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赵文君、陈梦阳

高速公路是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海内少有人能准确地描述出它的观点。
197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不敷90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仅有1万公里,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镇村落不通公路。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公路里程发展到477万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达到13.6万公里;全国99%的建制村落已经通了公路。

从神州第一路到高速公路网改革开放40年公路实现跨越式成长  第1张

公路从标准低、质量差到探索高速公路培植

1978年,我国公路总里程只有89万公里,高档级路、沥青路和大江大河上的桥都很少,公路标准低、质量差。
当时,天下上已有约50个国家有高速公路,而我国的高速公路培植还没有起步。

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地方公路运输不畅,严重影响了物资运输。
一些干线公路虽然铺上了渣油路面,但因标准低,均匀行车时速只有30公里。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那时乘车出行的真实写照。

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综合方案处处长田林回顾,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内只有国道和省道,常常可以看到马车、牛车、非机动车和少数机动车混行的场景。

这种“窘境”,还表示在压船压港等多个方面。
大中城市入口道路狭窄,车辆进出困难,造成了进出口拥堵严重;连接沿海紧张对外贸易港口的公路标准低,加剧了压船压港。

30多年的探索,凝集成了一部高速公路创新史。

1984年,当时的交通部利用向天下银行贷款的契机,学习、引进菲迪克条款来履行工程管理。
当时的交通部公路局设立了“天下银行项目贷款办公室”卖力贷款、折衷和管理,还约请国外工程咨询公司做顾问,帮助按照国际标准体例标书,从而进行招投标事情与实行监理制度。

1988年10月,我国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一种对速率的新观点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

1997年,哈尔滨至大庆二级汽车专用公路扩建成高速公路项目正式启动,成为黑龙江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技能手段和现在没法比,全靠人工拿着皮尺、花杆,每50米丈量一次。
”曾参与该项目设计的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副院长刘国峰回顾。

1997年,广深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改变了广州、东莞、深圳和喷鼻香港之间“路程长、常堵车、耗时多”的交通状况。
通车20多年来,广深高速公路一贯被誉为“中国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和“珠三角黄金通道”。

企业因“路”而兴

沈大高速公路,乘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东风应运而生。
1990年,沈大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成为当时中国大陆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被誉为“神州第一起”。

沈大高速公路是一条车流量超过式发展的高速公路。
从开通初期全线日均流量3300台次,现如今日均流量12.5万台次,车流量呈几何倍数增长。
当时,沈大高速公路还是辽宁省唯一的高速公路,而现在,沈大高速已经融入了鹤岗-大连高速、沈阳-海口高速等交通大动脉。

辽宁省高速公路公司大连收费站站长冯迎春从1988年进入收费站事情,多年来目睹了这条高速公路的变革。
“当时刚开通时,大连收费站每天通畅车辆3000多台次,现在日常约7万台次,节假日最高达每天13万台次。
刚开通时基本都是货车和公务车,现在私家车的比例越来越高。
”他说。

依托辽宁高速,鞍钢汽运公司实现了企业转型发展。
由于沈大高速路况佳、交通举动步伐完备,使得鞍山到营口的集疏港运输可以由逐日一个来回变为两个来回,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同时大幅降落了燃油、轮胎等花费和事件频率。

鞍钢汽运公司有关卖力人说,实践证明,中等间隔公路运输上风十分明显,在每年为鞍钢节约物流本钱1.1亿元的条件下,鞍钢汽运公司也实现了大发展,企业因“路”而兴,跨界经营,2017年的发卖收入已是2001年的20.5倍。

科技创新绿色发展

在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科研职员用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能替代图纸、量尺,实现设计技能的升级。
如今,带上VR眼镜,人们就犹如身临其境般“走”在设计好的公路上。

作为交通运输部首批绿色公路培植范例示范工程项目,广吉高速通过建立一套绿色公路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科学统筹推进绿色公路示范项目培植。

广吉高速项目办卖力人先容,由于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全环保型搅拌设备,可将噪音降落至70分贝以下。
通过强力网络装置,把生产过程中的沥青烟气进行集中处理,经静电除油、碱性水雾喷淋、活性炭过滤三级环保处理,达到国家环保哀求后再外排。

广吉高速路面采取橡胶粉改性沥青摊铺,既办理了废旧轮胎带来的玄色污染,又提高了沥青路面性能。
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可延长路面利用寿命、降落养护本钱,在全寿命周期内经济效益优于普通沥青路面。
据专家估算,广吉高速近70公里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至少可花费12万条报废轮胎。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屯子公路三大路网体系,公路实现了从线到网、从慢到快到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超过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