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室内陈设的部分奖牌和名誉证书。
新华网郑州5月16日电(郭东亮 王威)“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能好手”……,名誉等身的他仅有高中学历,一度差点成为“逃兵”。一名普通的机电维修工,如何一步步发展为行业典范、全国斥候,让我们一起走近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公司赵固二矿工人申麦成。
1987年,年仅18岁的申麦成,在父亲动员下来到焦作矿务局(即今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公司)一座煤矿,当了一名井下机电维修工。“当时,社会上有许多人看不起矿工,认为便是个挖炭的‘煤黑子’。”年轻气盛的申麦成想打退堂鼓,被父亲臭骂一顿,“就咱家这情形,不干煤矿挣点辛劳钱,你连个媳妇也娶不上!”
内心倔强的申麦成暗下决心,“不只挣点亲苦钱,一定要在煤矿干出个样子来让大家看看。”当时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维修技能人才紧缺,矿区领导安排他做井下维修电工。
为尽快理解机电知识,节制检修技能,申麦成省吃俭用,先后自费购买《煤矿井下电钳工》《采掘电钳工》《电气自动化》等20多本专业书本。每天一放工,他就一头钻进宿舍,迫在眉睫地学专业知识,写读书条记,看案例剖析,“消化”专业术语,常常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有一次乃至忘却了亲戚安排的相亲。不到两年的韶光,申麦成硬是将采掘机电方面的大专教材“啃”了下来。
在恶补机电理论知识的同时,申麦成还常常缠着履历丰富的老工人学习接电缆线、修高爆开关等实操技巧。“书本上的知识和井下现场运用的对接很主要,实操技能不闇练,就很随意马虎犯眼高手低的缺点。我学历不高,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技能学踏实。”申麦成说。
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不断进行创新。“眼勤、脑勤、手勤、嘴勤、腿勤”的申麦成,在岗位创新的路上也愈走愈宽、愈走愈远。
有一次,一位曾在接刮板运送机切链中失落去食指指尖的工友自嘲是“九个半”,申麦成听后内心非常难熬痛苦,“怎么能设计一种装置起到保护大家的浸染,不让工友再受侵害呢?”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申麦成一贯泡在现场不雅观察、琢磨,当他看到工友用销子卡切链的做法后,顿时豁然开朗,急忙跑到机修车间,连续鼓捣8个小时,加工出了他命名为“溜煤槽卡链器”的装置。经由实际利用,这种装置不仅担保了生产安全,而且还成功地将接链工时缩短至35分钟。
这次创新的成功,极大地引发了申麦成的事情激情亲切。赵固二矿井下西部生产区域下山坡度较大,皮带在拉煤时一旦停滞运转,就会自行回转,洒落的煤每每将皮带后尾埋住,他就用边角废物制作了不伤设备、操作简便、灵敏可靠的大略单纯皮带逆止器;综掘机液压前探梁油管接头是碗形丝扣连接,常常漏油,维修未便利,影响设备卫生,他将液压前探梁油管延长半米,把碗形丝扣接头换成快速接头,有效办理了漏油问题;井下掘进头粉尘大,对人体呼吸道危害大,他用旧钢管和铁窗纱制作了“防尘水幕”,有效降落了粉尘……在28年的事情进程中,他先后完成大小改造6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
“创新无大小,管用便是宝。”这是申麦成一以贯之的创新理念。以他设计加工的加高加厚的新型挡煤板为例,“这并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但同原来利用的用3毫米厚窄铁板加工的挡煤板比较,既耐磨又都雅,还不撒煤,完备知足了综掘机大量快速出煤的须要,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申麦成认为,只有把自己节制的知识以及在事情中积累的履历传授给更多的员工,才能进一步提升矿井整体技能水平。
在“申麦成技能大师事情室”里,他积极开展导师带徒弟活动,为矿上培养了一大批机电维修方面的紧缺技能人才。据统计,他先后编写涉及井下14个岗位、22万字的培训教案,带徒97人次,并摸索出“大家皆是‘超天才’24字创新法”,即“超”——抄学,借鉴,对标,超越;“天”——添加,领悟,研发,增效;“才”——裁剪,缩减,节能,降耗。
“赵固二矿矿井新、年轻大学生多,他们理论知识丰富,但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敷,就须要像申麦成这样有事情履历的高等技师多带带,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成才。”赵固二矿矿长、党委布告张长合说。
据理解,以申麦成为技能带头人的“申麦成技能大师创新事情室”累计创效近亿元,共完成各种创新成果1000多项,个中685项被成功转化运用、28项得到国家专利,并培养出以“全国青年岗位好手”张明建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100多名。2013年11月,该事情室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事情室”。
面对名誉和成绩,申麦成却说,“企业给咱搭建了成功的平台,让咱既有名又有利,咱不用心干事,咋能对得起企业呢?咱便是一个普通的技能工人,也没有大本事,只能发挥自己的机电专长,一方面掩护好设备安全高效运转,一方面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