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四条85号院。北京市住建委供图
“恢复原状”还是“保留现状”?要遵照完全性、真实性原则
合院式历史建筑绝大多数建于清代至民国期间,年代跨度长,各期间的建筑单体具有不同时期的特色。理解到,在目前已挂牌的合院式历史建筑中,有400余座为传统民居,且多数仍有居民居住,对其修缮不仅仅是为了保存历史代价,还应通过功能改进和环境提升,适度知足居民当代生产生活须要,促进历史建筑的合理有效利用。
这次发布的《导则》中,将合院式历史建筑按照建筑构造分成了木构造和砖木构造建筑两类。
木构造建筑指用传统办法建造,由木质的柱、梁、檩、枋等通过榫卯连接形成主体构造体系的建筑,还包括木构造承重的构筑物。砖木构造建筑紧张由砖墙承重,上部采取木质或钢质三角形屋架,大多数利用近当代材料工艺做法建造的建筑,还包括砖承重的构筑物。
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张越先容,“除了建造办法不同,各期间的建筑外不雅观上也有很大差异。早期传统民居多为木构造坡屋面青砖灰瓦,民国期间的建筑增加了泰西门、局部平顶,还有二层独栋洋楼,拱券门窗、泰西式砖檐,挂檐板、倒挂楣子、坐凳楣子、室内隔断和地面花砖等具有光鲜的时期特点,必须严格按照形式和工艺的特色进行掩护修缮。”
《导则》中对两类建筑的构造掩护提出分类方法,比如木构造建筑重点在于对木构架、木柱、木构件修缮,包括木柱抽换、墩接、挖补等方法都有详细哀求;砖木构造建筑则侧重于墙体加固、外墙洗濯、楼面和屋架加固等内容。
由于各建筑包含历史特色及现状各不相同,《导则》提出了“恢复原状”和“保留现状”两种修缮干预原则,在代价评估的根本上,科学理解和剖析,担保其完全性和真实性的原则下作选择。《导则》哀求,在进行掩护修缮前,应对历史建筑现状进行评估。如果建筑有残缺,或现存的部位有明显后期改动,经专家论证和评审,可对残缺或后期改动部位履行原状规复。对一些不影响构造安全的部位或构件,可坚持现状,或按现存外不雅观和做法进行修复。
对有代价的分外部位重点掌握
根据《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图则》哀求,每处历史建筑都有多个有代价部位(构件),包括石活、砖雕、木雕、墙面、瓦件脊饰、装饰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对有代价部位(构件)的保护,是历史建筑掩护修缮的重点。
张越先容说:“不少合院式建筑的大门处都有‘抱鼓石’,造型精细,有圆鼓也有方鼓,鼓心图案有麒麟卧松、松鹤延年、牡丹花、宝相花等,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神往。此类石活在修缮时应只管即便原位保留;带有雕刻图案的应保留,局部修补;新添配石活表面应按原手工加工工艺处理,不应有当代工具加工痕迹。”
在不同期间的建筑中,相同部位的工艺做法也不尽相同。合院式建筑特有的“倒挂楣子”,传统建筑多采取步步锦的样式,与门窗形式同等,代表步步锦绣。而在近当代期间,楣子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有菱形图案也有花草雕刻图案,带熟年代特色。对付这类有代价部位的掩护修缮,《导则》哀求,保存基本无缺或有轻微破坏的宜原位修缮。对局部破坏的部位,应先剔除腐烂,处理好结合面;可采取拆拼、移植等方法,充分利用原物质料。
挂檐。北京市住建委供图
严格遵照传统工艺做法 技能要点精准辅导
合院式建筑的建造方法和有代价部位加工工艺风雅,充分表示了工匠的传统技艺,《导则》提出要严格遵照传统工艺做法,并逐一列举出修缮过程中的技能要点。
对合院式建筑常见的屋面基层修缮,《导则》就对其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清理、打点木基层-望板勾缝-刷防腐-苫护板灰-苫垫层泥背-拍泥背-苫青灰背-刷浆压活-三浆三压成活”,并提出“修缮后应稳定,无松动、开裂;基层表面平整、厚度均匀;基层的坡度曲线平顺”。
为做好地仗油饰的修缮,《导则》对油饰做法提出哀求“当油饰面层涌现表面层退色、局部开裂、起皮等病害时,可局部修补;基层起鼓、酥松、粉化、面层老化等严重病害,宜革除重做。施工时应将破坏面层打消干净,不得损伤原有构造层”。
《导则》中对修缮技能的详细解释,为施工流程质量掌握和验收供应了依据,也是对传统工艺的有效保护与传承。
新京报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校正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