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邓店新村落,有一个叫“豫东早餐”的店铺,熟习的人都知道,这家店的老板叫“老骂”。
不过,这可不是骂人的意思,而是老板的的确确姓骂,叫骂俊祥,今年49岁,来自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邓城镇许村落行政村落周庄自然村落。

像骂俊祥一样,在商水县邓城镇的周庄自然村落,有22户骂姓人家,合计100多位村落民。
这几天,随着村落里人拍摄的一段视频爆红网络,“骂”这个姓氏引来网友热议。
1月22日,顶端新闻·大河报前去采访时创造,虽然外界热议,但村落民们的生活依然很沉着,他们习气了这个从小就伴随自己的姓氏,并不以为有什么奇怪。

周口百余村平易近姓骂引热议 骂氏族人谁能帮我们找到姓氏根源 汽车知识

虽然姓氏稀少古怪,但村落民们也有着自己的寻根梦。
我们一贯不知道这个家族打哪来的,这些年也想续家谱,可一贯没有线索,希望有人能帮助我们找到姓氏根源,让我们更好地把骂氏家族传承光大。
”村落民们说。

骂姓引发热议,村落民称已习以为常

早春午后,74岁的骂文祥坐在村落头小卖部前的木椅上,清闲地抽着烟,尽享春日的慵

这两天,一段关于骂姓村落民的视频走红网络,迅速引发网友们围不雅观。
很多网友都以为,这个姓氏很故意思,挺稀少,建议好好传承下去。
但也有网友认为,该姓氏与贬义字“骂”有关联,该当改姓,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俺不以为有啥,这便是个符号,娘胎里就带着出来的,跟其他姓氏一样。
我年轻时当过兵,很多战友都知道我姓骂,也没说过啥。
”骂文祥说。

在商水县邓城镇许村落行政村落周庄自然村落,大约900口村落民中,有100多口姓骂,共有22户。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不到10户,70多年来发展到现在的20多户。
”骂文祥回顾说。

而实际上,在骂姓人家所在的村落庄里,其他杂姓也不少。
村落庄叫周庄,但除了周姓村落民,有骂姓、冯姓、随姓、刘姓等12个姓氏。
个中,随姓也是当地少见的姓氏。

虽然外界议论火热,但村落庄里依然沉着如常,村落民们以为,人老几辈都姓骂,他们早就习以为常了。

外出偶遇尴尬,但他们从不生气

由于姓氏分外,骂姓村落民也曾遭遇一些“小尴尬”。
比如,年轻的姑娘骂聪琳是一名幼儿西席,但孩子、家长、同事都很少叫她“骂老师”,而是谅解地称“琳琳老师”。

村落民骂幸福也曾有过“小烦恼”:女儿小时候有一次回家问他,为啥自己的名字听起来像骂人,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弄得他也一度尴尬,就坐下来耐心给孩子阐明清楚,终极打开了孩子的心结。

在西安从事早点买卖的村落民骂俊祥,也遭遇过类似情形。
由于早餐店的收款二维码实名认证,以是很多顾客吃完饭结账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找他确认二维码和姓名没有错,才敢付款。
久而久之,常常去的老主顾也都习气了,每次去都愉快地喊他“骂师傅”或者“老骂”。
而骂俊祥对此也从没有过介意,不论外人怎么看,他都乐呵呵地接管。

还有一些村落民表示,外出务工登记、住宿登记、实名购票时,也会碰着反复的盘考确认,有时候对方迟迟不敢下笔登记,怕引起误会。
于是,村落民们便拿出身份证“自我确认”,打消别人的顾虑。

但是,对付骂姓的由来,村落民们有些失落落。
“我们也不知道详细打哪来的,听说是清朝时一位马姓大臣犯了缺点,天子怪罪下来追责,马姓大臣为了保住后人,让后人改姓骂躲过一劫。
”一些上年纪的村落民表示。
但还有个说法说,骂姓是天子所赐,并非犯错追责改姓。

可是,无论哪种说法,村落民们目前尚没有找到笔墨记载的确切由来。
这些年,他们也曾四处打听想续家谱寻根祭祖,但一贯没有明确线索。
“俺村落骂姓只知道有‘顺’字辈、‘海’字辈,但往上追溯是啥还不清楚,往下也没法再续了。
”村落民们说。

姓氏稀少却勤恳能干,险些家家都有小轿车

对付骂姓这个罕有姓氏,周口市盐业局派驻该村落的第一布告康国富有着深刻印象。
“我刚来驻村落拜访时,看到这个姓氏也不敢相信,后来也就司空见惯了,现在我都成了村落里的一员,早就不以为奇怪了。
”康国富说。

而另一个给康国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骂姓族人虽然少,但却非常联络,且有着勤恳能干的特点。
“20多户骂姓村落民没有一家是建档立卡穷苦户,现在险些家家都有小轿车,有的还不止一辆。
”康国富说。

村落民骂俊祥先容,他们家族的人很早的时候就知道打工挣钱,早期有做木工的,后来有做建筑工的,现在有做早餐买卖的,也有当公务员的,还出了不少研究生、本科生。
”骂俊祥说。

2月22日,在骂俊祥家采访时就看到,他家有一款丰田卡罗拉轿车,悬挂着陕A牌照,家中是一栋俊秀的小楼,寝室里装有空调。
“就这个轿车还是7年前买的。
”骂俊祥颇为自满地说。

而每年农历春节前的尾月二十八,是骂姓族人固定团圆的日子。
“一户一个代表参加,每年都摆上满满两桌饭,20多位老少爷们在一起其乐融融,非常热闹。
”村落民骂幸福说。

现在,看着骂姓家族越来越壮大,大家由衷感到高兴。
早在微信推出的第二年,骂俊祥就建立了“骂氏家族群”,从最早的六七个人,发展到现在的近30人(由于不用智好手机的老人、小孩和嫁出去的女性没有进群)。

“我们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再怎么说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姓,我们光明磊落、踏实能干,从不以为低人一头。
”骂姓村落民异口同声地说。

作者:于扬 演习生 郭磊

来源: 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