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缓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东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顾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谁能想得到
这竟是七十岁的谭咏麟?
粤语首唱古词
嗓音憨实,精神矍烁
台风稳健,旷达自若
在他极具摇滚风格的演唱中
面前仿佛浮现了东坡居士
在风雨中大无畏地往前走的身影
“竹杖芒鞋轻胜马”
一身蓑衣便可度生平
在节目舞台上
苏轼算是“常”客
常讲,常唱,亦常新
这首《定风波》
谭咏麟便在歌中别出心裁地设计了
一小段摩托车引擎的轰鸣声
他这样阐明道:
古代诗歌流传至今已久
也想加入一些当代元素与之领悟
古人纵马扬鞭
当代对应的即是摩托
洒脱豪迈的气势同样可以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轼这生平可谓尝遍人生百苦
人生难免有低谷
每个人的选择都各不相同
有人因此对入世绝望
归隐山林,诗酒相伴
有人始终走不出苦闷
心力交瘁,烦闷而终
而同样身陷困窘的苏轼
却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了一条解脱之道
被贬黄州的他
带领百姓积极抗疫
开拓荒地自建雪堂
随后下广东,渡海南
流连荔枝林,不雅观苍凉落日
就算再蛮荒,再艰巨
他也总能从苦中寻乐,随遇而安
这样的苏轼
当之无愧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苏轼的人生犹如逆旅
半生贬谪,从云入泥
可豁达如他
心中自有一方净土
落在他生平中的苦难何尝能压倒他
任风雨飘摇
且吟啸缓步
将贫瘠人生过得有滋有味
大浪风波都能成眼中美景
谭咏麟坦言
苏轼是贰心目中的英雄
仕途起落,官场浮沉
大梦一场,几度秋凉
人生失落意,他却能过得畅快至极
酿酒做菜,自创“东坡肉”
修堤筑坝,造诣“苏堤春晓”
写诗作词更是不在话下
就算贬至蛮荒之地
也能悠悠“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演唱过程中,谭咏麟即兴加了两句豁达笑声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气概尽显无遗
有一种英雄主义
便是在认清生活之后仍旧热爱生活
在困境中怡然自适的苏轼
铮铮铁骨,尚有柔情
笑迎人生风雨,乃真英雄也
实在“不老歌王”谭咏麟的音乐道路上
也有着与苏轼相似的豁达和热爱
年轻时对音乐格外痴迷
18岁与好友组建“失落败者”乐队
却在三年后宣告终结
随后谭咏麟屈服父母建议
远赴新加坡读经济学
但他仍心心念念音乐和舞台
心有不甘使他毅然决然地退学回港
一贯为成为“歌者”的梦想而努力
他所在的“温拿乐队”成功立足喷鼻香港乐坛
乃至一度红遍东南亚
越是成名越是对自己严格哀求
谭咏麟昼夜琢磨发音咬字
潜心学习作曲事理
经由多年的奋战
终于开启了喷鼻香港歌坛上属于他的超级巨星时期
后来谭咏麟进军影坛
拍了许多卖座的影片
成为第一位夺得金马奖影帝的喷鼻香港歌手
只管演员之路成绩斐然
他仍不忘初心,发歌不断
截至2020年
他发行过的专辑超过130张
创作的词曲不少于100首
艺龄整整从20世纪60年代横跨至21世纪
音乐不设门槛
唯独看重一颗热爱音乐的至心
一贯强调自己“永久25岁”的谭咏麟
对音乐的器重与热爱使他拥有十足的底气
乐坛风起云涌数十载
他永久热爱
便永久年轻
谭咏麟对《定风波》的演绎
是他与苏轼跨时空的相逢与碰撞
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领悟
他想借着这首歌
将古人不屈不挠的心态通报给当代年轻人
希望他们能够从中学会如何欢迎风浪和失落败
不向困难低头
英雄不问出处
骁勇善战者在疆场是英雄
超然得意者在田间也是英雄
当苏轼脱下朝服
全身诗意便抖落在一亩三分地里
与落魄和解,同乐不雅观交好
超越于困境与悲哀之上
自喜渐不为人识
人生海海,难免有风波险浪
不低头认输,不甩手放弃
于困境中坦然自处
也不失落为人生一大幸事
犹如撒贝宁所说的——
“愿每一个人生命里的风波
都能因你的淡定而变成风景”
(编辑 孙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