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20年6月16日,星期二。
我支樊姓繁衍发展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天,天公一直地赐下甘霖,我们倍感风凉惬意。扶沟南站的高铁汽笛声声,似为我们歌唱;西华县城的女娲塑像滋润津润无比,似向我们微笑。我支樊氏宗亲,更是喜不自禁,奔忙相告。由于数百年来,我们费尽周折多方探求三祖讳昌公后裔,在这一天得到了圆满成功。
让我们沿着先祖迁徙发展的困难进程,追思近378年来寻亲活动的串串足迹。
据民国十一(1922)年十月畅春合石印《樊氏族谱》记载,我先祖于明洪武年间(1392逐一笔者注),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至大梁老府门前(现在的开封市御街樊楼附近)。二百五十年后,即1642年9月,明朝李自成农人叛逆师在三次集中兵力数十万人,围困了四个多月后,攻陷开封,城中37万人,四处逃难求生,仅剩下三万余人。我开山祖师兄弟三人奉母南迁。开山祖师讳南居长,次祖讳仲,三祖讳昌,各自逃难。长祖讳南逃至扶沟县城西北40里,建樊家村落,今已至18世900多人。次祖讳仲,逃至今扶沟县大李庄乡中营村落(时称双营),历五世,后迁鄢陵县南老樊店,又迁陶屯村落至今,已繁衍至近200人。长祖讳南、次祖讳仲后裔于民国十一(1922)年和2007逐一2008年两次合修《樊氏族谱》,多有来往。特殊是2007年秋合修族谱以来,来往频繁,和谐和蔼,在两地传为佳话。
唯三祖讳昌公及后裔经历了更加困难的进程,已失落联数百年。长祖、次祖后裔经历了长久的寻亲进程。民国十一(1922)年《樊氏族谱》中,九世祖讳敬生公于大清咸丰十年十月中旬所作的樊氏族谱序曰,“三祖因乱,去世于陈集东郊,子孙移至清河驿,至道光二十三(1843)年,黄水淤漫宅兆,始失落传"。《樊氏族谱》正文开篇载,“三(祖)居陈集病故,葬于陈集东郊,因黄水淤漫宅兆,始失落传焉,后人移居西境清河驿,久未来往,未得祥悉。"据此,经查阅干系资料,得知如下情形。关于三祖讳昌公离世的韶光、地点。经查阅1986年版和2013年版《扶沟县志》,以及扶沟县地名办公室档案资料,扶沟县白潭镇有陈集村落,建立韶光为明代。因当时村落中有庙,后逐渐形成一座集市,陈姓在此建村落,故取名陈集,沿用至今。长祖讳南公居住地樊庄居南,三祖讳昌公居住地陈集居北,两村落相距不敷两公里。三祖讳昌公很有可能带子女逃于此地求生而蒙难,尔后子女移居西华县境清河驿。移居的详细韶光很难考定。但一样平常应为三祖离世后不久。如按1392年9月先祖三公奉母南迁避乱始,“至道光二十三(1843)年黄水淤漫宅兆,始失落传"止,有201年的韶光。
至此,我们可以得知,这201年的韶光内,先祖三公及后裔之间,可能还有一些联系。之后即1843年至2007年修谱之前的160多年的韶光内,未曾创造长祖讳南公、次祖讳仲公后裔与三祖讳昌公后裔有联系的笔墨记载和口谕相传。扶沟县长祖讳南公居住地和次祖讳仲公居住地与三祖逃难地西华县清河驿乡腰庄村落间隔虽均为一百余里,但民国及之前不断发生战乱、灾荒、瘟疫等,又有交通不便的影响,当时人们多在觅食保命的生活处境中,又不可能有其它的联系办法,作为平民百姓,联系交往的难度可想而知。
2007年秋至2008年春,长祖讳南公与次祖讳仲公后裔进行了有记载的第三次编修家谱事情。此间,清科、振刚等多次去西华县清河驿乡腰庄村落,同村落里的樊氏宗亲家门联谊接洽,探求三祖讳昌公后裔,但终因年代久远,均无果。2016年4月,西华县清河驿乡腰庄村落的樊玉龙、樊心善和西华县城西关的樊应新等四位家门专程来到扶沟县城我之家中,就先祖讳南、仲、昌三公后裔迁徙等干系问题,进行研讨对接,仍旧无果。
只管如此,我们一贯没有停滞寻亲的步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高下而求索",屈原《离骚》中的这句名言,一贯鼓舞我们默默地行进在寻亲的道路上。
天道终酬有志者,先祖定泽我辈人。2020年6月中旬初,周口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年度事情会议前夕,终于传来喜讯。我在电话联系参会职员干系事宜时,又与西华县清河驿乡腰庄村落的樊玉龙家门提出了三祖讳昌公迁徙地点问题。樊玉龙家门称,经由多次寻访考证,你们原来探求的三祖后裔,不是我们这一支,但可能也在我们村落,届时到会上再议。6月13日,会议准期在周口市维也纳酒店召开,腰庄村落的樊玉龙、樊玉勇、樊国印三位家门应邀参会。期间,来自周口市各县市区的13名樊氏宗亲代表,在邻里间酒店,切磋全市樊氏宗亲寻根联谊和成立周口市樊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事宜。我三祖讳昌公后裔现在何处的问题,成为当时的热点之一。我和参加会议的堂弟清玉及腰庄村落的樊玉龙、樊玉勇、樊国印三位家门初步议定,三祖讳昌公后裔就在腰庄村落,樊玉勇家门一支是三祖讳昌公后裔,有待会后再次研讨时慎重认定。参加会议的其他八位家门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候。
会后的第三天,即6月16日(农历闰4月25),星期二。应樊玉勇等家门的约请,我和堂弟清玉、清科三人冒雨来到西华县清河驿乡腰庄村落樊玉勇宗亲家中。当天算夜雨下个一直,路滑难行,但未能阻挡我们寻亲认亲的决心。上午10时20分许,我们来到樊玉勇宗亲家中时,樊玉勇、樊玉龙、樊新善、樊朝善四位家门已经期待多时。刚刚落座,樊玉勇家门就将茶水及用本地特产烹制的美味佳肴摆了满满两大桌案。我们末及品尝桌上的珍馐美味,立即切入了正题。我拿出了民国十一(1922)年的老谱和2007逐一2008年的新谱对照追寻先祖讳南、仲、昌三公困难的迁徙进程和末了居住地。此时,在周口市区事情的樊玉功、樊瑞父女二人闻讯后,带着美酒佳肴,冒雨返回故里,同我们共同磋商。
研讨中我们得知,腰庄村落现有樊姓人400多口,分为老五门,另有樊朝善、樊玉勇一支。樊朝善、樊玉勇一支樊姓人有近百口,同老五门虽辈份不乱,但不属于一个分支,村落里人皆知非近亲同宗,迁入腰庄村落的韶光、地点也不太清晰。老五门虽然旧谱丢失,但据世代口谕,有过三次清晰的迁徙进程,同我支《樊氏族谱》中记载的韶光地点不相吻合,非属同宗同支。而樊朝善、樊玉勇一支,迁来的韶光久远,约有数百年之多,其传说朴塑迷离。经曾任多年校长的樊玉龙等几位家门详细回顾考证,并仔细对照我带的老谱,在座的几位家门同等认定,樊玉龙家门一支早于樊朝善、樊玉勇家门一支迁入腰庄村落。樊玉勇家门一支为之后迁徙入住,故同樊玉龙等老五门不属同一分支。且已经查阅清河驿乡及周边各州里,历史上均无樊姓人居住的村落落。樊朝善、樊玉勇一支为我三祖讳昌公后裔无疑。
至此,经历了近378年困难的寻亲进程之后,三祖讳昌公后裔终于找到,樊朝善、樊玉勇家门表示同等认可。经历了近378年的寻亲认亲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大家的心情溢于言表,频频举杯庆贺。我随即拿出早已写好的篆书《山川他乡,风月同天》书法作品,赠给樊朝善、樊玉勇家门,以作历史的见证和纪念。樊朝善、樊玉勇家门高兴的接过书法作品,摄影机记下了这难忘的一刻。随即大家集体合影留念,把美好的而难忘的时候永久镶嵌于像框中。大家约定,将另选穀旦之日,开启互访及合修族谱等干系事宜的大门,为先祖讳南、仲、昌三公后裔的领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6月27日,任河南财森集团党委布告的樊玉勇家门,首开互访先河,带着农业发展项目,专程从郑州来到扶沟,同我们切磋先祖三公后裔共谋振兴等干系事宜,并取得了同等性见地。我们有情由相信,先祖三公后裔更加光辉残酷的来日诰日,一定会早日到来。(2020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