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晓波

01

吴晓波反正春天已经来了 休闲娱乐

东坡爱喝茶。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一句道尽中国式的文人意见意义。

在做杭州知州的时候,东坡肯定是喝过龙井茶的。

他有一个当和尚的好朋友,叫辩才。
公务之余,东坡常常到山里去找他开“吐槽小会”。
辩才的庙就在龙井山麓的凤篁岭,是一个像馒头的草棚,遗迹至今犹在。

东坡回城里,辩才将他送至一条小溪就止步了,他说,下面是尘常人世,大和尚我就不涉足了。
东坡便把那条溪叫过溪,还在上面盖了一个小亭子,起名二老亭。

有一年(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辩才弄了一包龙井茶送给东坡,顺便夹了一首诗,个中有几句是:“煮茗款道论,奠爵致龙优。
过溪号犯戒,兹意亦风骚。

东坡当然要回帖,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次辩才韵诗帖》。
“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
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
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这几句,我小时候背过。
辩才送的茶,东坡早就喝掉了,字帖现在藏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02

陈宗懋说自己喝了60年的龙井茶。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今年88岁,当过很多年的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
这个研究所就在杭州的龙井。

陈老见告我,龙井的土壤特殊适宜优质茶的栽种,唐代陆羽在《茶经》里,就曾将龙井的土壤评定为“砾者上”。

但到底有多特殊,陆羽实在也没太解释白。
陈宗懋为此曾专门做过一次量化研究,结果创造,在数十万年前,龙井一带下过一场陨石雨,陨石沉积为“西湖石英岩”,富含硒等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
它的残积物和粉砂质泥岩风化而成的白砂土与黄红壤土,构成了龙井独特的沙质土壤,疏松肥沃,最为适宜茶植。

在景象上,龙井茶区被群山环抱,气温比城里要低三四度。
我记得小时候去龙井晨跑,每每会看到一个景象:一层淡淡的薄雾笼罩在万千茶树之上,如丝如帛,互为滋养,缠绵不去。

以是,一杯好茶得天地精气,自有不可言说的妙处。
用陈宗懋的话说,“龙井降生界第一等佳茗,是老天爷赏茶”。

03

最好的龙井茶,当然是明前茶。

惊蛰一过,万物甦醒。
龙井山上的茶树梢头露出浅绿色的新苗,你定睛屏气,细细瞧去,彷佛看得到它缓慢发展的全部过程。
到了春分,江南还会时时时地落几场春雨,雨润叶长,村落里村落外就劳碌了起来。

从春分到清明,这个时节采摘下来的茶叶,一叶一芽,开若莲花,状似雀舌。
茶农用祖上传下来的手艺,经由八道工序,炒制成扁腻滑腻的形状。
一杯绝世好茶就端到了你面前。

一个闇练的采茶女,每天只能采摘新苗十二两,炒扁成茶,仅得二到三两。
这个采摘传统和工艺成熟于北宋,我查地方志,最早就叫明前茶,民间谚语曰,“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
后来盛行开去,以地名为号,就叫成了龙井茶。

地名不受品牌保护,以是,市情之上,有各种龙井茶,乃至,它成了扁形炒青绿茶的通称。
实在,真正的隧道龙井茶,只在陈宗懋量化研究过的、以梅家坞村落为核心的周遭30多平方公里之内。

04

由于爱喝茶,结识了肖文华。

老肖是福建安溪人,做铁不雅观音和武夷岩茶是一把妙手,华祥苑在各地建了八个茶庄园,唯独缺了龙井茶,提及来,还有一份淡淡的遗憾。
他知道我有一个“吴酒”,是用自家千岛湖小岛上的杨梅浸泡酿制,每年也就几千瓶,权当好朋友分享的心意。

去年的五六月间,他溘然跟我说,要不我们做一个“吴茶”?

有茶人壮胆和专业监制,我也就乐不雅观其成。
肖文华亲自到龙井产区勘探选地,终极圈定了一片百年茶田。
这里的茶农从来是自采、自炒、自销,没有什么品牌意识,现在,纳入华祥苑的制茶系统,倒也经由了一番经营上的磨合。
而在炒制工艺上,则全然是手工技法,八道工序,循规蹈矩。

清明将至,昨天,我拿到了第一批新鲜的“华祥苑·吴茶”,一杯在手,宛若与春天有了一场约会。

把生命摧残浪费蹂躏在美好的事物上。

所谓的美好,实在便是一份念想,它可以实现,也可以不实现。
这些年,由于办这个“吴晓波频道”,我做了不少与财经写作若即若离的事情,在频道的周围有了一群玩物而不丧志的朋友。
我们包下过一个日韩邮轮,我们带着八百多人上拉萨,去年,我们还走了一趟敦煌的戈壁。

吴茶,大概又是一次没有预谋的美好试验。
此刻,遇见一杯好茶,找到几个对的人,像东坡和辩才那样夸夸其言。
你有什么春天的心愿?说出来让大家“嘲笑”一下。
它实现了很好,没有实现,实在也很好。

反正,春天已经来了。

作者 | 吴晓波 | 当值编辑 | 张文龙

任务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