿这件事也并不像大家所想的那么随意,实在也是一种妥协后的产物。
当代“英国”这个观点可以追溯到1707年,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合并成大不列颠开始的。
在这期间,300多年的光阴也才出了三个女王,以是由此可知在英国这个“父系社会”国家里,女性领导人是多么的奇异。
合并后的首任女王--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
第二任女王--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
以是改国歌这件事情在古代也必定曾遭遇强大的阻力。
英国在2011年修法以前,一贯采纳的都是“宗子”继续制,统统皆以男性继续人为主,以是宗子为法定继续人(absolute primogeniture)。
如果在任君王实在没有男性继续人,才会以假定继续人(Heir presumptive)替代。而假定继续人常日则为女性,若无女性,才会改以其他王公贵族承继。
然而如果在指定了假定继续人之后,现任君王又有了男性质女,那假定继续人的身份便会被取消。
以是当今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当时实在也只因此假定继续人的身份继任大统的。
英国直到2011年10月28日修正了1701年制订的《王位继续法》(Act of Settlement 1707),此后王室成员无论男女都得到了同等继续权,不再以“宗子”为优先。
相传《天佑女王》是在1619年由音乐家约翰·布尔(John Bull)所作,但它的首次演唱却是在1740年的一次战役胜利后的庆功宴上。
而这首从未被确立过地位的《天佑女王》还有更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由于它没有所谓的宪法版本,只有官方与王室默认的“官方”版本,以是无论是词或曲上都曾有多次微调更动。
直到现在它仍有着不同的演奏版本。在英国的默认版本上,《天佑女王》共有三段,个中第一段的歌词只有一种版本,较为大略。
而后两段由于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版本,以是当代版也根据其选择老版的不同而有了差异。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几百年下来,笔墨的流传常日都会有许多版本。像咱的古诗律诗等文学精髓,传承至今也都涌现了许多字词不同的版本。
后两段的现在版基本上便是在个各个老版的根本上删删减减,重新编排而成的。
而英国官方的默认版本实在便是最古老的版本,这三段歌词曾刊登在1745年的《名流杂志(Gentleman's Magazine)》上,这个版本也一贯涌如今各种文学读本与音乐读物上。
常日来说,每当有须要演奏国歌的场合时,第一段是一定会被演唱的;当有重大盛宴或体育盛事(奥运)时,第一段和第三段都被演唱。
而第二段则每每都会被省略。由于第二段的词是有关于英国的黑历史,有其政治禁绝确的情由。
很多人可能都误解了英国,以为英国便是一个国家,但是英国实在是由四个“构成国”组成。
或说是由四个国家共同组成的。
实在要理解这件事非常的大略,从英国的原文国名便可窥知一二。英国的英文简称叫做United Kingdom,以是每每缩写成UK,而字面翻译则为“联合王国”。至于是联合什么王国呢?看全称就知道了。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翻译成中文便是“大不列颠暨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而大不列颠刚刚已经提到是由原来的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合并而成的。
以是现在我们知道了,联合王国是英格兰王国+苏格兰王国+北爱尔兰王国所组成。
事实上,联合王国是由四个王国共同组建的,不过也由于第四个王国的存在感相对不高而每每被忽略,他便是威尔士王国。
现在的万年王储--查尔斯王子,他的第一称谓便是威尔士亲王,字面翻译便是威尔士的王。
威尔士的存在感之以是这么低,是由于它早在十六世纪就被曾经的英格兰王国并吞了。而且它的势力向来软弱,以是并不能像苏格兰那样可以以“对等”的形式与英格兰合并。
各位小伙伴看到这里,该当就知道为什么圈哥要讲述这段历史了吧!
你们想的没错,英国便是有四首国歌
由于四个王国是并存的,他们只是上交权利与共享君主,但是名义上还是四个国家,地方自治也由各自王国的执政党卖力,也有各自的货币。
因此有四首国歌彷佛也没啥毛病
以是在须要播放国歌的场合时(例如以各自王国名义参加的体育比赛的)。
威尔斯利用《父辈的地皮》;
苏格兰利用《苏格兰之花》或《年夜胆的苏格兰人》;
英格兰利用《耶路撒冷》或《希望与光荣的地皮》;
北爱尔兰利用《伦敦德里小调》。
而参与跟国际“足球”比赛干系的活动时,他们选用的国歌又会改变。
英格兰和北爱尔兰利用《天佑女王》;
苏格兰利用《苏格兰之花》;
威尔斯利用《父辈的地皮》。
不过当英格兰和北爱尔兰P.K.时,《天佑女王》只会播放一次,犹如NBA湖人与快艇同城德比那样共享主场。
不过如果因此联合王国的名义时,想当然只能利用《天佑女王》。
大英帝国与大英国协
从前文得知英国在十九世纪正式成为日不落帝国,她的殖民地遍布全宇宙,没事到处陵暴地球人。
当时全天下基本上快一半的国家都曾是她的殖民地,直到现在也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54个)是仍属于大英国协(也称作英联邦)成员,遥奉英女王为名义上的元首或认可英国为老大哥的位子。
毕竟当时英国一言不合就统治了他们几十年上百年的,方方面面都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以是有的国家独立后仍沿用《天佑女王》作为它们的国歌,或当作他们极为主要的仪式庆典歌。
像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爱尔兰等国,独立之初都是沿用《天佑女王》,直到后来才另选国歌作为替代。
而像新西兰则是迄今仍利用《天佑女王》。
性手枪乐队
越南战役打了20年,基本上把西方都打傻了。到了战役的尾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体美国与欧洲都弥漫着一股反战,颓废的风潮,许多思想前卫的年轻人都在追求嬉皮士(hippy)的精神。
当时的音乐艺术也有了一个极大提升的环境。
朋克摇滚这种音乐流派也首度涌现于1960年代末,并在1970年代发达发展。
而在大泰西的另一侧的英国,这时候也出身了一个名誉鹊起的庞克乐队--Sex Pistols(性手枪)。
这个乐队在70年代只涌现了三年(1975-1978),但是却令英国政府十分头疼。
由于他们居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他们在1977年5月27日发行一首与《天佑女王》同名的歌曲,但是它却是一首攻击英国女王及王室,以及鼓吹无政府主义的歌曲,在当时的确引起了鼓吹大波。
在英国以外,他们的内容也有关纳粹,堕派,快餐消费文化等主题,也与主流的代价不雅观相违背。
歌词中,他们把女王与“ 法西斯政权”划上等号,然后又表达了“英格兰是没有未来的”,又用了垃圾,毒药作为比喻等等,这些内容都在当时引起了极大争议。
同时他们专辑的封面也是用了一张极为挑衅的图片,图片里英女王的眼睛及嘴巴都被遮住。
同时,也由于他们选在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25周年纪念的时候揭橥该首歌,更表明了他们的反英反政府的态度。
乃至在25周年纪念日当天,性手枪乐队还试图在英国国会大厦外的泰晤士河河边演奏这首歌曲。但末了以被英国警察制止并逮捕结束闹剧。
同时,BBC和独立广播管理局均表示谢绝播放该首歌曲。
不过这首歌确实也得到很大的反响,这首歌在英国NME的排行榜上排名第一,同时在BBC利用的英国官方单曲榜上也夺得探花的排名。
性手枪乐队末了还是败在其猖獗的行为与理念上,在成立的第三年(1978)便宣告理解散,后来虽然试图合体多次,但再也无法规复其壮盛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