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的很多双语路牌,英文部分实在是汉语拼音,这样的标识算规范吗?

民进厦门市委果一份提案指出,目前厦门的公共标识缺少规范化、标准化的统一管理,而金砖会晤是厦门走向国际化城市千载难逢的契机,加快公共标识标准化培植、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双语路牌标识 用LU照样Rd 休闲娱乐

征象:双语路牌老外丢脸懂

筼筜路的双语路牌上,英语部分写的是“YUNDANG LU”。

“我懂这个牌子上的内容,那是由于我学过中文。
”来自澳大利亚的Sinikka说,她一些中文不太好的外国朋友,就很难读清楚这上面的内容。

Sinikka认为,前面部分用音译没问题,而“LU”最好改为“Rd”(“路”road的缩写),这更有利于汉语不好的外国朋友理解。
其余,厦门公交各个站点上写的“zhan”,改为“station”(英语“站”)更好。

除了让外国朋侪难以理解以外,一些路名的译法还分歧一。
拜访创造,厦门岛内很大一部分道路标牌直策应用拼音“LU”作为“路”的英语翻译。
而在金尚路、莲前路行车道上方的一些蓝色道路标牌,却利用了“Rd”的写法。

同一个城市同一条路的翻译,涌现了不同的用法。
民进厦门市委果提案中指出,目前厦门的不少公共标牌,翻译缺点、漏译、译法分歧一等较为常见。
其余,还存在标牌被破坏却找不到主管部门,公共标牌样式、颜色分歧一等问题。

建议:规范统一公共标识

“既然设了双语标牌,就要便于外国朋侪阅读。
”提案的执笔人、思明区政协常委李忠安说,要把厦门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城市,规范、统一公共标识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李忠安在提案中建议,借鉴北京、上海的做法,在厦门成立“市双语审核委员会”,聘请精通双语的海内和国外专家,制订全市的公共中英文标识标准,并进行标牌制作的审核、日常咨询等。

此外,要尽快制订《厦门公共标识管理办法》,并列入立法操持,对涉及公共标识的有关事变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改变目前各部门制作标牌“政出多门”的情形。
短期内,市政府可先行制订规范性文件。

其余,建议设立统一的市民反响渠道,开展“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网上纠错”等常态化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