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央城区最著名的屋顶大钟即将建筑复用,内部情形先睹为快……

南京西路325号,目前是一处工地。

上海市中央塔钟大年夜修进行时80后正宗老克勒焕新颜 汽车知识

说仔细点,它位于堪称上海核心地带的南京西路、黄陂北路和新昌路路口。
再说仔细点,它便是人们熟习的公民公园西北角原上海美术馆大楼。
上了年纪的上海人,还会叫它“跑马厅”。

2012年9月拍摄的上海美术馆大楼。

本日,对付这幢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工程,迎来了一个故意思的节点——大楼顶部塔钟经由一段韶光的进厂维修,现在进入现场掩护和回装阶段。
再过一个月旁边,大钟的四个钟面和机芯将整体安装到位。

“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黑桃A’了!
”,一位来自上海钟厂的年轻工人如此表达他初次见到大钟时针针尖的愉快。
要知道,像这样历史悠久的塔钟,即便是当年远东第一大都邑的上海,现在也没剩下几座。

一位专业技工正在掩护大钟的一枚时针。

历经80余年风雨,当年的塔钟指针如今展现新颜。

“不到十座,说只有五座也不出大错”。
现场卖力人、高等钟表师顾晓安是目前上海仅有的十余位“塔钟专家”之一,他屈动手指数:“外滩大钟,那是‘远东第一钟’,(钟面直径)5.8米;这座钟是4.2米,也很大了!
其余还有小一点的,四川北路邮电大厦大钟、南京西路金门大酒店大钟、华东政法校园里的大钟……彷佛没了”。

工人对钟架上漆,过几天整修后的机芯将运抵、安装。

工人正对钟楼金属部分上漆保护。

大钟安装调试后,整点会有音乐报时,将通过全方位的喇叭输出。

工人正在安装时针。

工人在安装齿轮传动系统。

南京西路325号是历史保护建筑,原名跑马总会大楼。
作为旧上海经济和社会繁荣的代表,这里有名中外。
新中国建立后,这幢俏丽的英式建筑,先后迎来了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美术馆三家重量级文化单位。

上海美术馆迁移后,2016年,“跑马厅”的未来选择也浮出水面——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新馆,即将落户此地,建筑修缮工程随即启动。

透过镂空钟面,依稀可见远处的浦东高楼。

沿着旋转铁梯拾级而上。

据理解,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是综合反响上海地方历史的舆志性博物馆,前身为筹建于1953年的上海历史与培植博物馆。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品总数约11万件,分15大类:字画、金属、陶瓷、工艺、证章、文献、印刷、纺织品、石刻、泉币、照片、剪纸、邮票、唱片和其他杂项等。
明代韩希孟顾绣花卉虫鱼册、侯峒曾行书轴、明徐光启像、柳亚子主编《上海通志稿》稿本、老上海《徵信录》等都是馆藏主要文物。

不远的未来,建成开放后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不仅将在中央城区为市民新添一座文化盛殿,还将把俏丽的“跑马厅故事”,延续得更加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