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拖厂志》记载,1954年1月8日,李富春回到北京向毛泽东主席申报请示选址问题时,毛泽东主席曾诙谐地说:“洛阳九个朝代的天子都住下了,还放不下一个拖沓机厂吗?”

1958年7月20日,第一辆东方红拖沓机开出厂房

​东方红拖拉机出身记毛主席选厂址 第一辆提前出厂 汽车知识

中国第一拖沓机制造厂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操持期间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它生产的“东方红”拖沓机可谓是家喻户晓,大家皆知,并被印在1962年版第三套公民币上……直到本日,“东方红”拖沓机仍旧可以举措看成中国制造的一个代表性符号。

本文作者从事政协文史资料事情,曾专程到河南洛阳市涧西区政协文史委和一拖采访,当地同道和老师傅供应的干系资料,使我们得以比较全面地理解中国第一拖沓机制造厂和“东方红”拖沓机的故事。

选址

毛泽东为东方红拖沓机选家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
新生的公民政权财力非常有限,资金严重匮乏,可便是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中心政府硬是咬紧牙关拿出了4亿多元,从国外入口了2.8万台拖沓机,首先供给东北等地的国营农场利用。

这些拖沓机对当时新中国的80多万个村落落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刚刚得到新生的亿万农人连同刚刚得到解放的地皮一起,热切渴望着“种田不用牛”的伟大时期。

我国在制订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操持时,就开始方案并决定借助苏联声援设计和培植我国第一个拖沓机制造厂,然而在一拖的选址问题上,还颇费了一些周折。

早在1953年2月,第一机器工业部(简称一机部)汽车工业管理局就成立了新厂预备处,新厂预备处拖沓机工厂预备组根据农业部的见地,考虑到农业机器化奇迹应首先在东北、华北和西北三个地区发展,初步选定了哈尔滨、石家庄和西安三地,作为培植拖沓机工厂的可能地点。

同年8月,党中心从全国的工业布局和国防安全考虑,明确指示应在中原地区的河南省选择厂址。
接着,便在河南省境内的郑州、洛阳、偃师、新安、陕县5个地方进行踏勘,搜集资料。

这一年的12月,国家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到洛阳稽核建厂条件,在对全国80多个城市、100多个村落镇稽核之后,李富春同道碰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哈尔滨、石家庄、西安、郑州、洛阳等城市都希望把中国第一拖沓机制造厂建在自己的地皮上。

据《一拖厂志》记载,1954年1月8日,李富春回到北京向毛泽东主席申报请示选址问题时,毛泽东主席曾诙谐地说:“洛阳九个朝代的天子都住下了(洛阳有九朝古都之称———编者),还放不下一个拖沓机厂吗?”于是,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国家操持委员会很快就于2月20日以计发字116号电文,正式决定中国第一个拖沓机制造厂选在洛阳市的涧河西部地区培植。

一拖生产的“东方红”拖沓机,上了1962年版第三套1元面值的公民币。

建厂

洛阳涧西沸腾起来了

在选择厂址的同时,中国第一拖沓机制造厂的建厂预备事情也在加紧进行。

根据一机部的指示,1953年7月12日成立了中国一拖预备处。
8月1日,一机部向国家计委呈报《国营拖沓机制造厂操持任务书》。
开始为了保密,对外代号就叫081厂,一拖预备处也就叫081预备处。
11月28日,国家计委予以批复,确定一拖制造54型拖沓机。
1954年2月,开始勘察设计,进行地形测绘、地质钻探等事情。
7月,经中共河南省委批准,成立中国第一拖沓机制造厂党委。

10月4日,预备处副主任杨立功作为总定货人代表,在莫斯科与苏联正式签订《拖沓机厂初步设计审批议定书》。
11月12日,一机部根据周总理的提名电示任命了杨立功为一拖的厂长。
至同年底,厂预备处根据对80多个城市、100多个村落镇的调查,分别整理出了设计须要的各种资料。

一拖的设计规模是年产54型履带式拖沓机1.5万台。
早在国家操持委员会批准决定在洛阳建厂后,在1954年的上半年就开始了建厂前的各项准备事情。
根据当时建筑工程部的统一安排,从全国各地选调最精良的培植军队,齐聚洛阳进行施工,培植大军高峰时多达两万多人,全体洛阳涧西都沸腾起来了,工地上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1954年8月,成立了铸造、发动机等14个生产车间预备组,同时调度增设了职能管理部门,加强了基本培植管理机构。

1955年10月1日,在洛阳涧河西部,举行了隆重的一拖建厂开工仪式,洛阳市各界7万多人参加大会,由河南省副省长邢肇棠剪彩,他又和一机部汽车局局长张逢时等进行破土仪式,埋设奠基纪念牌。

从此,中国一拖便全面迅速地进入了第一期工程培植期间。

投产

新中国的第一台拖沓机提前一年生产出来

中国第一拖沓机制造厂建厂的很快就随新华社的电波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工厂先后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600多封慰问信。
与此同时,各种增援的物资也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运来:黑龙江桦川县一个村落落的农人把节省的1000多斤大米千里迢迢送到工地;河南南阳地区的群众把28吨炭一捆一捆地从山上背下来,送到工地以解燃眉之急;江苏徐州地区无偿地送来了1万多吨耐火土和大量砖石块;全国成千上万的“红围巾”把捡拾废物换来的零钱寄到工厂……

一拖培植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成了中国农业机器化发展历史上划时期的重大事宜。
1958年初,毛泽东再次做出指示:拖沓机模样形状和性能一定要适应我国的景象和地形,一定要综合利用,其本钱一定要尽可能地降落。

正是在这一年里,一拖的设备安装进入高潮,一年内就安装了全厂60%的设备,部分设备已开始调试生产。
6月20日,铸铁车间冲天炉炼出第一炉铁水,7月8日,生产出第一台燃油泵,7月13日生产出第一台柴油发动机,7月20日,新中国第一台枚赤色的“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沓机生产出来了。

据老工人回顾,当时他们在第一辆东方红拖沓机车头上挂上毛主席头像,把这辆拖沓机打扮得像新娘子一样,戴上大红花,车身上挂满彩绸。
敲着锣舞着旗,欢天喜地地跟在拖沓机的后面“隆隆隆……”地开出了一拖厂区大门。
新中国的培植英才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到洛阳,在当时那样艰巨的培植环境和生活条件下,他们以百倍的努力和千倍的勇气,硬是把新中国的第一台拖沓机提前一年生产了出来,创造出了农机培植史上的佳话。

1959年10月12日,周恩来察看一拖

验收

周恩来对“中国第一”寄予厚望

1959年9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成立了中国第一拖沓机制造厂第一期工程国家验收委员会,由中共河南省委第一布告吴芝圃任主任,农机部副部长黎玉、一机部副部长白坚等任副主任。

据《涧西文史资料》记载,1959年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察看一拖,他看到中国人建造起的这艘“航空母舰”,亲切而又苦口婆心地对工人师傅们说:“你们要记住,你们是‘中国第一’啊!
要出‘中国第一’的产品,出‘中国第一’的人才,创造‘中国第一’的古迹!

10月26日,周恩来总理又在农业机器部部长陈君子《关于举行一拖落成仪式的报告》上做出主要指挥:“请谭(即谭震林)副总理主持剪彩仪式。
”10月31日,国家验收委员会举行了工程验收鉴定书具名仪式,认定全部工程合格,完备符合设计标准。

1959年11月1日,在厂大门前的广场上,隆重举行了中国第一拖沓机制造厂落成仪式大会。
会上,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宣告:“我国农人早已愿望着的‘种田不用牛’的伟大时期已经开始来到了。

谢觉哉以极其愉快的心情在大会上当场吟诗六首,热烈祝贺第一拖沓机制造厂的出身。
全诗以“五亿农人齐拍掌”为总标题,个中第一首写道:“五亿农人要机器,眼睛望着你们厂。
快速生产‘东方红’,五亿农人齐拍掌。

一拖第一期工程按苏联专家设计培植,于1964年底全部建成,并全面达到了原设计的生产能力,工厂培植总投资累计完成了3.5亿多元。
在那个年代,东方红拖沓机完成了全国机耕地60%以上的垦植任务,一度成为中国农业机器化的代名词。

1959年11月1日一拖落成仪式场景

名称

“东方红”的由来

中国第一拖沓机制造厂生产的54型拖沓机的命名也很有趣。

据曾任一拖第一任宣扬部长和厂党委副布告的苏远同道回顾:尚在1958年初第一辆拖沓机的生产之中,一拖就专门组织工程师编写了一本名为《D·T·54拖沓机》的产品解释书,用于先容该拖沓机各部件的性能、用场及驾驶、修理和掩护保养等知识。

此书出版不久,一拖厂就接到毛泽东主席的主要指示:“拖沓机型号、名称不可用洋字。
”于是,一拖便开始发动全体职工给拖沓机起名字。
与此同时,中心有关部委,洛阳市有关单位也都被发动起来了,大家纷纭为新中国自己生产的拖沓机取名。

首先是一机部汽车工业管理局提名“铁牛”,经由谈论后一拖厂党委对该名称不甚满意,后来将这个名称送给了天津拖沓机厂生产的27马力轮式拖沓机。

其后洛阳市又给出了“龙门”“白马”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名称,由于洛阳有著名的文物古迹“龙门石窟”和“白马寺”。
“白马”的名字提出后,一拖冲压车间的几位工人还曾专门设计了一个“白马”铭牌。
这个铭牌中的白马头朝左侧,四蹄奋力飞奔。
但是,“白马”“龙门”等名字,也不是洛阳独占的,一拖职工以为代表不了一拖。

在接下来的有一天,时任一拖厂办副主任的安道平,去和洛阳市有关卖力人商谈拖沓机名字的事情,正在他无果而返时,听到厂区内有人高唱陕北民歌《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东方红”!
多好的名字呀,既歌颂了毛主席,又歌颂了新中国。
于是,这个日后在中国牌号史上最为特殊的名称,立时得到一拖所有职工的认可,很快也得到了一机部的批准。

从此,“东方红”三个能干的大红字便涌如今所有一拖制造的拖沓机车头上。
一拖生产的54型履带式拖沓机终于取了一个响亮的、也是令人骄傲的中国名字。

本日

“东方红”正在走向天下

从第一根钢柱打进洛阳涧西这块古老的地皮,到本日的洛阳“拖沓机城”,饱经风霜,变革巨大。
中国第一拖沓机制造厂也是中国的第一台压路机和第一台军用越野汽车的出身地。

如今的中国一拖集团(1987年组建为中国第一拖沓机工程机器集团)是按照当代企业制度哀求,由国有独资公司改制而成的多元持股有限任务公司。
一拖集团经由近60年的发展,已成为以农业机器、工程机器、动力机器、车辆和零部件制造为紧张业务的大型综合性机器制造企业集团,拥有国家级技能中央,具有很强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和制造水平在海内均处于领先地位,为我国农业的机器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拖的贡献超越了国界,产品遍及五大洲。
为了发展中国与天下各国的友好关系,特殊是加强我国同第三天下国家的联络与互助,一拖先后向越南、阿尔巴尼亚、朝鲜、日本、俄罗斯、挪威、古巴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拖沓机、压路机、推土机以及技能设备和拖沓机配件,并派出各种专业技能职员和工人,帮助第三天下国家进行经济培植。

一拖还为有关国家培训演习生500多人,声援阿尔巴尼亚建成了地拉那拖沓机配件厂。
近年来,中国一拖还陆续在塞尔维亚、南非、波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建立了组装厂,进军南美、东欧、西亚、中亚市场,初步完成了环球营销网络的布局,为天下农机制造业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