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长歌行》昨晚新更的剧情。给还没赶上进度的朋友科普一下:这部剧讲述公主李长歌,在历经家变后,如何以身涉险拼去世破局的故事。
在此过程中,来自草原的阿史那隼、妹妹李乐嫣、侍卫皓都悉数登场。阿窦则是长歌流落民间后,见她技艺非凡,拜她为师的小徒儿。
师徒二人结伴,从幽州到㮶州,历险无数。本以为在㮶州刺史府,任职主簿的长歌可以带着这个徒儿开启酷炫拽的官场人生,没料到,一次透风报信的途中,阿窦被齐心专心想吞并㮶州的阿诗勒狮部截获,以人质,威逼长歌开城。
阿窦阵亡这幕,便是在城门前,师徒相望,阿窦用唇语向长歌诀别,“我是要做大将军的人。”
然后镜头切入另一个空间,在这个假想空间里,长歌身穿戎装,跪在阿窦面前。这一跪,天,我的眼泪急速飙出来。她对面的阿窦,可是做梦都想上沙场杀敌啊,结果到去世也没能尝一尝穿军装的滋味。
但是都不主要了。小小年纪,已经有这样的气概和勇猛,他是无愧做大将军的人,更配成为李长歌的下属。
只是为阿窦可惜。他究竟还是个孩子,眼见着十来岁的生命终于要开始发光了,要随着师父浴血奋战了,竟那么轻易就被吹灭。
李长歌的热血发展记
说真的,市情上的大女主剧数不胜数,《长歌行》要突出重围,要行,难度非常高。现在播了十来集,创造它与过去大女主剧有个明显的不同:李长歌,她终于像个人在活了,而且是有想法,有战斗力,能独立行走,为空想抱负勇闯一片天的活生生的人。
想想那些老款大女主,被男主一起援救着走上人生顶峰,是她们永恒不变的宿命。所谓双向奔赴,仅限于情情爱爱,她爱他他更爱她,没了。
李长歌反其道行之。虽然开局也是一片惨相,母亲去世,家破人亡,但接下来的每一步,她仿佛都在为冲破“公主被拯救”这一魔咒而生,发奋图强,独立重生。
但这段置于去世地而后生的反杀,编剧没有给长歌速速开金手指,好让她开挂、发光、一步登天。不雅观众可能是看得爽了,可这种为了爽而爽、纯感官刺激的倍速节奏,真的是合理的吗?
以是更欣赏《长歌行》里,这种张弛有度、有起有伏的节奏设计。正是由于没有给节奏打鸡血,编剧才有富余空间,沉下心,把一个一夜之间遭遇家破人亡的公主,她如何接管、转变、发展的心途经程,刻画这么细腻和深刻。
开场的长歌,光彩夺目,洒脱清闲,不雅观看蹴鞠都不是甘当不雅观众的人。她毫无畏惧展露锋芒。但家变后,为了密查情报,她可以给小兵倒酒夹菜。她明白了哑忍和示弱亦为攻的道理。
能屈能伸,这是干大事的基本素养,也是干大事的人会有的胸襟格局。也就不奇怪,在得知堂叔李瑗操持把幽州送给敌方阿诗勒部后,她的下意识反应是,放下私仇,助力朝廷。
这么一位放弃跟男主走,甩开他的手,齐心专心只为救国的奇女子,男主肉眼可见地心动了。
不只不靠男主,长歌发展中至关主要的一课是,外物也不可靠。开始,太子之玺被她当做保命神器,直到大将军沈固见告她,我出兵救幽州,这是我职责所在,“太子之玺不过一块去世物。”
救刺史公孙恒也是,她以为兵符是调动千军万马的万能宝贝,但公孙恒的心腹秦老嗤之以鼻,“不是由于公孙恒,拿什么都没用。”救公孙恒的,是民气。
以是编剧是底本来本尊重了李长歌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既然是人,就会有弱点,有不敷,哪怕这是大女主的打怪升级之路,她也会难堪选择,会迷茫对错,也会失落败。比如急病乱投医中错信了李瑗,险些功亏一篑。由于年轻气盛看错了公孙恒的策略,差点误判年夜大好人。
只有这么结结实实跌倒过的人,才明白每一次站起来的意义,才能让一条“大女主的发展线”变得层次丰富,通情达理,又有嚼劲。
也才在涌现这样的画面时,不雅观众会被全体点燃:城门内外,两军对垒,站在城门上的长歌指挥千军,攻打城门下,由阿史那隼率领的最强战队。妈耶,让男女主“互殴”,要不要这么半斤八两啊。
全员鲜活,没有废角色
从学会反守为攻,到经受大是大非的磨练,再到感悟职责和民气的主要,每一步每一笔,让一段大女主发展记,一个热血、飒爽、爱憎分明的女性形象逐渐清晰与丰满起来。
只有主角立稳了,才立稳了一部大女主剧的主心骨。那么环绕她而建立的别的角色,才不至于惨变推剧情和当衬托的工具。
这是《长歌行》的另一处“行”:剧中,不是主角主线才配发光,涉及的每个角色都有点睛之笔,都有属于他们的故事线,不雅观众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共情。可以说,《长歌行》没有废角色。
阿窦便是个中非常鲜活的存在。他出身卑微,与长歌原来是不同天下的两个人,能让这么寰宇之其余他们走到一起,除了机缘巧合,也由于他们心中都饱含一份对人间正道的神往。
以是很难说清他们之间,是街头混混拯救了落难公主,还是落难公主从此改变了街头混混无所作为的生平。总之,在决定用轰轰烈烈换东躲西藏的那一刻,他们就成为了同类。
当然一开始,深陷丧母之痛与亲人背叛的长歌,对这个凭空冒出来的小屁孩没太放在眼里。更主要的是,她自身难保,如果这时候再拖一个人下水便是害了这孩子。
没成想,小孩执意要拜长歌为师。这是阿窦性情中弥足宝贵的一点,认定的人或事就一定去坚持到底。也是这份坚持,让长歌重新核阅面前的小孩,试探性地见告他,“随着我只会去世路一条”,但小孩儿没在怕的,“反正都要去世,苟活比去世更恐怖。”
或许是对“苟活更恐怖”的认同,长歌接管了这个徒弟。师徒情建立很关键的一步是,长歌把太子之玺交给阿窦,阿窦也拼去世护住了东西。这份信赖感无异于把命交给了对方。
再后来在幽州攻陷都督府,在㮶州补救公孙恒,两人里外迎合,成为了最佳差错。
此外,乐嫣也很抢眼。开始是人畜无害小妹妹,无意看到皓都杀人都要被长歌伸手挡眼睛。她依赖长歌,长歌也喜好保护这个妹妹。
殊不知,一场“我爸杀了她爸”的变故,生生让姐妹俩在态度上成为了对家。站长歌的态度,于情于理,她太难连续把妹妹当妹妹。但这时候,乐嫣特殊韧劲的部分开始显露,无论长歌怎么把她推开,她还是要向从前那样搂着姐姐,跟她撒娇。
那场变故,对长歌是一次重创与发展的机会,对乐嫣又何尝不是呢?但无论愿不愿意,命运都拉着姐妹俩一起被迫终年夜。这种终年夜很残酷,但终年夜也究竟是一笔财富。
从前只会躲在长歌身后的乐嫣,开始站到了她的身边,为了帮她从厢房脱逃,故意透露逃跑信息,故意让她疑惑自己。
之后在洛阳,为了给魏叔玉透风报信救长歌,她敢于违反父命,跳上马车,干出了这辈子的第一次叛逆。又为了拖住皓都,无法分身追捕长歌,她忍住害怕,跟这个“冷面杀手”待在一起。
这既是本能作祟,也是受教于姐妹情,开始了个人发展。
皓都同样出彩,这种出彩在于角色的反差。一出场,自带杀气,不雅观众第一眼看到的皓都便是在后院处理嫌犯。猜想这大概是一台没有感情的杀人机器。
接下来的剧情,虽然他一贯在跟长歌猫捉老鼠,貌似是反派角色,但他搜捕长歌也是由于奉命行事,而且下指令的人是他干爹。既然领了干爹的命搜捕长歌,那就算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实行到底。这样的皓都忠实,坚守,可靠。
但他不是只有任务,为了任务可以损失个人的判断和情绪。在幽州沦陷事宜中,他的行动很好地证明,搜捕李长歌回去赴命是很主要,但比它更主要的是。保住幽州。
以是才会在长歌不知道的时候,偷偷去打探幽州的情形,知道确实难保后也并没有放弃,而是点燃了烽火,为幽州搬来援军。某种意义上说,皓都跟长歌是一类人,执着乃至执拗,但同时不放弃是非不雅观、大局不雅观。
唐朝热血少年团
以前看过一个总结,说近些年的爆款影视剧有一项共性:不只主角能圈粉,大小正反角色都要刷出存在感,这样搭出来,受众才广泛,话题才多样,玩梗也才好玩有趣。
从这个角度,《长歌行》是有潜力的。而且它的主配角、主支线不是割裂关系,它聪明地用了一个叫做“唐朝热血少年”的主题作为支架,让角色和剧情如藤蔓般寄托成长。
这就不纯挚是一段李长歌如何升级打怪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过皮囊,皮囊要活起来,靠的还是往里注入这样的魂:李长歌及其小伙伴们,在家与国、是与非、自我与他人的不断选择中,学会发展,平衡得失落,共同进步。
或许,这才最能表示大女主剧的“大”。要大气,有大局,不能全靠男人都爱女主,也不能只有女主一个人在发展。李长歌是一个典范,她用C位身份,带领着这支来自唐朝的热血少年团一起高歌奋进,这是真正的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