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下午5点多钟,京沪高速淮安清障大队接到调度分中央的指令:在京沪上海方向847千米处,有车辆发生故障抛锚。随后,事情职员迅速驾驶清障车前往处置。在现场,事情职员先向车主徐某先容了清障收费标准。20分钟后,车辆被拖至马甸出口,事情职员奉告车主清障费为230元。但徐某说只须要再付30元,由于之前已经支付200元。可清障职员并没有收到徐某支付的200元,这是怎么回事?
徐某打开手机上一个名为“连忙汽车接济”网络平台,详细地解释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在车辆抛锚后,徐某用手机上网查找到了这家名为“连忙汽车接济”的网络平台,并通过微信联系上后台职员。在通过微信获取车辆的详细事发地点及徐某的干系信息后,后台职员言语关心、做法“专业”,还提示“车辆抛锚要在车后150米放上三角架”。在得到徐某的信赖后,后台职员称,拖车费须要480元。随后,该平台通过微信转账收取了徐某支付的200元钱,名目为“信息平台费”和“指控中央费”。
令徐某没想到的是,该平台“收钱不干活”,而是通过江苏高速公路做事热线96777向高速公路接济单位乞助,并由高速公路清障部门施救。徐某终于恍然大悟,嗟叹自己花200元买了教训。
随后,清障事情职员向徐某宣扬高速公路干系接济规定,提醒他在高速上有事乞助需拨打96777,且不要在未获做事前向道路接济网络平台支付用度。由于,如今道路接济网络平台鱼龙殽杂,个中不乏利用部分车主当心性不高,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李鬼”。淮海 刘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