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举行萨满敬拜时演唱的歌曲,请神调,满族旧日举行萨满敬拜时所唱之歌。

萨满神调是满族家祭时所用曲调,为敬拜的核心,有自娱和娱神功能。

满族习俗萨满神调 休闲娱乐

由萨满用满语演唱。
满族族祭为大祭,连祭3—5天,第1天祭祖,朝祭时,萨满先唱,“升坛鼓”后,正式祭神祖,唱“请神调”,边唱边舞,如一首请神调歌词唱曰:“奴婢本姓关佳氏,出口许愿盼答允。
择定吉日敬神祖,斟满甜酒献大供。
”歌辞内容多是喜报丰收,歌颂祖德以求福祉并示以忠诚之意。

由两个乐句和四个乐句构成单一乐段形式,乐句大多对称整洁。
在萨满跳神仪式时,领神人萨满与祝神人“栽立子”头戴神帽,身穿法衣系腰铃,手执抓鼓或单鼓,边奏边唱边舞,完成“跳神”、“放大神”和“祭天神”三大敬拜。
萨满神调对研究满族的历史和文化均有较高代价。

萨满神歌,是沟通人与神界的联系,或者说是与超自然力量联系的神性措辞,是萨满必须具备的专用技能之一。
仪式中萨满神歌的效用就在于:通过呼唤、祈祷、赞颂、倾注情绪等一定程序化的、模式化的措辞形式,引发想象,发泄情绪,达到与神的互换。
听说,通过它的神秘互渗,萨满可以打仗、制约那个无形的神秘力量,一旦人类的祈求、希望和信念传到神灵那里,神就会给他们带来期盼的结果。
萨满神歌的分外功能和邪术效果,使得原始先民把它算作一种神圣的力量,是可以支配改造现实事物的措辞邪术。

可见,萨满神歌包含着崇奉者的宗教体验和宗教不雅观念。
利用仪式和歌舞来同影响人类和自然界的神秘力量沟通,以知足原始人类的各种主管祈求,是一种悠久且广泛存在于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地区的原始宗教征象。
萨满神歌做为人神沟通的手段之一,是萨满教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萨满跳神,鼓声咚咚,腰铃铿锵,神歌冲动大方,气氛热烈,场面壮不雅观。
一样平常来说,神歌是由向神禀告、恭请神灵、问明病因、驱除病魔、感谢神灵、敬送神灵等部分组成,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做为神圣的原始宗教仪式措辞,萨满神歌采取了较为规范和固定的句法形式,用以表达持重的情绪、谨慎的态度和虔诚的祝祷。
二是,所有萨满神歌都有专门的仪式功能,以及程序化的仪式风格。
请神歌、驱魔歌、送神歌、送魂歌、过阴歌、赞神歌、祈太平歌等,都是在不同敬拜中根据仪式哀求在某一祭礼过程中的仪式演唱,歌词的内容、利用的措辞办法、歌体形式等都受萨满仪式的直接制约。
当然,在详细利用中也有它的灵巧性。
三是,以情真意切的赞颂措辞来与神互换,达到与神灵的呼应与交感。
赞颂之词是说给超越凡人之上的神灵听的,在他们面前,人类的谦卑和虔诚都发自强烈的情绪和尊敬的态度。
这实在也是人类的功利手段之一。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境内所有满—通古斯语族中都发掘到相称数量的萨满神歌,正是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料,使我们比较完全地不雅观察和探悉萨满原始文化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