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型的轰炸机机场又是如何建筑的?连日来,多次拜访成都邑档案局、新津县档案局,拂去历史的尘埃,从浩如烟海的档案中,还原那个全民抗战的年代……本报 胡清 徐璨 李凌翌

20多万人 不计报酬修机场

二十几万人修新津机场 陈纳德空中俯瞰激动不已 汽车知识

在抗战后期,新津机场成为二战期间亚洲最大的轰炸机机场,这是数十万成都公民用双手与血汗铸就的!
70几年前,几十万民工为了民族的生存,利用简陋的设备和工具不分昼夜地费力事情;一架架美军飞机从这里起飞,向战区乃至日本本土军事举动步伐发动进攻……

草木葳蕤,光阴流逝,70几年后,踏上这片凝聚了成都公民血汗的地皮,感想熏染当年成都公民同仇敌忾,倾尽全力增援抗战的热血澎湃!
在新津县档案局的档案中看到,为增援抗战,新津机场进行了两次扩建。
第一次扩建是1939年,当时新津机场被指定为中国空军的基地之一。
这次扩建征集了成都周边16个县的10多万民工,历时10个月,征用民田3292亩,修了跑道,建了机棚。

资料显示,第二次扩建是1944年1月,为了起降B-29轰炸机,需建筑主跑道、副跑道、油库、弹药库等举动步伐。
这次扩建征集了成都周边20余万民工,历时5个月,将机场扩建为占地5651亩的超大型军用机场,它也是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轰炸机机场。

新津机场所在的坝上,是金马河和杨柳河相夹的一片狭长地带,最宽处不敷4000米。
机场扩建时,猛然涌入20多万人,当地立马变得拥挤、鼓噪、热闹,“早日修睦机场,飞性能力去炸日本鬼子!
”这是当年参与建筑机场的20多万民工的共同心愿。

“机场周围到处搭满了工棚,我们常常听说有民工收工了找不到自己县的工棚,到处问。
有的工棚搭在了离机场七八里之外,民工天不亮就要起床用饭,然后走路到工地,收工了还要走七八里回工棚,相称辛劳。
”当年参加过机场建筑的张茂春见告,在工棚之外,附近老百姓家家户户都住满了民工,“当时老百姓都以为修机场也是为抗日着力,以是都自发倾尽全力帮助修机场的民工。
”“我当时比较小,但都明白要和所有人一起,帮着打鬼子!

张茂春家当年住了一二十人,“家境好点的还有铺盖打地铺,穷的就只有扯点谷草垫起姑息了。
”据档案显示,这次扩建机场,来自华阳、三台等22个县的民工,共23万多人参加了机场建筑。

建筑机场的民工没有报酬,虽然用饭不出钱,但每顿只有白菜、胡萝卜等季候蔬菜下饭,一周只能打一次牙祭。
但就算条件如此恶劣,也没有人退却。

没有机器设备 条件极度掉队

“都是万万千万的中国男人、女人和小孩流着汗血,辛劳地徒手筑成的。

1944年的这次扩建没有机器设备,民工都是手工操作,那么20余万四川民工在极度掉队的条件下是如何用双手硬生生地让新津机场平地而起的呢?

“无论捡卵石、捶石头,还是填石方、挖排水沟,都是肩挑、背磨、手挖和用鸡公车推,连压路机都没有,全用石碾压路。
”据新津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干系卖力人先容,建筑有7道工序,民工要先把老机场的填方深挖两米并运走,然后把黄泥和卵石按哀求一层层平铺并碾压紧实。
主跑道和两条供飞机滑行的副跑道,则还有第8道工序——打上1米厚的混凝土。

在新津县档案局供应的大量图片中,看到,许多民工拉着石碾前行、人工碎石,除了建筑机场的壮丁,照片上还不乏妇女和儿童。
“当年我家也分配了捡石头的任务,我和兄弟姐妹卖力捡,父母卖力捶成小石头。
”张茂春为描述建筑机场的艰辛。

新津机场扩建时,美军第14航空队司令陈纳德驾机飞往成都,从空中鸟瞰二十几万中国人在机场上劳碌,这壮不雅观的景象让他多年后仍激动不已:“外表看来很混乱,骨子里却有着操持,那便是中国人的培植精神!

经由20多万民工长达5个多月的艰巨奋战,一条长2.5公里、宽25米的主跑道和两条滑行跑道被抢通。
据档案显示,机场还建筑了大型机棚、机器厂、油库、电台室以及弹药库、招待所等,成为亚洲最大的盟军轰炸机机场。
“我们在华的100多个机场,都是万万千万的中国男人、女人和小孩流着汗血,辛劳地徒手筑成的。
”陈纳德将军在战后写道。

轰炸日本本土 新津机场功不可没

75架B-29重新津、彭山、邛崃、广汉4个机场起飞飞往八幡市,日军遭受严重丢失。

站在新津机场原址杂草丛生的“荒地”上,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还能看到部分保留的油库和地堡。
1944年,配有前辈雷达设备的P38、P61型驱逐机(俗称黑寡妇)与集当时各种高科技之大成、装备了最前辈武器的重型轰炸机B-29, 在成都新津机场起飞,投入到对日寇的作战。

美空军驻防新津机场前,日机在四川肆意轰炸,“黑寡妇”来新津后,日机立即闻风远扬。
从此,美机重新津机场频频起飞,轰炸日军设在洛阳、长沙及其异日占区里的炮兵基地、军火基地和干系举动步伐。

据资料显示,日本九州八幡制铁所这天本钢铁工业的最主要的头号空袭目标,华盛顿决定在1944年6月15昼夜炸平它。

在档案上看到,第20航空队司令乌尔夫准将于1944年6月13日亲率第58联队的92架B-29飞机离开印度,飞往中国,由于各种事件,仅有79架顺利到达中国基地。
15日下午,75架B-29重新津、彭山、邛崃、广汉4个机场起飞飞往八幡市,当晚11∶38陆续抵达目标上空,与日军缠斗两小时后,B-29完成轰炸任务。
日军惊惶失措遭受严重丢失,一颗颗呼啸的炸弹落向日本八幡钢铁基地,由此揭开了美军对日计策轰炸的序幕。
这次轰炸是对日本法西斯的一次极大震慑,同时也极大鼓舞了广大抗日军民的士气,提升抗战的信心,新津机场功不可没!

记录

四川的捐献、供给

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抗战八年,四川民众在财税、捐输上达4400亿元(法币),占全国总额的三分之一,四川供给的粮食,也达8000万石以上,占全国总额的三分之一。
在战事急急、物资短缺之时,四川捐献、供给的4400亿元(法币)、8000万石以上的粮食从何而来?

“做事员,我们点两份最便宜的套餐就可以了。
”“妈妈,我还要吃蛋糕!
”“幺儿,现在前方军队正在打鬼子,我们在后方要多节约些粮食,为前方做增援。
现在有规定,咱们每份不能超过1元钱。
”1938年,在成都的一家西餐馆里,一位平日阔绰的巨室太太没有知足孩子的哀求,自觉掌握了点餐数量。

同时,在推杯换盏的酒席上,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也难觅踪影,“本日是家父的七十大寿,现在前方正在炮火硝烟中抗日,我和家父商量后决定,将所收寿礼全部捐献出去。
根据现在的规定,为增援抗战,厉行节约,中席每桌不得超过8元,以是今日的酒席略显微薄,请各位亲朋好友见谅!

在成都邑档案局,查找到了《四川省会各界战时节约运动委员会为限定餐馆席费劝各界同胞书》,上面清楚记录了当时组建的四川省会各界战时节约运动委员会号召全民限定餐馆席费,在后方为抗战节约物资的细节。
“各位同胞:关于餐馆席费,各位都知道,从前新运总会节约运动会曾先后规定,西席每份不得超过壹元,中席每桌不得超过捌元……”

据查证,1938年,当局还发布《四川省会各界战时节约运动委员会为节约汽油花费关照汽车车主书》。
在泛黄的档案上,瞥见了这样一段话,“各位车主师长西席:抗战剧烈,国难严重,我们欲求冲破现在的难关,争取末了的胜利,必须节衣缩食。

图据成都邑档案局、新津县档案局

原标题:二十几万人修新津机场 陈纳德空中俯瞰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