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出身于沂蒙山的红歌,如今人们已耳熟能详。
可上岁数的人大概会把稳,不知何时,这首歌在广为传唱后沉寂几十年。
这首歌及其创作者,到底经历了什么?

竞赛催生经典

这首经典红歌为何沉寂多年  第1张

2001年初夏,建党80周年前夕,笔者曾采访《随着共产党走》的词作者、中组部原副秘书长、宋庆龄基金会原副主席沙洪。

沙洪身居京城多年,却一贯情系沂蒙。
时年81岁的他,依然兴致勃勃地回到60多年前的歌曲创作地——沂南县孙祖镇东高庄村落。
一下车,沙洪就被早已迎候在村落口的干部群众围了起来。
有些村落民丢下田里的农活,专门赶来看望沙洪。

一首经典的革命歌曲,见证着一段苦难辉煌的岁月。
1940年6月,正值山东抗日根据地最艰巨的岁月,我党领导的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在校长周纯全、政委李培南的带领下从晋东南经由长途行军,穿越仇敌重重封锁线,转战到沂蒙山区,驻扎在沂南县孙祖镇东高庄村落。

“在那艰巨的条件下,大家吃的是用高粱和地瓜做成的酸煎饼,睡的是用山茅草铺的地铺。
校部和各大队驻地的周围,不是鬼子的据点,便是‘黄沙会’(地主反动会道门武装)盘踞的山头和村落落。
”沙洪回顾道,他与大部队一起在沂蒙扎根,学校师生一壁开展对敌斗争、做群众事情,一壁出操上课、学习演习,大家斗志昂扬,以苦为乐,充满信心。

1940年“七一”前夕,为了欢迎建党19周年,抗大一分校准备召开党代会,要文工团演节目、教新歌,可是直到六月下旬,仍旧没有新歌,怎么办呢?校文工团主任袁成隆找到文工团的党支部布告史屏、副主任久鸣切磋,同等认为,必须尽最大努力写出一首新歌,向建党19周年和抗大一分校党代会献礼。

“我过去也曾写过一些歌词,尤其是孙祖战斗往后,我写了一首军民联络大胆杀敌的叙事诗,在祝捷大会上朗诵时,得到了大伙的赞赏。
可能是由于这个缘故原由吧,他们确定要我写歌词,久鸣同道谱曲。
”当时在抗大一分校政治部担当宣扬干事的沙洪说。

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沙洪正在院中整理材料,史屏同道满头大汗地跑来,一进门就年夜声喊道:“老沙,交给你个紧急任务。
”沙洪一听这话,赶忙停下笔,随手递过去一个小凳,端上一碗水。
史屏同道喝完水,抹了把脸上的汗珠说:“‘七一’快到了,团部研究,请你写首歌词作为献礼节目。
”并说:“久鸣同道已经表示准备和你竞赛,你写歌词用多永劫光,他谱曲就用多永劫光。

任务虽然来得急,但沙洪的思想和感情如强弓满弦。
他在村落边山坡下的小树林里,清风拂面,取出纸笔,稍一思虑,把对随着党走的武断信念倾注笔端。
10分钟后,歌词写好,急速交给了久鸣。

久鸣看完歌词后,高兴地说:“咱俩不谋而合,这便是我想要的歌词。
”接着边看边哼唱起来,一贯哼唱到自己满意,然后记下曲谱。
谱完一看韶光,恰好也是10分钟。

就这样,这首《随着共产党走》在沂蒙山区抗日的烽火中出身了。

为何溘然沉寂?

沙洪回顾说,《随着共产党走》这首歌创作出来后先在“抗大”文工团试唱,后在“抗大”一分校党代会和建党19周年纪念会上正式演出,久鸣还在会议上现场进行了教唱。
由于曲调流畅,铿锵有力,表达了公民对党的热爱和相信,反响了广大群众随着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易学易唱,受到与会代表和广大师生的同等好评和喜好。

会议结束后,代表们哼唱着这首歌回到各自的战斗岗位,这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敌后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形下,全凭口传手抄,很快就从沂蒙山区传遍全体山东根据地,后经党的地下事情者传播到敌占区的一些大城市,成为勾引进步青年走向抗日沙场的主旋律。

解放战役期间,这首歌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最广泛流传的革命歌曲之一。
这充分反响了广大公民对党的深情和依赖,中国共产党充满活力,同群众血肉相连,既是联络群众的核心,又代表着公民革命的方向。

1949年5月尾,上海刚解放,市民每天早上醒来,迎着黎明的曙光,听到的第一首歌便是《随着共产党走》。
与此同时,新成立的上海广播器材厂灌制的第一张唱片,也是由上海交响乐团演奏的《随着共产党走》。

“最令人精神振奋的是,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公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军乐队在演奏《中华公民共和国国歌》后,紧接着奏起的便是《随着共产党走》,30万军民议论振奋,齐声高唱,气势磅礴。
”沙洪回顾道。

谁能想到,这首经典的歌曲,在风起云涌时,却突遭封杀。

“从一粒雾珠可以折射一个太阳,从一首歌的命运也可以折射一部党史。
”1949年10月中旬在上海市委宣扬部召开的一次宣扬会议上,时任中共华东局宣扬部副部长的冯定同道在讲话中说,苏联政府派出了以法捷耶夫、西蒙诺夫为正副团长的文化代表团参加北京开国仪式后,要来上海访问,《随着共产党走》(当时歌名为《你是灯塔》)这首歌不能唱,缘故原由是:在北京开国大典上,苏联文化代表团疑惑这首歌的曲子抄袭了一首苏联的伤悼歌。

作曲者久鸣同道也因此蒙上“抄袭”罪名,受到不公道的对待。
全国音协主席吕骥得知后说,所谓苏联的伤悼歌,可能是指《光荣的捐躯》,它是六调式,《随着共产党走》也是六调式,但两首歌的旋律没一句相同。

从专业角度剖析,苏联文化代表团的疑惑似是无中生有。
后来,也有人说,真正缘故原由是歌词中有“我们永久随着你走,人类一定解放”这句话,难免有“中国共产党要替代苏联共产党国际地位”的嫌疑。
当时“苏联老大哥”代表团中某些人很生气,对此歌提出疑问。

这首经典的赤色歌曲被按下停息键,一度偃旗息鼓,长达29年。

再次风靡全国

历史有时无情,但公道总能抵达。
后来,作曲家久鸣怀着愤怒和委曲的心情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申说。
时任中心宣扬部部长的陆定一曾明确表态说,既然上海的同道知道错了,该当向作者久鸣道歉,但此事因各类缘故原由被拖延下来。
直到1978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理的《公民音乐》杂志第三期重新揭橥了这首歌。

1980年1月15日,《光明日报》刊发久鸣给报社的来信和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冯定的报歉复书,才澄清事实。
从此,全国各大报刊、广播电视纷纭刊发或播放《随着共产党走》,这首歌曲再次风靡全国。

为生动部队文化生活,部队文化部门于1980年3月5日向全军发出关照,推举《随着共产党走》等12首歌曲,哀求各部队负责教唱。
在这之前,部队文化部门为适应新形势,在征得词作者的赞许后,将歌词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改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受到广大公民群众的同等推戴和欢迎。

1981年“七一”前夕,建党60周年之际,久鸣在《奔流》杂志上揭橥一篇短文,个中写道:“我认为群众喜好这首歌,曲作者个人所起的浸染是微不足道的,根本缘故原由就在于我们敬爱的党,他在公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当笔者问起久鸣的情形时,沙洪说:“久鸣同道是我的老战友、老差错,他原籍浙江宁波,1918年7月出生在上海,1937年参加革命,后到鲁迅艺术学院学习。
在革命战役年代,他用自己的笔谱写了很多革命歌曲,勉励着一代中国革命志士。
《随着共产党走》这首深奥深厚、冲动大方、亢进的歌曲是他的代表作,也使他成为山东解放区革命音乐的代表人物。

“新中国成立后,久鸣同道历经波折,但一贯从事音乐创作和教诲事情,后来担当了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95年8月因患脑血栓医治无效逝世,尸首捐献给了河南省医学院。
”说到这里,沙洪的眼睛有些湿润,充满了对老战友的深切怀念。

2004年初,沙洪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他深深地眷恋着沂蒙这块他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皮,惦记他的老区公民,根据生前遗嘱,他的骨灰一部分安顿在北京八宝山革命义冢,一部分安顿在《随着共产党走》歌曲的出身地东高庄村落纪念碑亭阁下山坡下那片茂密的树林里。
抗大一分校校史研究会的老战友们,为他敬立“沙洪同道骨灰安顿处”纪念碑。

(高明 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