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联系删除

现在网上的古风歌,歌词让人越来越看不懂了。

拉垮的古风歌曲成为小看链最底端 休闲娱乐

“霸王收起剑,别姬也已走远”

这就好比“塞翁很难过,失落马被偷了”

好好一个针言硬被搞得变了词性,虞姬不要面子的吗?

为了仿古而仿古,古风音乐到底怎么了?

- 01 -

令工资难的古风音乐

在所谓的音乐“鄙视链”中,古风音乐一贯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

虽然在从前也有像《倾尽天下》(河图)、《琴师》(音频怪物)这样的盛世,但不管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它都处于被黑的状态。

知乎上“为什么古风音乐总是被喷?”下有一千多个回答,个中大多数是对歌词的诟病。

辞藻堆砌、无病呻吟、乱用典故、搭配不当、空洞无物等都是常见的对古风歌词的批评。

就拿花粥的《盗将行》来说,“你的笑像一条恶犬”大概可以成为中国盛行歌词里最让人懵逼的比喻。

初稿的歌词乃至更诡异——“你的笑像一条疯狗叼走了我的弓”。

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邵晓舟直接说《盗将行》的歌词“狗屁不通”。

虽然古风圈根本不承认身为民谣歌手的花粥写的是古风歌,但这种不明以是的歌词也一贯是古风音乐的通病。

言必称江山如画,风骚天下;长安繁华,江湖游侠;泪如雨下,青丝白发;少年飒沓,霎时芳华……

凑起来也挺像那么回事儿,但细细一品就让中文母语者陷入自我疑惑。

每个字都认识,但便是看不懂它想说什么。

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主题曲《凉凉》。

凉凉天意潋滟一身花色

“潋滟”指的是水波流动,天意怎么能潋滟花色?

凉凉夜色为你思念成河,化作春泥呵护着我

“凉凉夜色”,“思念成河”,“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几个词之间完备没有逻辑。

凉凉的夜色,怎么能为你思念成河?还化作春泥?你让龚自珍怎么想?

还有《风花雪月》。

天下为公我为母,山河洞房天星烛

孙中山的棺材都要压不住了。

虽然堆砌了许多跟古风有关的意象,但却言之无物,仿佛只要包装一下就能由于文化韵味而遮蔽了其空洞的内核。

想想《青花瓷》。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途经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三个“惹”字连环妙用,前面是写小雨蒙蒙中,动景与静景的结合,后面话锋一转,在良辰美景里碰着了你。

但现在的古风不少却是《离人愁》里的驴唇不对马嘴。

今两股痒痒,今人比枯叶瘦花黄

没人知道大腿为什么要痒,也没人知道大腿痒与瘦花变黄有什么关系。

没有“人味”,没有“自我”,只是为古而古。

- 02 -

被嘲的只有歌词?

古风音乐被人diss的点每每有三个:

一是歌词堆砌辞藻,却无基本的逻辑和意义;

二是作曲套路化严重,或者干脆直接拿别人的曲来填词;

三是制作本钱低廉,音质、音色粗糙。

霍尊在《国风美少年》里说的很直接:

“大多数古风圈的歌,和弦走式都是既定的4536251或者176543251,交往返回就这一种和声套路,局限于这一个框架。

古风音乐也是如此,它们最喜好用356开头,《美人吟》、《女儿情》、《上海滩》、《笑尘凡》……都是这样。

可是20多年后的古风音乐还在利用这个旋律,而且作曲方法大都是大略模进、重复等大略的手腕,听十首和听一首没有什么差异。

实在,倒也不是说这些和弦套路不好,只是它们非常磨练作曲者的功底。

《烟花易冷》用的也是356,但是它却在曲子里用了大量的7,并且把1765错了半拍,这就让听惯了的套路有了新鲜感。

实在,周杰伦在从前非常喜好用这些和弦公式,但是他就可以用1645写出《龙卷风》、《菊花台》两首完备不一样的歌。

这也可以理解。

作曲是须要专业知识的,而古风音乐很多都是“有爱同人的自娱自乐”,作词人荀夜羽刚加入“墨明棋妙” 社团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懂乐理。

古风作词人“邪叫教主”就说过:“不管是《九九八十一》还是《权御天下》,都是先出一个模拟J-Rock(日系摇滚)或J-Pop (日系盛行)的旋律风格加上大略编曲基底,然后再定题材,加民乐和管弦。

而且它的亚文化的起源也让它很难拥有“古典风采”。

古风音乐起源于海内网络社区,虽然本意是塑造文化认同,但实在是青少年寻求认同的办法,描述的是他们在本土视角下的前当代想象。

在古风参与者的想象中,自己模拟的是古典“雅文化”,以是纵然古风歌曲的大量题材和意象都来源于传统市民文学,它也不会去利用更贴近传统音乐却带有民俗感的民歌音乐措辞。

还有一个便是编配问题。

midi程度太高,会使得整体的音色、质感塑料味侧重,纵然词曲再好也会打折扣。

比如只有影子的《烟影如画》。

单看词、曲、唱,实在都还可以,但是编曲的塑料感很重,音色比较掉队,混音也有刺感。

除了曲之外,侵权也是被嘲的很大缘故原由。

前两年非常火的《我的一个道姑朋友》,原曲这天本歌手田井中彩智为去世的爷爷写的《一番星》。

在未拿到原作授权,且在原作者声明禁止二次创作或者商用的情形下,古风音乐团体“三个糙汉一个软妹组”就重新填词制作了这首歌。

阿兰的作品更是古风翻唱重灾区,上百首歌被填词翻唱,涉事的不乏东篱、伦桑、HITA这些在古风圈内很有名气的歌手。

图源@超白大叔

先填词翻唱,等火了再买版权,网友乃至以“古风婊”这种刺耳的词语形容他们。

明明主打的是“古典风采”,但却很少给人古典感想熏染。

- 03 -

古风还有未来吗?

这几年,出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各种文化推广向的古风音乐层出不穷。

成本也开始看好“古风音乐”这个标签,大力保举自带流量的古风歌手,投资各种综艺节目和古风音乐项目;许多新兴音乐人和团队也开始创作带有古风元素的歌曲,在短视频平台爆红。

但这实在让本就“先天不敷”的古风音乐更加繁芜。

古风虽然是从业余性子的同人文化发展来的,但一贯在模拟唱片工业的制作流程和分工构造。

当古风歌曲的生产成为文化工业的一部分时,创作者为了迎合消费者,提升古风歌曲作为商品的代价,会刻意强调剧情文案,加入大量念白进行仿古,更“随意马虎接管”的部分被强调,其他部分则被忽略,反而成为一类别致的风格。

而且风口吸引的永久是追逐风口的人,这让“为爱发电”变得更加困难。

不足有名的独立创作者只能在夹缝中生存,新兴歌手为了迅速变现,猖獗蹭所有热门标签,恨不得直接出一首“trap+古风+戏腔+社会摇”的作品。

前几年的爆款《红昭愿》、《芒种》就掀起了一场定义大谈论,圈内人将这些歌统称为“伪古风”,以划清界线。

但纠结这种定义根本就没有必要,由于古风的观点本来就很模糊。

从出身起,古风音乐便是异质性、多元性的文化产物,你既可以从音乐的节奏织体中找到RAP、R&B、EDM,也可以从歌词中读到古体诗词、方言和戏腔。

以是,以“歌手/创作者是谁”来区分古风音乐,对付广大听众来说并不可行。

凭什么EDIQ创作的便是“古风”?周杰伦创作的便是“中国风”?圈外歌手创作的便是“伪古风”?

这没说服力。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与其纠结定义,不如想办法如何提高歌曲的质量和原创性。

部分古风音乐爱好者,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虚拟歌姬。

虚拟歌姬源于日本,紧张靠技能调校,对创作者来说,音乐制作可以更加灵巧,而虚拟歌手音乐圈(VOCALOID)重作曲和编曲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也填补了古风圈专业曲作较少的短板。

初音未来

“邪叫教主”和曲作差错“海鲜面”就通过虚拟歌姬,制作出了B站拜年祭神曲《九九八十一》和《万神纪》。

而在词作方面,他们也下了苦功夫。

“邪叫教主”在创作《九九八十一》之前,又重新粗读了原版《西游记》,同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

“雨霁天青”首次填词时,正在清华大学读博士,她的填词作品还曾被初中语文老师制作成歌词赏析选修课,成为了学校的佳构课程。

但是由于之前的刻板印象,不少网友仍旧吐槽他们“三句朱砂五句描眉”。

大概,作为听众的我们大概应该给予更多的原谅,不要由于部分劣作,而否定古风100%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董静姝. 当代中国“古风音乐”的文化意义、困境和出路[J].音乐传播,2019(01):29-34.

[2]柳犁. 有关海内古风音乐研究现状的述评(2000—2020)[J]. 艺术教诲,2021(01):41-44.

[3]孙炜博. 文化批驳视野下的网络古风音乐探析[J]. 文艺争鸣,2017(08):204-208.

[4]朱逸非,孟庆丰,徐安诺. 古风非古——古风歌曲的音乐剖析与文化研究[J]. 当代音乐,2020(01):9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