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接下来首先讲述剖析过程:
第一步.我们首先包罗他们的歌词作为剖析的根本数据。李健87首,谢霆锋208首,周杰伦159首,庾澄庆209首,共663首,这险些席卷了他们自出道以来正式揭橥的所有歌曲。有了这个数据凑集,我们的剖析具备了威信准确的根本。
第二步.定义比拟指标:
a.针言利用频率(均匀每首歌利用XX次针言),用来表示针言利用能力的最主要指标;
b.针言利用总次数;
c.针言利用总个数,用来解释针言利用的丰富程度。
第三步.从歌词文本数据中提取针言并进行大略打算,天生比拟指标。
接下来展示结果:首先是三个指标的排行:
1.“针言利用频率”指标是最能够直不雅观解释“针言利用能力”的,从多到少的排行依次是:李健1.71次/首、周杰伦1.36次/首、谢霆锋1.16次/首、庾澄庆1.14次/首。从数据看,他们都能做到均匀每首歌利用一次针言。
2.在针言利用的个数总数上周杰伦最多,共114个。实在得出这个结论也不难,他的很多歌词由方文山所写,他的歌词撰写风格古文学色彩较重。并且我们还要把稳到周杰伦的歌曲数量是排在第三位的,也便是说,他的歌曲不多但针言利用多。其他几位按从多到少依次排列是:谢霆锋、庾澄庆、李健。
3.其余从针言利用总次数(同一针言利用n次按n算)上看,从多到少依次是:谢霆锋、庾澄庆、周杰伦、李健。以上2个指标都与歌曲数量有关系,理论上歌曲数越多,针言个数和次数也该当越多。
这便是常说的,音乐人就要拿作品说话嘛,以是,导师们也不用在赛场上争来争去了。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他们都喜好利用哪些针言,我们用“针言词云”的形式展示。
李健最喜好讲,“不知不觉”、“人来人往”、“万家灯火”:
谢霆锋最喜好讲,“不见不散”、“甜言蜜语”、“喜怒哀乐”:
周杰伦最喜好讲,“不知不觉”、“后知后觉”、“落地生根”:
庾澄庆最喜好讲,“空空如也”、“顶天立地”、“逆风而上”:
总结
我们发起这种剖析首先是从意见意义性的角度出发,同时这些指标的选择终极能让我们看到一种“歌词的创作能力”,以是说这也是创作能力的比拟和较劲。但是创作能力也并不是比“针言数量”,而是在描述事物、表达情绪时恰到好处的利用针言,使表达增色。这里面表示的是“恰当”而不是“数量”。同时也要考虑从歌词总体整体设计的角度去选择“利用”或“不该用”。
末了希望大家关注:歌曲的“文化效应”。在这一点上,已经有一些例子,比如央视热播的《经典咏流传》,便是把诗歌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把中国文学和音乐做很好的结合,终极的目的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宣扬出去,让不雅观者听者能够感想熏染到、学习到、领悟到。针言,正好是中国传统文化很主要的一个体现。以是说,听歌曲也不仅仅是一个大略的娱乐活动,也可以是抱着学习欣赏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心态进行。
感谢阅读!
如果喜好头条号“数说音乐”,欢迎订阅。
关注其他原创文章:
《我剖析了50000首歌词,创造北京才是音乐民气中的圣地》
《南有薛之谦北有大张伟,抛开口才,他俩的音乐究竟谁强?》
《他们因《中国好歌曲》从素人变明星,还写出一大波好歌被大家翻唱》
《宋冬野的《郭源潮》获金曲奖,大陆作词人到底行弗成?》
《曾经是80后的情敌,也是00后眼中的厨神,现在他只想做音乐导师》
《会讲针言的不但有李健,这些歌里的针言,你都认识吗?》
《华晨宇,未来歌坛一定有你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