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蕾与丈夫易茗

雷蕾是家喻户晓的著名作曲家,创作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少年壮志不言愁》《年夜大好人生平安然》《渴望》《每一次》《投入地爱一次》比及处颂扬的影视剧歌曲,影响了几代人。

作曲家雷蕾父亲是音乐大年夜师雷振邦与词作家丈夫互忍到白首 休闲娱乐

雷蕾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音乐大师雷振邦,他为《刘三姐》《五朵金花》等影片创作的音乐作品,堪称永恒的经典。

他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创作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被一代又一代人传唱。

雷蕾的丈夫易茗是著名词作家,夫妻俩一个谱曲一个作词,在盛行乐坛上创造了一个个神话。

生活中雷蕾与与丈夫也有碰撞,夫妻俩靠“互忍”携手走到了本日……

01

雷振邦

雷蕾1952年10月出生于北京,父亲雷振邦是大名鼎鼎的作曲家,当时在中国电影乐团从事音乐创作。

1955年4月,雷振邦被调往长春电影制片厂担当作曲,雷蕾跟随父母去长春生活。

雷振邦是中国电影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1916年出生于北京,1939年被公派去日本留学。

他毕业于东京日本高档音乐学校作曲科,1943年雷振邦学成返国,在北平女子中学当音乐西席。
解放后,雷振邦进入中国电影乐团事情。

小时候的雷蕾与父母

1955年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后,雷振邦开启了自己的辉煌。
他为《刘三姐》《五朵金花》《芦笙恋歌》《冰山上的来客》等影片创作的音乐作品,堪称世纪经典,后人难以超越。

雷蕾遗传了父亲优秀的艺术基因,从小就很有灵气。
她刚5岁时父亲就逼她学钢琴,并请老师上门授课。

但那时雷蕾对音乐不感兴趣,学了两年她没少跟父亲闹抵牾。
她明确见告父亲,自己不喜好音乐,也不想当作曲家。

7岁时,雷蕾迷上了花样滑冰,再也不愿意碰钢琴,雷振邦无奈妥协了。

就在这年,雷蕾考入长春业余体校,学习花样滑冰。
雷振邦动手给女儿做了一双木板式冰鞋。
雷蕾上冰的第一天,雷振邦特意将女儿送了过去。

雷蕾与父亲雷振邦

雷振邦是一名业余滑冰高手,被同事称为“冰上王子”。
为让女儿练出成绩,他每天督匆匆女儿跑4000米,做仰卧起坐400次。

1965年,雷蕾上了初中,开始在学校投止。
3年后,分外年代开始了,雷振邦因在日本留过学,遭受不公道报酬,他被下放到屯子劳动,每天背着筐出去拾粪。

家里那台古老的雕花英国产的钢琴,雷振邦想送人,可没人敢要。
他只得带到屯子,放在屋子门口。
有人嫌钢琴碍事,让雷振邦赶紧将它运走。

雷振邦只得借了一辆牛车,将笨重的钢琴丢到村落外。
回住处的路上,雷振邦堕泪了。

他对这台钢琴有着很深的感情,《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等电影音乐作品,都是最先从这台钢琴流淌出来的。
在感情上,这台钢琴就像他的一个孩子,雷振邦很长一段韶光都难以释怀。

02

雷蕾

由于父亲的缘故原由,雷蕾也随着受牵连。
中学毕业后,雷蕾去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县翻身乡翻身七队插队落户。
由于是雷振邦的女儿,她没少受歧视和白眼。
冬天她被安排赤着脚去地里干活,冻得失落去了知觉。

在地里割麦子时,雷蕾的手被割破了,化了脓。
干系职员不给雷蕾治疗,让她回长春。

母亲带雷蕾去医院,年夜夫剪开雷蕾的伤口,伤势惨不忍睹,妈妈吓得休克了,雷蕾没掉一滴泪。

有一年冬天,雷蕾与插队的姐妹们住的土屋没有窗户纸,生产队长拿浆糊来糊旧报纸。
这些浆糊是用粗糙劣质的面粉熬成的,糊完报纸后还剩下小半碗,生产队长忘了拿走。

雷蕾和姐妹们实在太饿了,她们往浆糊里加了点盐,大家狼吞虎咽地吃完了。

1971年,雷蕾考入通化矿务局文工团,由于她学过花样滑冰,团里安排雷蕾练芭蕾舞,结果她练得双脚趾甲全部脱落。

从前雷蕾

那时雷蕾每个月分5斤大米,一年也就60斤。
结果雷蕾省了一年多,省下70斤大米。
她回长春时,将这些大米全部背回家。

由于营养不良,雷蕾患上了缺铁性血虚,回家竟晕倒了。
雷振邦和妻子得知这70斤大米是女儿从牙缝里省下的,心疼得堕泪了。

由于血虚常常晕倒,父母将雷蕾送到医院住了一个多月,雷蕾还做了脊髓穿刺手术。

生活的苦难并没有将雷蕾击垮,这个瘦弱的姑娘变得非常倔强。

1977年,全国高考制度规复。
这时雷蕾也结束插队生活回城,父亲让她报考中心音乐学院。

雷蕾与父亲雷振邦

雷蕾信心不敷,打算报考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
那时她每天去长影厂楼梯间的储藏室练钢琴。

短短几个月,她眼睛近视了,要戴400度的近视眼镜。

1978年,雷蕾以精良成绩考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
当时有500多逻辑学子竞争,而学院在长春只录取两人,雷蕾成为幸运者之一。

1982年大学毕业,雷蕾被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创作室任专职作曲,与父亲成了同事。

几年间,雷蕾先后为《五个半月厂长》《情血恩仇》等多部影片创作音乐,受到广泛好评。

易茗与雷蕾

易茗

1985年,雷蕾经人先容,与才子易茗相识相恋。
易茗原名李南冈,1952年出生于北京,与雷蕾同龄。

他上世纪60年代末到吉林屯子插队,后进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
1976年,易茗大学毕业后留在母校任教,主讲中国文学史,及魏晋南北朝文学、唐诗宋词。

易茗是他的笔名,他本来取名“易名”,但以为这两个字含义浅薄,便又改为“易茗”。

1986年,雷蕾与易茗在长春娶亲。
单位没有给他们分屋子,雷蕾与丈夫住在父母家。
父母家的屋子也不宽敞,这么多人生活在一起很未便利。

于是雷蕾与丈夫在父母家住了半年就搬走了。
东北师范大学给易茗分了一间半地下室,只有12平米,寝室、书房、钢琴房都在这一居室里。

03

1987年,雷蕾在长春诞下儿子。
由于事情忙,儿子刚半岁,雷蕾和丈夫就将儿子送到北京,请托给公公婆婆照顾。

雷蕾和丈夫齐心专心一意在长春忙奇迹,当时雷蕾和丈夫楼上是男生宿舍。
有一次一个学生从窗户里倒水,结果将雷蕾创作的曲谱都打湿了,数天心血毁于一旦,雷蕾格外心疼。

雷蕾便是在这间半地下室里,接下了为老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创作主题歌的任务。

本来著名女导演林汝为请雷振邦写歌,但他考虑到自己年事大了,便引导演推举女儿雷蕾。

雷蕾以为《四世同堂》反响的是解放前北平的沦陷生活,决定采取京韵大鼓的韵律,作为主题曲的基本曲调,雷振邦拍手喝采。

青年骆玉笙

很快雷蕾创作出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
本来剧组准备请一位男中音歌唱家来演唱,但雷蕾认为请京韵大鼓演员演唱更好。
她此前听过京韵大鼓名家骆玉笙的演唱,决定请她来唱这首主题歌。

骆玉笙1914年出生,是天津曲艺团的演员。
她首创的“骆派”京韵大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骆玉笙的演唱字正腔圆,声音甜美,韵味醇厚,委婉抒怀。

她在影片《北京故事》中演唱的“击鼓骂曹”,以及演唱的《剑阁闻铃》《丑末寅初》《红梅阁》等曲目深受欢迎。

雷蕾担心请不动骆玉笙,便让丈夫以父亲雷振邦的口吻,给骆玉笙写了一封信。

易茗古典文学功底深厚,他用羊毫小楷,竖着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然后郑重地寄给骆玉笙。
不久骆玉笙回答了,表示乐意接管雷蕾的约请。

骆玉笙

雷蕾与骆玉笙

于是雷蕾从长春赶到天津曲艺团,见到了骆玉笙本人。
她将曲谱交给对方,骆玉笙说自己不识谱,让雷蕾唱一遍。
谁知雷蕾哼唱一遍,骆玉笙就全部记住了。

几天后,雷蕾与骆玉笙来到北京录音。
伴奏中有些泰西乐器,骆玉笙以前没经历过,当时还有几分不适应。

可毕竟是功底深厚的老艺术家,只听过几遍音乐,她就一气呵成地将《重整河山待后生》录制完毕。
雷蕾和事情职员都被惊呆了,自发地给骆玉笙鼓掌。

1985年,28集老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在全国多家电视台播出后,创下了收视新高。
骆玉笙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迅速被传唱开来,成为经典的影视剧歌曲。

雷蕾由于创作《重整河山待后生》一举成名。
这时歌迷和不雅观众才知道,著名作曲家雷振邦还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儿,雷家可谓后继有人。

雷蕾与林汝为(左)

1987年,林汝为执导12集罪案都邑剧《便衣警察》,她为主题歌填完词后,将谱曲的任务交给了雷蕾。

持续好几天,雷蕾找不到觉得。
一天傍晚,她又在琢磨歌词,溘然灵感迸发,仅用10分钟就为《少年壮志不言愁》谱完曲。

04

那时还没有普通歌手演唱过电视剧主题曲,雷蕾想开这个先河。
此前她听过刘欢的盒带,决定请刘欢来唱。

但她没有刘欢的联系办法,便给好朋友赵宝刚打电话,对方说能找到刘欢。
半个月后,雷蕾接到了赵宝刚的电话,从长春赶到北京。

青年刘欢

赵宝刚借了一辆二手车,将雷蕾载到了颐和园附近。
刘欢就住在一幢筒子楼里,房间只有10平米,里面摆了一张床,一张小桌,就没了多余空间。

那天刘欢还感冒了,他抱着吉他边弹边唱,正是雷蕾想要的觉得。

1987年,《便衣警察》在电视台热播,《少年壮志不言愁》一夜之间唱遍大江南北。
刘欢开始在全国爆红,而雷蕾也被更多的人熟知和喜好。

1989年,鲁晓威、赵宝刚执导海内首部50集室内剧《渴望》,请雷蕾、易茗联手创作歌曲。
当时雷蕾和丈夫在北京的公婆家里陪孩子,鲁晓威等人找上门来。

赵宝刚向雷蕾提要求:“《四世同堂》、《便衣警察》你写的歌都火了,希望你把《渴望》也带火。
”雷蕾承受巨大压力。

易茗创作手稿

陪伴儿子几天后,雷蕾与丈夫返回长春,她又回到半地下室创作歌曲。
易茗很快就将《年夜大好人生平安然》的歌词写完了,但雷蕾却迟迟找不到觉得,心情很不好。

为让妻子愉快,易茗用自行车载着雷蕾去长影厂看望岳父母。
雷蕾很苦恼,对父亲说:“我实在写不出歌了,可能要转业了。

雷振邦说:“每个作曲家都会面临这种困惑,你必须憋着,有时憋出来的东西是佳构。
”父亲的开导给予了雷蕾信心。

一天清晨,易茗去给学生上课了,雷蕾又一个人坐在钢琴边,边弹边谱曲。
看到歌词B段时溘然灵感来了,仅用20分钟她就为《年夜大好人生平安然》谱完曲。

雷振邦夫妇与女儿雷蕾、半子易茗

丈夫放工后,雷蕾兴冲冲地将丈夫拉到钢琴前,弹唱给他听。
易茗听完后激动得说了3个字:“你成了!
”雷蕾热泪盈眶。

不久,雷蕾将这首歌弹唱给赵宝刚等人听,他们都很满意。
他们又让雷蕾和丈夫再创作一首长一点的片头曲。

易茗很快就将《渴望》歌词写完了,雷蕾顺利谱上了曲。
毛阿敏在录音棚录这首歌,当唱到“谁能见告我,是对比样错”时,毛阿敏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热泪盈眶。

紧接着,雷蕾和丈夫又为《渴望》创作了《每一次》。
演唱这三首歌的李娜、毛阿敏、张宏声都大红大紫,而歌曲的创作者雷蕾和易茗,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作曲家、词作家。

05

1991年,雷蕾被调到北京电视艺术中央事情。
易茗决定跟随妻子进京,可一时没有找到吸收单位。

易茗

末了,他进入北京市文联下属的《戏剧电影报》事情。
当时易茗被学院准备提拔为教授,来到北京就意味着统统从零开始,但他毫无怨言。

单位没有给雷蕾夫妇分屋子,雷蕾与丈夫住在公婆家,公婆的屋子也不宽敞,生活有些不便。

雷蕾在公婆家一贯住了11年,期间她与公婆从未红过脸。
雷蕾知性、孝顺,不仅尊重公婆,还对老人有一颗戴德之心。

公婆不让她交生活费,但雷蕾每月都要将钱打到公婆的银行卡上。
公婆善良慈爱,宽容大度,在生活中从不与雷蕾计较。

二老不仅承担了家务,照顾孙子,而且雷蕾每天与丈夫放工回家,就能吃到公婆做的热菜热饭。
无论她多晚回家,婆婆都坐在客厅里等她,从不问她去了哪里。

雷蕾与易茗一起参加活动

2002年,雷蕾与丈夫在北京买了屋子,一家人才搬出去住。

易茗是一位业余词作家,雷蕾是专业作曲家。
易茗事情之余,与妻子为《上海一家人》《江山美人》《大英雄郑成功》《家有儿女》《十三格格》《十三格格新传》等数十部影视剧创作主题曲或插曲。

这些歌紧张有《从头做起》《生平一世一个爱》《中华自古有肃静》《死活相依》《自由清闲》等,在歌迷和不雅观众中产生巨大影响。

易茗为老版电视剧《水浒传》创作的《豪杰歌》,更是家喻户晓。

夫妻俩一个作词一个谱曲,合营得天衣无缝,在盛行乐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雷蕾

雷蕾、雷振邦、易茗,一家三年夜师,成为歌坛响亮的名字。

早在1997年,雷振邦因病在长春逝世,雷蕾的母亲一贯在长春生活,由姐姐照顾。

2010年,雷蕾的儿子大学毕业了,家里再没有要操心的事了,她提出将母亲接到北京养老。
但老太太在长春生活惯了,不愿意来北京。

雷蕾每年多次回长春看望母亲。
姐姐着力,雷蕾出钱,承担母亲的一应生活开支。
婆婆特殊体谅雷蕾,每年春节雷蕾想回长春陪母亲过年,又怕公婆心里不高兴。

婆婆说:“你妈很孤单,比我更须要你,你还是回长春去过年吧。
”婆婆的体谅让雷蕾很冲动。

易茗

雷蕾与丈夫志同道合,举案齐眉,很有共同措辞。
在外人眼里,他们是一对恩爱夫妻。

然而雷蕾在接管采访时,如实说自己与丈夫在生活中也会有磕绊。
雷蕾有时写歌不顺,心里烦躁,会冲丈夫发无名火。

雷蕾养了一只猫两只狗,而易茗特殊不喜好养宠物,可他只得迁就妻子。

有时雷蕾去外地出差了,易茗一个人在家里创作歌词,溘然小猫小狗叫了起来,他赶紧给它们喂水、拿食品。
这样一来,易茗的创作思路被打断了,心里特殊窝火。

易茗的饮食习气与雷蕾不一样,雷蕾有时以为很别扭。

雷蕾(左二)、易茗(左三)与好友

夫妻俩在创作上也会有不合,有时雷蕾对丈夫创作的歌词不满意,有时易茗对妻子的谱曲不满意,夫妻俩也会有争执。
镇静下来后,两人相互做修正。

夫妻俩一起走下来,相互迁就相互原谅,从没有大的抵牾。

雷蕾和丈夫在接管采访时,都表示他们是靠“互忍”走到了本日。
如果彼此不能做到相互原谅,他们早分开了。

2016年,64岁的雷蕾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届联合会第10届全委会委员。
此后雷蕾很少再创作歌曲,紧张从事一些艺术辅导事情。

2022年3月,雷蕾与易茗都70岁了,生活进入了晚年,他们的儿子也有了自己的生活,不须要雷蕾夫妇操心。

雷蕾

雷蕾与丈夫身体康健,精神饱满,气色很好。
平时他们在家里做家务,请儿子过来团圆,一家人还出去旅游。

雷蕾与丈夫还常常应邀参加各种活动,晚年的雷蕾与易茗生活丰富多彩,幸福而安稳!

“细品名人”点评:雷蕾与父亲雷振邦都大名鼎鼎,佳作浩瀚,这样一对作曲家父女才华横溢,人品艺品俱佳,受人尊敬。

雷蕾与丈夫易茗是一对夫妻差错,很多夫妻一起事情抵牾重重,乃至因此离婚。

雷蕾与易茗在电视台做节目

雷蕾与丈夫在事情中也有不合和争吵,但幸运的是,他们很相爱,感情根本稳定,没有让小摩擦小不合侵害婚姻,很好地处理了奇迹与感情的关系。

很多人奇迹辉煌,但家庭生活一团糟,人生算不上成功。
在这里笔者要为雷蕾和易茗点赞,由于他们不仅奇迹成功,而且将婚姻经营得很好。

夫妻俩说是靠“互忍”走到了本日,实在是爱,是原谅,牵引他们到白首!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