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轮寺后面原有一石岩,名曰“白岩”,故镇亦名曰“白岩镇”。位于重庆市古镇磁器口过街楼对面,背依白崖山,面对嘉陵江,因建文帝曾避难于此,故别号“龙隐寺”。
现存寺内“大雄宝殿”的四个汤金大字是我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该寺历史悠久,民间传说其为唐代的尉迟恭所建,有人认为其始建于西魏年间(公元535-556年)。
据《巴县志》记载其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但不管若何,它至少已逾1000余年的历史。
传解释朝建文天子朱允炆被其四叔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逼迫逊位而辗转流落到磁器口时,曾在此挂单隐居。
故此寺庙过去又称龙隐寺。原寺庙大门前有\"大众龙隐禅院\"大众大匾,可惜已被毁掉。因建文帝曾在此隐居,过去的磁器口也曾称为龙隐镇。
人文历史
建文帝的到来,宝轮寺的佛光更加刺目耀眼,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坝均可见。昔日,古刹殿宇层层,林木茂密,百鸟争鸣,苍松翠柏覆盖庙。
内有殿宇16座,佛像372尊。可惜殿宇毁于明末战火,只留下大雄宝殿一座。
抗战期中,后殿幸存的一些禅房,也遭日机轰炸重庆时炸毁。
原大雄宝殿内,存有一尊如来佛像,为清代中期塑像。大佛面孔慈祥,嘴角微微向上,体躯高大,盘膝而坐。造型既庄严又伟岸,维妙维肖。
只要你进大殿拜佛,望之就有普济群生,佛法无边之感,顿生敬仰,崇尚之情。
虽饱经风霜,佛身依然金光夺目,使人惊叹古代宗教雕塑艺术家技艺之高超。
民间传说,在大雄宝殿的古佛下面有一个流米洞。可供寺内僧人米粮,可惜后来出了一个有贪念的僧人,想多接米而使流米洞不再流米出来了。
还有传说大佛下的洞子直通嘉陵江九石缸河滩,若从这洞中放入鸭子,不久即可看到鸭子从河滩之中游出。
建筑风格
宝轮寺,范围大,占地广,由白岩到马鞍山直到童家桥,寺院相连,到处都是佛像金身,庄严肃穆,石壁刻有五百阿罗汉维妙维肖。
马鞍山内有尊睡佛,睡得安详,睡得舒畅。有人见其睡像,在其壁上题诗一首:“你到睡得好,一睡万事了,大家都来睡,国家那个保?”
宝轮寺分大雄宝殿、川主殿、不雅观音阁、天王殿、药王殿、禅房和藏经楼等。
大雄宝殿的殿柱是两人合抱的马桑木,其柱子直径一尺大小。而大雄殿的建筑组合末用一颗钉。
殿中盘龙抱柱,凤舞龙飞。最奇的是两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许,一柱凹下几寸,两柱平衡,无歪斜之势,真可谓巧夺天工,堪称一绝。
佛爷座像前有一井,名曰“放生井”,其井底直通江边“九石缸”。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爷生日,好善乐施之人,买来鸭子鱼虾、王八乌龟入井内放生。放生之物必在“九石缸”涌现。
宝轮寺寺顶飞檐翘角,其瓦远看无异样,近看背光滑,阳光一照光彩耀目,雨后阳光一射,如一道彩虹横跨宝轮寺。
清晨在嘉陵江江雾笼罩下,宝轮寺更加神秘。站在笙歌山俯瞰宝轮寺,寺祥光闪烁,照耀穹苍。
大概,这便是传说中的“佛光照耀宝轮寺”吧。住寺僧侣就有三百多人,禅房一百多间;外地僧侣来此取经受戒者人数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