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9月13日电 题:一个小镇“撬动”整县脱贫——社会扶贫的贵州丹寨样板
新华社齐健、刘智强
“周一到周五在社区物管公司上班,每月有1570元,周六周日在万达小镇巡游演出芦笙舞,每天有80元。再也不用为生存发愁了。”谈起搬到县城易地扶贫安置小区后的生活,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的苗族妇女潘华凤说。
潘华凤的生活变革,是丹寨县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缩影。
村落民在贵州省丹寨县龙泉镇马寨村落“扶贫茶园”里采茶(2019年3月17日摄)。新华社 杨文斌 摄
2016年5月动工,2017年7月正式业务,一个按照黔东南苗族文化特色打造的万达小镇在丹寨拔地而起,包括今年建成的温泉酒店在内,已落成的4期项目总投资15亿元,直接创造2300多个就业岗位,吸纳建档立卡穷苦户781人。
锦鸡、鼓楼、苗年、尤公,4个取名自苗族舞蹈、建筑、节庆和历史人物的广场串起一个小镇。鸟笼、蜡染、花草纸,游客在这里初见丹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体验制作过程,还可由门店先容前往村落寨深入探秘。
苗族蜡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义苹,2016年在扬武镇基加村落的蜡染互助社根本上成立公司创业,2017年把公司搬到了县城附近的卡拉村落。
这是贵州省丹寨县龙泉镇梯田景不雅观(2018年9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 杨文斌 摄
“那时小镇刚建好,我没钱入驻,有一家银饰铺子免费拿部分园地给我展示。”张义苹说,就靠这个小窗口,不仅有直接发卖,还有客户找到卡拉村落联系她,当年发卖额超过100万元。
如今,丹寨万达小镇直接带动造就的蜡染生产企业和互助社有6家。万达的投资还带动了多彩贵州、广西泓文、北京途塔、北京云上国旅等企业到丹寨投资,总投资超过13亿元。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发卖下滑,8月8日小镇约请我们去北京的万达广场,通过消费扶贫窗口宣扬展示苗族蜡染工艺。”张义苹说,现在她的公司直接带动46名做蜡染的“苗族妈妈”,加上蓝靛栽种、织布,一共带动200多名妇女创收。
8月25日,在贵州省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落,村落民在绘制蜡染制品。新华社发(黄晓海 摄)
“来万达小镇的客人险些都会来卡拉。”卡拉村落第一个开办田舍乐的村落民吴明飞说,在小镇开业前,全村落有4家田舍乐,买卖紧张靠“旅游黄金周”支撑。现在有28家田舍乐,他家的业务额还比过去增长一倍,加上万达小镇的分店,一共请了8个员工,个中3人是穷苦户。
今年近70岁的卡拉村落穷苦户杨光智曾经疾病缠身。如今他的儿子儿媳在村落里的鸟笼协会生产鸟笼,有扶贫奖补,他每年还能从万达集团拿到一笔补助金。
8月25日,在贵州省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落,村落民在绘制蜡染制品。新华社发(黄晓海 摄)
自2016年开始,万达集团投入5亿元建立万达扶贫家当基金,用于对丹寨县无劳动力穷苦户和特困人群兜底救助,对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穷苦户设立公益性岗位,对有劳动力的穷苦户开展生产劳动扶贫奖补。
卡拉村落副支书王玉和说,由于游客越来越多,村落里传统特色竹编鸟笼的家当链不断延伸,有鸟笼灯罩、灯笼、书架、工艺品等,还有鸟笼制作体验、影视道具租赁……如今,全村落168户有125户参与鸟笼生产,年发卖额达650万元。
8月7日,在贵州省丹寨县万达小镇手工造纸体验馆,游客在体验花草纸制作。新华社发(黄晓海 摄)
“通过与万达小镇互助,去年暑假有2万多名小朋友来村落里体验鸟笼制作。”王玉和说。
据丹寨县旅游部门统计,万达小镇开业至今累计接待游客1900万人次,单日最高12.63万人次,均匀日接待1.2万人次,带动丹寨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0亿元,帮助1.9万穷苦人口增收。丹寨县2018年摘掉“穷苦帽”,2019年完成穷苦人口清零任务。
身着色彩夺目、装饰独特的苗服,潘华凤在小镇的石板路上跳起舞来铿锵有力。她说,在这里能找到家的觉得,演出便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