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韬以为这么贵的维修费都够再买台二手空调了,于是没答应。
“不修,末了也交了50元上门费。”汪韬说自己不甘心,点开手机又找了一位师傅来看。这回只须要加氟,上门费加材料费共收了100多元,空调很快就制冷了。汪韬感慨:“这么多‘套路’,真不让人省心。”
在某网络做事平台上的一家北京家电维修商,标识为钻石评级、机构认证,声称能精修各种家电,拥有百余名精良技师。底下的评论区却炸开了锅:“修冰箱,本来说好300元,后来溘然见告我做了洗濯、加了氟,加价到480元。维修职员走后,连冰箱挡板都没盖上。”一名消费者说。“换个洗衣机启动器,张口就要200元,我一开始不懂就给钱了,后来一查,这东西才十来块钱。”另一名消费者说。
7月初,上海市消保委发布《2018年空调维修消费体察报告》,将百度、360、114、大众点评、淘宝、国美等11家平台上的空调维修做事商作为调查工具,结果仅有苏宁和上海百联电器两家维修平台做事正规,别的9家均存在虚构故障、小病大修等误导和欺骗消费者行为。
个中,有5家平台的维修职员谎称机器短缺制冷剂,通过虚假“加液”骗取维修费;5家平台的维修商谎称电脑板破坏,有的乃至不经由任何检讨就进行修理、改换零件,收取高额维修费。目前9家平台均已作出回应,提出整改方法。
消费者能否看清“套路”、避免丢失呢?
赵丙华是一位有着20多年履历的资深电器维修工程师,他说,家电维修有些常用的“套路”,比如空调不制冷,有可能是内外机太脏引起的,清理一下就行了,但有些维修工会说须要加氟,收费便从几十元涨到几百元;还有些家电不启动,有可能是电路老化或电容破坏引起的,有些维修工则说要换压缩机才行,二者的维修费相差七八倍。“普通消费者险些没法看破这些‘套路’。”
规范做事统一标准,好办法要推而广之
根据商务部《家电维修做事业管理办法》规定,家电维修经营者在供应维修做事前应该向消费者明确奉告维修方案及需把稳和合营的事变,尊重消费者选择。不得虚列、浮夸、假造维修做事项目或内容,不得虚报故障部件,故意更换性能正常的部件等。情节严重的,商务主管部门可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业内人士指出,家电维修行业目前监管还不足严,惩罚力度也不大,一些维修商虽然拿到了干系业务执照,也有从业资格证,但对选聘职员的管理不严格,一些维修工无证上岗,扰乱了行业秩序。
“既然消费者是通过特定的推广平台购买的维修做事,那么这些平台也就发挥了中介的浸染,如果消费者遭受丢失,中介理应负一定任务。”汪韬认为,推广平台不能给钱就推广,而该当筛选靠谱、可信的维修做事商,“平台可以建立持续的监管机制,比如定期发布维修商家的信用报告,或者对消费者反响较差的商家进行核实和清退等。”
“维修乱象背后的核心问题是定价问题,业内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苏宁空调公司总裁王振伟指出,以空调为例,一方面维修做事本身利润薄,造成一些发卖平台不重视售后维修,把这个业务转包给社会机构去做,这就难以做到严格、统一的售后管理,造成做事定价无标准、维修职员欠约束。另一方面,一些小型维修网点会在网上寻求推广,推广费的本钱就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部分商家借此抬高维修价格,乃至恶意欺骗消费者多费钱维修。
如何防止“套路”维修,保障做事质量、确保价格公道?已经有一些正在履行的好做法。北京苏宁帮客科技做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方超先容,在军队管理上,他们哀求维修工必须考取制冷证、高处作业证及电器维修等级证书,在维修前后要拍照取证;在价格标准上,制订明确的做事价格标准,并统计不同厂家零件、配件的售价,维修工要现场核算、出示价格,担保有理有据;在后续做事上,维修完成后3个月内,如果因同样问题再次破坏,将免费维修,避免一锤子买卖、重复收费。
中国家用电器做事维修协会表示,维修行业主流是合法合规的。协会将针对一些乱象进行调查,找到涉事人、涉事企业,一经核实,立即报送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协会呼吁维修企业开展自查,并已启动行业调查,及时向社会表露全面、真实的维修行业情形。
赵丙华建议,一方面消费者在维修前可以哀求维修职员出示相应资质证明,并在事后索取维修项目干系收据和凭据,为投诉、维权保存证据。另一方面,干系主管部门可建立维修职员黑名单制度或评级认证,强化信用监督,清理劣迹多、投诉多的维修机构和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