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乐亭“三枝花”

文/孟庆忠

知见诗社 走近乐亭三枝花作者孟庆忠 汽车知识

从上学毕业参加事情,才开始打仗乐亭这片陌生而神秘的区域,至今已经三十多年。
现在忆起初来时的情境,恍若昨日。

单说它的名字,就很个别,听说在老字典里有过专用词条,乐读“涝”,地名用字,乐亭和乐陵。
可现在乐也是多音字,却仅剩快乐的“乐”和音乐的“乐”两个读音。

最早的岗位是州里机关,除了同事,打仗频繁的都是屯子干部和村落民群众。
在他们身上,总是透着自然的激情亲切和谦善,彰显出民风的淳厚。
最突出的印象却是说话的语音腔调,那是一种分外的悠扬,有时候乃至还要依赖普通话的“翻译”才能明白。
这让我好生奇怪:同处于冀东地区,全市周遭不过三四百里,口音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可偏偏这里就如此“异样”,分明是方音语调的“孤岛”。

那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县乡两级干部组成事情队,驻村落进行宣扬。
我所在的小组里,有一个县文化馆的创作才子,叫陈立颖,他把我们事情队的宣扬内容,编成了大鼓小段儿,找了当地的三弦儿琴师和大鼓艺人,连弹带唱,由我录音后,用村落里的大喇叭向大家伙儿播放。
琴师叫徐德恩,自称是大鼓名家韩喷鼻香圃的亲传弟子,那是我第一次听到“韩喷鼻香圃”这个名字。
直到后来,才逐渐理解韩先生长西席在曲艺界的地位。
在村落广播室放录音的时候,乡亲们言道:“又开始说书咧!
”我才明白,说书、听书,原来不仅仅是指评书,在这里,俗称的便是“乐亭的大鼓书”。

在录音间隙互换时,我趁机求教老徐,为啥咱们这儿说话与临近各个地方都不一样。
他见告我,乐亭县是河流冲积出的平原,向东、向南都是渤海,东北方向还有滦河流过,滦河的下贱和入海口,就成了与昌黎的边界。
海与河的分隔,把乐亭围拢成扇形的版图,以前只有正西和西北两个出口,“除了河海运输,乐亭与外界的沟通渠道,非常地不便利,这才形成我们这儿方音语调的特色。

老徐还先容说,合营我们的宣扬录的这个小段儿,在术语上算作乐亭大鼓的“书帽儿”,实在是说长书、唱正曲儿之前加唱的。
我又来了兴致,说哪天有韶光了,请他们说一回大书。
老徐连连谢绝:“大书?那得个‘个月七成’的,乃至韶光更长。
中篇还得‘十数八天’的呢!
”我急于理解大鼓的整体风格,便说那就来个片段。
于是,我得以欣赏到原汁原味儿正宗的乐亭大鼓《双锁山》:“陈桥兵变炎宋兴,南唐北宋起战役……”

我对老徐说,不对不对,我小时候在收音机里听过姚雪芬的乐亭大鼓,跟这个风格完备不一样。
老徐见告我,姚雪芬是王佩臣的弟子,她们的段子是叫过“乐亭大鼓”,现在为了与咱正宗的区分开,已经规范定名原来的叫法为“铁片大鼓”了。
我说我也想学。
老徐说,你的口音不对,你连乐亭话都不会说,唱出来不是那个味儿。
我不服,我有唱歌的根本,不便是按着曲谱发音,“对调儿”就行呗?徐师长西席说此言差矣。
乐亭大鼓的唱腔十分丰富,但它是从道白发展而来。
而道白全部利用本地方言,尤其是一些分外的腔调和土语,地方特色很是光鲜。
外地人想要学唱,必须先得“正口儿”,也便是学说乐亭话,这样说唱起来,加上鼓板琴弦伴奏,才能字正腔圆,够味儿。
还有咱们县的皮片子,也得这样儿。

皮片子?我在老家也看过,咿咿呀呀的,听不懂内容,但那“戏味儿”还是挺浓的。
老徐连续说,对呀,冀东一带的皮影,都是源于咱们乐亭,跟大鼓一样,唱腔和道白都要用乐亭味儿,片子才像样子,假如不学乐亭口音,唱得再好不雅观众也不买账。
你可听说过“三枝花”?除了乐亭大鼓、皮片子,还有从莲花削成长而成的评剧,这便是鼎鼎大名的“冀东艺苑三枝花”,可都是在乐亭孕育的呢!

这就彻底解答了我初来时对乐亭口音的困惑。
在外地人听来,乐亭人“说话就像唱歌”,拉着长音儿,音调带拐弯儿,很有音乐感,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大概正由于这样,才孕育出了这奇妙的“三枝花”呀!

后来,在一些文籍中,我理解到,乐亭大鼓最早源于本地有特色的民间小调“清平歌”。
随着外地人口迁徙到这里,传入了“鼓子词”,乐亭先民结合本地的民俗风情,把一贯传唱的清平歌、民歌俚曲、民谣及叫卖调、哭丧调等这些乡间小唱领悟在一起,从只唱不说改为连说带唱,还设立了板腔曲调,丰富了演唱内容,形成了最初的“乐亭调儿”。
只管这时还只能算是一种民歌,但已成为乐亭大鼓的前身。
笔墨记载,从乾隆年间,说书艺人始立门户。
传说大鼓传人温荣把击节的木板改成铁板后,在同治年间被皇粮庄头崔佑文带到京城给恭亲王献艺,深得恭亲王喜好,并当即赐名为“乐亭大鼓”。
乐亭大鼓的名称,便来源于此。

十几年前,我调入县文联事情,于是更有机会进一步理解这“三枝花”。
一贯在文化馆从事曲艺研究和三弦伴奏的张旭武,跟徐德恩也很熟习,由于旭武的父亲张学圃,与老徐都属韩喷鼻香圃的弟子。
闲谈时,旭武老兄跟我聊起了乐亭大鼓的“流派”。

一便是韩喷鼻香圃创立的“韩派”。
韩师长西席当年将业内盛行的唱腔四大口、八大句、四平调、悲惨调、慢动身、小怯口、学舌、十字紧、中流水、二六、双板、紧流水、慢流水、背牌子、撤单程、昆曲尾子、蚂蚱蹬腿等曲牌,系统地规范成“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成为乐亭大鼓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
韩派的突出风格是朴实、古雅,既有旋律婉转、柔美细腻的婉约之风,同时又兼有刚劲豪放、调满腔圆、节奏明快的豪放之气。
再有便是靳文然的“靳派”。
靳师长西席勤于学艺,勇于创新,看重从刻画人物出发创造和改造唱腔,并从乐亭皮影、评剧等姊妹艺术中吸取音乐素材,丰富了乐亭大鼓的声腔。
他打破了传统的“板起板落”套路,使腔调依人物情绪、故事情节变革而变革,并且衔接自然,无斧凿痕迹,达到了“声音中含故意境”。
靳派的艺术风格是节奏轻盈明快、行腔流畅、韵味醇厚、幽美动听。

皮影团也设在文化馆。
在县博物馆的民间艺术展厅,我理解到,乐亭皮片子简称“乐亭影”,也叫“驴皮影”,由于其影人形象包括场景道具,都是用驴皮雕刻而成,最根本的缘故原由是驴皮透明度好、柔韧性强,不仅增强视觉效果,还便于操纵技巧最大程度的发挥。
影人造型幽美,雕镂风雅,色彩艳丽,伸展流畅,外简内繁,可谓绚缦多姿,极其享受。
由于皮片子是一种傀儡艺术,乐亭影在演出实践中,影人演出的操纵,也是至关主要的,很有讲究,哀求操纵者按照成套的手腕、身法,以及符合各行当的动作特点来施行。
除此之外,乐亭影自成体系的唱腔,具备各种板式和腔调;生儿、小儿、大儿、髯儿、花生儿,分别对应京剧里的小生、旦、花脸、须生、丑,成为分工完好的各种行当;还有特色乐器四胡的伴奏,配以扬琴、二胡、笛子、大阮等赞助乐器,成套的鼓板锣钹;丰富多彩的长、中、短互异的剧目,并且还分传统剧目和当代剧目。
所有这些,都是其他地区的皮片子所不能比拟的。
比如,有的地方雕刻的材质是用牛皮或羊皮,线条和造型就相对笨重;有的只演出动作没有配唱,或者用当地的民歌小调代替,显得随意疏松;还有的供演出的剧目很少,大体上都属于即兴创作。
而乐亭影早已名声在外。
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外国在华的唱片公司,为皮片子灌制了大量的留声机唱片,模版上清晰地标注着“乐亭影”的字样。

而莲花削成长为评剧,紧张过程就发生在“庙上崔家”,也跟受赐“乐亭大鼓”的崔佑文有关。
乐亭城南的郎君庙,俗称“庙上”,崔家祖上受清顺治帝“分封”,时有“京东第一皇庄”之称。
家业传至崔佑文,已是其家族最为辉煌的一代。
他对民间艺术爱之成癖,家中常年养着戏班子,有影班、梆子班、大鼓班和莲花落班。
这莲花落本是一种民间说唱的艺术形式,简称“落子”,著名的剧作家成兆才,当年就曾经在崔家的“双发合”莲花落班学艺。
崔佑文把莲花落从地摊儿搬上舞台后,最初是给梆子班垫场唱“帽戏”。
莲花落艺人们悟性很好,聪明好学,从梆子班学到很多演出程式,用到自己演出的“出子”里,非常受不雅观众欢迎,逐渐地从垫场发展成可以唱“正出”了。
后来,不仅从梆子剧目移植改编,还创编了一些新“出子”。
再后来就成为了独立的戏剧形式,但人们习气称之为“平腔梆子戏”。
至于定名“评剧”的过程,史传有多种说法,但真正在全国叫响,并被广大不雅观众认可,当在1935年往后。
冀东各地的莲花落班社,边卖艺边发展,从唐山、天津、北平,一贯唱到上海、南京和西南地区,扩大了评剧这个剧种的影响,也促进了剧目的丰富和流派的形成。

如今,乐亭的民间艺术事情者,正在连续传承这艺苑“三枝花”,使之在百花园里散发着更加清新的芬芳。
2006年5月,乐亭大鼓和评剧同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9月,成立了评剧发展促进会,县内的评剧爱好者又有了自己的组织。
2014年12月,乐亭皮片子也继唐山皮影之后,列入国家级非遗。

乐亭皮片子的雕刻和演出,已经三次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并多次走出国门,先后去过欧洲的瑞士、西班牙,非洲的贝宁,亚洲的韩国、印度等国,向各国公民先容我们的乡土皮片子。
在2008年,乐亭县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议名为“中国皮影艺术之乡”,还挂牌成立“中国皮影艺术研究中央”。

新的一代曲艺人,一贯在摸索中创新,为了乐亭大鼓的康健发展,看重博采众长,现在韩派和靳派的艺术特点又有领悟,已经没有严格的划分了。
2010年的早春,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乐亭县为“中国曲艺之乡”。
乐亭大鼓演员先后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巴黎“中国曲艺节”卢浮银奖。
如今在县城,先后建成了三处乐亭大鼓演出“书馆”。
有一次,中国曲协来乐亭召开会议,来自全国的高朋欣赏到了“乐亭大鼓少儿演出专场”,可见,乐亭大鼓活力不减,活气勃发,传承有望。

乐亭民间艺术的百花园,实在远不止这“三枝花”,还有着更多绚丽的花朵,犹如样列入国家级非遗的“乐亭地秧歌”,省级非遗“乐亭泥人”,市级非遗“乐亭民歌”“乐亭吹歌”“乐亭擂鼓”,还有牛角雕、葫芦烫画、柳编苇编工艺品,等等,共同构成了姹紫嫣红的“花山”。
在这里劳碌的园丁们,唱千古兴替,演爱恨情仇,表喜怒哀乐,评善恶是非,让人们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更能领悟人生的某些启迪,从而唤醒内心深处的人文情怀。

【作者简介】孟庆忠,河北玉田人。
《知见诗社》京津冀分社社长曾任河北唐山乐亭县文联主席多年。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理事,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唐山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唐山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兼创作专委会主任,唐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乐亭县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
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文艺活动策划及文化研究,创办文学艺术类期刊并任主编。
参编《乐亭皮影影卷选》、《天南地北乐亭人》、《唐山湾三岛传奇》,曾担当中心电视台综艺栏目总撰稿、《乐亭民间传说故事选》任务编辑、《人间瑶池菩提岛》副主编。
有多篇作品荣获各级奖项或被收入各种文集。
著有《凝望天边狂想曲》个人诗文专辑。

出品单位:知见诗社

投稿邮箱:834498775@qq.com

来源:新华号 知见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