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失落忆的妈妈,我教你重新识字 从我的名字开始

蔡承成和妈妈

原来妈妈教我现在我教妈妈 10岁女孩帮失落忆妈妈复健 汽车知识

蔡承成帮妈妈揉肩

11月7日,10岁的宜宾市筠连县胜利街小学五年级(7班)学生蔡承成,受中心广播电视总台约请,参加“2018探求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仪式。
参加这个活动的缘故原由,是4年前蔡承成的妈妈突发脑溢血,晕厥清醒后失落忆,时年6岁的蔡承成帮妈妈复健、教妈妈识字,至今仍每天牵妈妈回到定水河对岸奶奶家里用饭,是冲动筠连县城的“孝女”。

我刚六岁上小学

妈妈成了“植物人”

蔡承成是家里的“二妹”,哥哥蔡凌志比她大8岁。
蔡承成出生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父母蔡勇、陈丽在筠连县城开了家电脑公司,发卖电脑整机及配件,日子过得沉着而普通。
蔡承成像县城所有孩子一样,先后入幼儿园、小学。
在她三岁时,妈妈陈丽买了一摞识字卡,每天教女儿识字。

2014年下半年刚刚就读胜利路小学,蔡承成的曾祖父病重,饱受病痛折磨。
蔡承整天世界学,都会在曾祖父的床前跟曾祖父谈天。
蔡承成学会了给曾祖父揉腰、捶背,端茶递水,让老人在人生的末了光阴到享受到明日亲之乐,减轻了老人的痛楚。

2014年10月29日晚,平时血压就高的陈丽在和蔡勇外出闲步时,突感头痛。
回家后卧床安歇,晕厥不醒。
蔡勇等家人连夜送医抢救,陈丽被诊断为脑溢血。
因病情严重,陈丽辗转筠连、宜宾都无法医治,末了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做了开颅手术,才“捡”回来一条命。
手术虽然成功了,但陈丽却一贯没有醒来,成为医学意义上的“植物人”。

妈妈患病住院后,班主任杨丹把稳到了蔡承成身上的细微变革: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年仅6岁的蔡承成心坎不安。
幸运的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下,蔡承成很快调度过来,规复了昔日的活泼。
虽然妈妈的病没有影响到蔡承成的学习,但此后妈妈在成都住院的日子,她放学后比其他同学多了一份“家庭作业”——给妈妈打电话。

“妈妈,你要快点好起来哦,争取早点出院,我想你了。
”陷入晕厥的妈妈不能接听电话,爸爸蔡勇就把女儿、儿子每天打来的电话录下来,用小音箱在妻子耳朵边反复播放。
每到周末,蔡承成和哥哥也会被接到成都,陪在床前,呼喊妈妈。

一个多月后,奇迹涌现,儿女和丈夫的呼喊终于让陈丽清醒过来,有了些许意识,遂转回宜宾二医院连续康复治疗。

进行康复演习

我当妈妈的“小年夜夫”

时隔4年,蔡承成仍旧记得妈妈从医院回家时的状况。
“妈妈坐在轮椅上,左眼正常,右眼往上翻,彷佛看不到东西。
”蔡承成说,那时的妈妈生活不能自理,无法走路,失落去影象,智力只相称于几岁的孩子,妈妈“心知肚明”,却无法表达出来。
“妈妈认得我是成成,但便是叫不出来。
”刚开始那阵,蔡承成对妈妈挺担心的。

陈丽在医院住院数月后回家,仍需康复治疗。
在前期抢救耗费大笔开支的情形下,蔡勇要一边经营小店,一边筹钱为妻子进行后续复健,常常早出晚归。
其时,大儿子蔡凌志也刚刚升入初中,课程紧张,常常要很晚才到家。
因康复须要,蔡勇给妻子买了个康复东西,陈丽手摇脚蹬,进行康复演习。

每天至少半个小时以上的高强度体能演习,让大病后的陈丽感到很吃力,不多久便腰酸背痛,不愿坚持下去。
“想偷

原来妈妈教我

现在我教妈妈

“妈妈血压高,康复期还得一直地吃药,没人提醒她就忘了。
”陈丽有次自己拿药,手被药物包装划伤了。
蔡承成心痛妈妈,就把药板上的胶囊一颗颗剪下来,分装在不同口袋里,以防妈妈划伤自己。
为了提醒妈妈吃药,蔡承成在沙发对面的白墙上,贴了7张卡通头像,对应着袋子里妈妈每天要吃的药,“自上而下,便是星期一到星期天,妈妈吃药不会搞混。

脑溢血导致的颅脑损伤险些带走了陈丽的全部影象。
曾经能闇练地用电脑打字、制表、做账的陈丽,清醒后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如何让妈妈早日规复、说话、识字?年幼的蔡承成想了很多办法,都没什么效果。
有天蔡承成灵机一动,想起了妈妈教自己识字时利用过的识字卡。

“原来妈妈教我识字,现在我教妈妈识字,该当可以帮助她想起以前的事。
”说干就干,第一天教妈妈“成”。
“成,Cheng,成功的成。
”妈妈给蔡承成起的小名就叫成成,“成”字教了三遍,妈妈读出来,并记住了。
“我把教妈妈的汉字,和我喜好的动物、食品结合起来,增加妈妈的兴趣。
”蔡承成教妈妈认“苹果”,就拿来一个苹果给妈妈闻闻;认“兔”字,就抱来一只小兔子。

刚开始,蔡承整天天只能教妈妈一个字,多了她记不住;再后来教两三个字,逐步地,妈妈重新节制了说话、识字、阅读和大略的数学打算。
如今,陈丽已能帮忙照看店铺,做大略的事情,身体正在逐步康复。

牵妈妈回家用饭

是我每天的“必修课”

在班主任杨丹眼里,蔡承成天生便是块读书的好料子。
“妈妈刚生病那学期,按理说对孩子是有影响的,但是期末蔡承成还是考的‘双百分’。
”胜利街小学干系卖力人认为,虽然小学并不看重成绩,但成绩从另一个侧面反响了蔡承成对学习的态度和抗压能力。

相对付同班的其他同学来说,由于要每天早上帮妈妈做康复演习,因此蔡承成要比同学至少早起床一个小时。
蔡承成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她每天还要比其他同学早赶到教室,带领大家晨读。
由于蔡承成的孝心故事广为传播,过去4年里,她还要不断接管采访,赶到宜宾、成都、北京参加各种表彰活动。
但这些,都没有延误过她的学习。

在陪伴妈妈“发展”的路上,蔡承成先后得到宜宾市第三届孝心美德少年、四川省新时期好少年、中心广播电视总台“2018探求最美孝心少年”候选人等名誉,更是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
“在名誉面前,蔡承成从不骄傲自满,她在全班最有人缘。
”杨丹见告,同学们都喜好和蔡承成一起学习、玩耍。

11月16日,正值星期五,赶到筠连县胜利街小学时已近中午,学校大门口围满了前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
学生们从小到大,依年级排列,鱼贯走出校门。
和别的孩子由家长来接不同,蔡承成放学后径直走到几百米外的电脑铺子,牵着妈妈往外走。
由于妈妈还没有完备康复,意识没有规复到正常水平,蔡承成牢牢攥着妈妈的手走过玉壶公园、定水河便桥回家。

“牵妈妈回家用饭”,这跟教妈妈识生字一样,也是蔡承整天天的“必修课”,带着妈妈到横贯县城的定水河对岸的奶奶家吃午饭;饭后又把妈妈送到店里,再去学校,下午又牵妈妈回家。
如此反复,风雨无阻。
这一幕,成了近年来筠连定水河边,一道独特而又动听的风景。
( 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