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楼”的由来

老照片让市民更直不雅观理解历史。
潘浩 摄

盘锦日本侵占盘山的罪证小红楼被列为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 汽车知识

据理解,侵华日本关东军护路守备队盘山分队旧址建于1933年。
九一八事变后,贯穿盘锦境内的沟营铁路被日伪掌控,之后于沿线各村落屯组织起“铁路爱护村落”,同时成立“关东军护路守备队盘山分队部”,在盘山火车站附近新修了一座建筑,用作守备队的办公场所。

该建筑为砖混浇注的二层小楼,以净水红砖砌筑,墙体赤色,与当时青砖砌筑的建筑比较实属罕见之物,故被当地群众俗称为“小红楼”,是当年盘山县城最高的建筑,也这天本侵略盘山的罪证。

堡垒。
潘浩 摄

据干系事情职员先容,“小红楼”建成之初戒备森严,四周围以铁刺网,大门两侧也有以麻袋垒成的工事,而且这里便是日军对有所疑惑的老百姓及其抗日职员进行严加拷打的地方。
建筑是一部凝固的历史,亦是一个民族最为真实的影象。

“小红楼”基本复原貌

新中国成立后,“小红楼”长期被盘锦市联运公司及铁路职工利用,改建、扩建中,造成原貌被毁坏。
1995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爱国主义教诲基地。
2004年由盘锦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接管,拆除了后期的扩建部分,修缮了改建部分,使其基本规复了原貌。

日本关东军护路守备队旧址。

据干系事情职员先容,由于当时对“小红楼”原貌理解的人并不是特殊多,只能根据现有的遗址进行规复,外部构造基本没有改动,只是把当时作为居民住房时的门窗进行修复拆除,规复了原来的样子。

楼内是根据干系资料进行复制,有办公室、留置场(拘留室)、刑讯室及驻军宿舍等。
刚进大门的那个堡垒,接手时是没有的,但当施工军队进行挖掘改造时,挖出了与其余一个堡垒相似的圆形建筑,经由多方职员研究才确定这个圆形建筑是堡垒的顶,于是才对此进行修复。
内部除不属于本体建筑的进行了拆除,只有墙面进行了处理。

瞭望台。

据先容,“小红楼”一楼南北长18米,东西宽8米,高6米,面积144平方米;二楼为瞭望楼,东西宽2.94米,南北长3.29米,高4.5米,面积9.67平方米。
东南角与西北角各有圆形堡垒1座,楼顶有女儿墙及其5个烟囱,并置有军事垛口、射击口。

“小红楼”的日常掩护和管理

现在“小红楼”的全体大厅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证的陈设馆,保存知名贵的历史实物和照片,免费对外开放展出。
展示面积100余平方米,陈设伪满洲国期间、抗日战役期间展品80余件,个中包括日军细菌弹、诱降杨靖宇号外,抗联用刀等文物,以及盘锦地区抗战人物业绩等。

据事情职员先容,由于“小红楼”的分外性,不能随随便便进行维修,以是只做日常的掩护和管理,现在比较主要的便是防火、防盗、防雨、防湿润。

陈设室

由于展厅内的展品—日军侵华罪证基本以纸质为主,以是防火和防湿润是必不可少的,陈设馆的每一个展台内都要放入炭包进行防潮,而且要定时改换,同时展台也要定期的掩护以及改换;2004年陈设馆建成后由于干系图片过少,于2014年进行了一次更新增加。

现在全体陈设馆的内部与外部的监控举动步伐可以说是全方位无去世角,避免任何一张展品的丢失,也避免了任何一个盗窃者的进入;墙壁与棚顶如创造有湿润或是掉墙皮的状态,要及时进行防水处理及其墙面掩护;冬天取暖和夏日纳凉,“小红楼”内部的供暖与空调都已配备完全。

市民参不雅观,理解历史。

据理解,“小红楼”修复后,前前后后接待了不知多少的学生及其社会群体和个人进行参不雅观,从最开始的只有人工讲解,让讲解员们讲到“嗓子冒烟”到现如今的根据现场参不雅观职员可以选择当代智能化讲解或是人工讲解,当代化的讲解与人工讲解的相合营,也给事情职员减轻了不少事情量。

2008年辽宁省公民政府公布为辽宁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诲基地。
2015年列为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教诲基地。
2019年10月7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侵华日本关东军护路守备队盘山分队旧址列入个中。
直到今年又被列为国家级抗战纪念举动步伐、遗址。

事情职员表示,侵华日本关东军护路守备队盘山分队旧址这天伪期间在东北地区留下的最完全,保存状况最好的建筑之一,也是我市唯一一处完全设立陈设展厅,也为研究中国近代史,东北抗联历史有一定的分外意义。
保护好“小红楼”便是对影象最好的保存,讲述好它的故事便是对抗战精神最好的传承。

来源: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