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络信息显示,多家位于东莞的广东永奥门店已停息业务。
另据宣布,有事情职员称:“广东永奥集团投资有限公司80多家汽车品牌门店突发状况,有破产清算风险,现南城店有28台未交车,35台未购买购置税等待上牌。

网传永奥集团被拖走车辆

广东永奥爆雷汽车经销商轻舟还能否过万重山 汽车知识

因涉事门店浩瀚,涉案金额巨大,广东永奥事发后便迅速引发了舆论热议。
而作为扎根广东27年的老牌车商集团,广东永奥为何走到如今田地?背后也折射出汽车经销商行业积重难返的问题。

集资、诱骗、跑路?

从当前已曝光的各类细节来看,一个猖獗敛财的惊天骗局正逐渐浮出水面。

为收拢资金,广东永奥拖欠大量员工数月人为,早在2023年其在东莞地区的30多家下属汽车4S店便拖欠超1000多名工人人为;近期购车的消费者付款后无法提车,目前只能焦灼等待干系部门的处理结果;除此之外,广东永奥还在多家银行办理了贷款业务,据爆料某家成立于粤东的商业银行跟其贷款业务估计超过6亿元。

不仅如此,最近半年内广东永奥陆续通过股权质押其关联的6家子公司,单次出质股权数额均为1000万元,业务范围涉及汽车发卖、汽车零配件批发等。
且值得一提的是,在履行了浩瀚敛财操作后,公司实控人与巨额资金同时不知所踪。

对付多方受害者来说,此事都是突如其来的噩运。
而对付广东永奥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大厦倾颓”的悲剧。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广东永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法律人为陈永祖,注册资金2亿元,注册韶光为中国车市正高速上涨的2014年,经营涉及领域涵盖商用车、轿车、微车三大系列,业务地域辐射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茂名、肇庆、阳江、湛江等地,共拥有80多家汽车门店。

在顶峰期间,广东永奥旗下代理品牌险些将当时的“大热门”一扫而空,包括奔驰、埃安、问界、领克、沃尔沃、DS、上海大众、一汽-大众、长安福特、北京当代、通用雪佛兰、东风本田、东风标致、东风悦达•起亚、东风雪铁龙、东风汽车、东风小康、东风股份、北京汽车、宝沃、长安汽车等。

站在当下来看,广东永奥旗下虽有奔驰、埃安、问界、领克等多家经营状况较好的门店,但占比更大的是销量呈下行趋势的合伙品牌、或逐渐被边缘化的小众品牌,曾经的“骄傲”如今成了压力的来源。

这些品牌也曾在中国车市经历无比辉煌的高光时候,但伴随着新能源浪潮的冲击、智能化的高速发展、自主品牌的日趋成熟,多家合伙品牌销量受到严重影响。
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豪华、合伙、入口、自主几大分类中,合伙品牌经销商亏损占比最高,达到51.3%。

销量的变革也无法避免的反响到现金流上。
有行业剖析师表示:“4S店的经营模式每每因此产定销,厂家做出汽车后再给4S店界说务,这种重资产的经营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库存压力、资金压力。
广东永奥旗下盈利能力强、销量大的产品占比并不高,职员支出、租金本钱、进车本钱等却还在一直的耗费现金流。

价格战、品牌战,打垮4S店?

中国车市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

近期,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对外表示:“当前的家当趋势便是竞争格局更加繁芜,价格竞争愈发激烈,最少有10股力量在争相竞赛,包括传统自主品牌、传统合伙品牌、新势力品牌、政府企业化等。

在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环境中,消费者的目光每每快速偏移。
一向以重资产模式进走运转的经销商门店,很难在变革中进行快速转型,只能茫然的等待着市场的欢心。

据中国汽车流利协会调查的经销商年度考察目标完成率显示,2023年经销商经营状况不容乐不雅观,仅有37.4%的经销商完玉成年任务,有39.4%的经销商任务完成率在70%-90%,23.2%的经销商完成率不敷70%。

在品牌战的同时,持续赓续的价格战也让经销商应接不暇。

2023年伊始,特斯拉便官宣贬价,拉开了价格战的帷幕。
为了坚持市场份额,多个汽车品牌迅速跟上,豪华、主流、合伙品牌均贬价入局。
到2024年初,以价换量的竞争仍未停滞,内卷反而更为加剧,乃至奔驰的走量车型奔驰C低配落地价也来到了30万元以内,降维辐射25万-30万元市场。

价格战促进了销量的繁荣,却影响了经销商的利润。
与此同时,库存压力也成为了高悬在经销商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据中国流利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显示,2023年12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3.7%,同比低落4.5个百分点,环比低落6.7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兴废线以上,这也是2023年以来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最低的一个月份,但汽车流利行业仍处于不景气区间。

一位合伙品牌经销商表示:“新车利润差、库存压力大,对经销商带来了很大影响,闭店、退网的征象十分常见。

值得把稳的是,如果说品牌战、价格战是“现在进行时”的困难,车企渠道改变则将是经销商未来新的寻衅。
伴随着新能源直营模式的愈发成熟、大型汽贸的不断搭建、线上购车模式的逐渐兴起,4S店还能留住多少客流,是个未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