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上,基层呈现出了无数脚踏实地、专一苦干的“逐梦人”。
为铭记奋斗进程、担当历史义务,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新京报特策划建党百年专题宣布“逐梦人”,环绕赤色文化传承、南水北调、灾后重修、脱贫攻坚、伟大抗疫等主题,先后赴湖北红安、郧阳、武汉和青海玉树州、海东市互助土族县班彦村落,深入百姓生活、深入实践沃土、深入基层实际,采写鲜活故事。
“中国第一将军县”的“赤色密码”
“小小黄安,大家豪杰,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这首《黄安谣》,险些每个红安人都会唱。
红安,原为黄安。1927年11月13日,面对白色胆怯阴影,黄安、麻城两县数万农人武装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黄麻叛逆是继南昌叛逆和秋收叛逆之后,中国共产党在长江以北地区领导的首次农人武装叛逆。
据统计,红安为新中国出身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个中登记在册义士达22552人。在革命战役年代,这个山区小县运送了6万多名指战员,至新中国成立时,生还者仅1%,这个中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领导人,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位共和国将军,红安也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徐向前元帅为红安题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黄麻叛逆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
近日,新京报走进大别山红安,探访红安崛起的“赤色密码”。
“14万红安人为革命捐躯,我们红安是血染红的”
红安七里坪镇熊家咀村落83岁的村落民姜能山,60年来一贯在做一件事,为鄂豫皖革命斗争中捐躯的73名无名义士守护墓群,从未间断。
熊家咀是红安革命的发源地,1927年革命义士程昭续发动300多名农人举行暴动,打响了黄麻叛逆“第一枪”。
1930年春天,红军在鄂豫皖地区浴血奋战。设在姜家岗的红四方面军医院每天都要收受接管大量伤员,很多人因伤势严重而壮烈捐躯。后在村落民帮助下,73位义士集中安葬在姜家岗村落东的山坡上。
中共鄂豫皖省委会旧址
姜能山是一名红军遗腹子。1938年出生时,父亲姜德善已惨遭仇敌杀害。“在红安,流传着一句‘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家、不要钱、不要命’。14万红安人为革命捐躯,我们红安是血染红的。” 姜能山说。
“140000”,这个数字在黄麻叛逆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红安革命义士纪念墙上,显得格外能干,它成为红安人不能忘怀的一个数字。
红安革命义士纪念墙
这座高3.3米、长74米的红安革命义士纪念墙上,镌刻的是22552位红安革命义士的名字,密密麻麻。从名字排序看,他们很多来自同一个家族同一个辈分,有的乃至百口阵亡。
22552名在册义士之外,更多的是无名义士,浓缩在能干的“140000”里,他们将全部的热血洒在了革命征途中。
红安革命义士纪念墙
“80后”蔡俊现在卖力红安县旅投公司对外宣扬事情,她已从事赤色文化宣讲13年了。蔡俊的曾祖父蔡锡松19岁参加事情,21岁在第二次海内革命战役中壮烈捐躯,1983年被民政部批准为义士。
“2008年6月,我考进了黄麻叛逆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做一名宣讲员,我爷爷听说后可高兴了。我与曾祖父之间的间隔一下子拉近了。”
红安革命义士纪念墙上,蔡锡松是登记在册的22552人之一。蔡俊说,“曾祖父是幸运的,义士墙上有他的名字,而更多人成为了无名英雄。每次宣讲走到义士纪念墙边时,我都有一种别样的心情,谨慎、敬畏同时很激动。我知道,我讲的话,曾祖父能听到。”
“红安是一片神奇的地皮,红安之以是红,是用义士鲜血染红的。作为新时期青年、作为义士后代,我有任务接好接力棒,继续好先辈遗志。”谈起曾祖父,蔡俊心情很繁芜,“一方面惋惜曾祖父捐躯的太早了,没能见证我们走向富强,另一方面很自满他为革命而捐躯。”
“鄂豫皖地区一贯流传着一句话,家家有红军,户户有义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红安县档案馆馆长、史志研究中央主任辛旭日说,红安为什么这样红,不仅由于这里出了200多位将军,更主要的是红安为革命捐躯了14万英雄儿女。
“让村落民永久记住我们村落捐躯的先烈”
七里坪镇不雅观音阁村落村落委会的一间大会议室墙上,镌刻着该村落戴先春、戴本太、秦敬义等55位义士的名字。
这个创意来自村落支部布告秦秋平,他是少将秦光远的侄子。“无论是村落民开会,还是游客参不雅观,这55位义士名字成为绕不过去的点。我想让他们永久记住我们村落捐躯的先烈。”
不雅观音阁村落村落委会
秦光远出生于1913年,1931年他和同村落55个年轻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来,55位战友先后倒在了沙场上,只有秦光远一个人活了下来,这成了贰心里一辈子的痛。秦光远后任职武汉军区,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绩名誉章,2002年在武汉病逝。
“我伯长者是说,他对国家有功,对村落民有愧。生前自己拿3000多元为这些义士修了纪念碑,碑后边刻着55位义士的名字。”秦秋平记得,伯父生前每次回村落,老人们会问,我的孩子呢?秦光远不说话,总是拿动手枪对着天打两枪,来告慰这55位战友。“我曾多次去武汉看望他,伯父一个人悄悄地站在窗前发呆,孤独地望着窗外,他一定是惦记他的战友们了。夏天调理时,伯父就回到红安看一看。”
秦秋平曾为了事情,去武汉找伯父秦光远帮忙,“他不同意,哀求我们不要搞分外化,我们兄弟姐妹他都没有安排事情。伯长者是叮嘱我们,在村落里要尊老爱幼,做人干事要公道端正,要帮助义士后代和家属,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如果做了不要对外说我秦光远是你的伯父,我也不会帮你。”
秦秋平后来在大连务工,长期做货车司机。2008年村落委换届时村落里青年人短缺,村落民们便请秦秋平回来担当村落支部布告,一干便是13年。“当时伯父已去世几年了,我给伯母打电话问怎么办,伯母说,你是党员就要回去,挑起村落里的重担。”
最开始担当村落支部布告时,秦秋平的压力很大。他不会种地、种田,离开太久也不理解村落里情形。为了做好群众事情,他就自己买了辆摩托车,村落民有需求就随叫随到。“那时没有事情方法,只能用笨办法来得到百姓的支持。到田间地头,见面递上一根烟,跟他们谈心,宣讲政策。每天和老百姓在一起打交道,讲原则、懂政策,当好宣讲员,在做决策时公开透明,不优亲厚友,老百姓逐步就信赖了。”
让秦秋平最伤脑筋的是如何利用这块赤色地皮发展旅游经济,带动村落民发展。“我们村落有着浓厚的赤色文化,2019年村落里重新建筑了红军义士纪念碑,成为不雅观音阁村落的精神地标。最开始我们村落两委5个人,每人拿出两千块作为活动经费,后来又发动群众来做赤色旅游经济,对秦光远故居进行保护修缮,目前,村落部不仅有红军食堂,还有‘三同’传授教化接待点,主动对接红安干部学院、湖北组织干部学院的学员,我们既当卫生员、又当讲解员还当做事员,大力发展赤色经济。”
所谓“三同”,便是学员与村落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目前不雅观音阁村落对24户75间房提档升级,成为接待点,每户年增收在五千到一万元不等。村落民秦祖江家是接待点之一。秦祖江的爷爷秦遵保26岁随秦光远参军,29岁捐躯。每次有客人来家里居住,秦祖江都会讲爷爷的故事。“虽然我理解的很少,但这是一种传承,尊重历史,不忘先烈。”
湖北大别山革命传统教诲基地副主任汪东应称,不雅观音阁村落“三同”传授教化接待点,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在全县推广。目前,红安县正在加大革命纪念地与村落庄振兴、俏丽村落庄培植相结合,既保护革命文物,又发展村落庄经济。
红安县文旅局副局长袁继学先容, 2019年全县旅游收入59亿,个中赤色旅游打破49亿;今年前五个月全县赤色景区已接待游客512万人次,赤色旅游收入打破41亿。“红安有厚重的赤色文化资源,赤色旅游正成为红安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尽职尽责做好故居守护事情,不在乎人为多少”
秦秋平的另一个身份是文保员,卖力对秦光远故居的保护。“平时要检讨房屋漏不漏雨,打扫房间卫生,让故居尽可能保持原貌。” 秦秋平说,保护文物既是尊重历史,也是一种传承,让下一代知道铭记先烈,勿忘先辈们的捐躯。
在七里坪镇盐店河村落秦罗庄湾,大别山赤色旅游公路穿山而过。村落内有秦基伟将军故居、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红二十八军招兵处、红军缝衣厂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原国防部长秦基巨大将的故乡。
秦基伟故居
盐店河村落是2020年度全国首批赤色俏丽村落落试点村落,第一布告孙伟是一名“80后”,同时担当七里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他先容,目前盐店河村落正以一门三将(秦基伟、秦卫江、秦天)和村落内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依托,深度挖掘区域内现有历史遗迹和深厚的赤色文化秘闻,着重完善根本配套举动步伐做事,将盐店河村落培植成为赤色文化旅游、爱国主义教诲为一体的全国有名将军村落。
出生于1961年的村落民秦先友,卖力秦基伟故居日常管理保护事情已近10年。
秦先友每天到秦基伟故居的第一件事便是打扫卫生,将桌椅擦拭干净,等游客来了卖力接待登记,并做好安全勾引。“游客来自五湖四海,远至新疆、福建,近到邻村落村落民,今年有近3万人来游览。没有游客时,我就把故居里的桌椅搬出来晒一晒,防止虫蛀。”
秦先友在为秦基伟故居做卫生
“我从小听着秦将军的故事终年夜,他生前很重视家乡培植,1989年末了一次回来时哀求,要支持家乡的孩子们读书,搞好屯子根本举动步伐培植。” 秦先友说,“秦基伟的两个儿子秦卫江、秦天每年清明节也会回来纪念先辈。兄弟俩轻车简从,从不打扰村落民,回来就和我们聊一聊。他们说,这么多年故居没受到危害,很感谢我们的事情。我是和秦卫江从小一起终年夜的同龄人,秦基伟老将军为国家做出了捐躯,我尽职尽责做好故居守护事情,不在乎人为多少,这份事情很自满。”
秦基伟故居内景
湖北大别山革命传统教诲基地副主任汪东应先容,目前红安正在持续推进文物安全标准化规范化培植管理工程。“目前已扩充组建了108人专兼结合的文保员军队,覆盖县保以上所有文保单位。县里每年对文保员培训两次,压紧压实任务,对文物安全巡查事情月剖析、季报告,筑牢文物保护事情的‘底线、红线、生命线’。”
“让去世档案活起来,成为鲜活的教诲资源”
2019年,秦秋平的父亲秦遵礼逝世。在整理父亲书信时,他创造了伯父秦光远将军20年前写给父亲的10封家书。“最早的写于1967年,最晚的写于1998年,我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生前一贯把箱子放在阁楼里,不让我动。”
“秋平在电话中说,村落和组的卖力人赞许你家免交提成,前信我已说过,不能免,还是要交,这样做光亮磊落。”“快过春节,本日给下述四个同道汇款:遵怀一百元,方家畈朱氏一百二十元,二屋方四秃一百三十元,秦家畈秦昌义一百五十元。过春节时,大年三十或月朔,你煮半斤米饭,烧一斤猪肉,再加二两酒,请孝松的岳父吃一顿好饭。”一封封家书,尘封着往年往事,也蕴含着秦光远将军的家风与初心。
秦光远写给秦遵礼的家书 / 受访者供图
红安县档案馆馆长、史志研究中央主任辛旭日知道这些情形后很关心,“我立马给秦秋平打电话,让他把这些家书保管好,后来都捐给了县档案馆保存。这些家书充分地展示了一名老共产党员严于律己、严以修身的高尚品质,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典范,很有现实教诲意义。”
“要让去世档案活起来,成为鲜活的教诲资源。”辛旭日从事地方党史事情30多年,紧张研究鄂豫皖地方革命史和红四方面军战史,对付红安的革命历史了然于胸。
他一贯认为,地方党史躺在书架上没有用,要为现实做事。目前,红安档案馆充分利用档案资源,组织策划了多个展览,并参与董必武故居纪念馆、鄂豫皖苏区中央义士陵园等改造布展事情。
有一次,辛旭日到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有同行说“红安不是‘中国第一将军县’”,他很受刺激,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一个展览出来,用史实证明红安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准备,用时近一年,我们将每位将军的籍贯详细考据到了行政村落下边的自然村落。红安走出两位国家领导人,61位正式授衔将军,130多位省军级以上高等干部。红安是中国第一将军县,这个事实倒不了。”
目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展览正在红安县档案馆一楼展出,成为浩瀚到红安开展党史学习教诲党政干部的必看项目。
与此同时,辛旭日与红安其他干系部门正在与韶光赛跑,做历史“抢救事情”,为健在老兵留下影视资料。“一些老红军临终前,会专门把有代价的档案资料捐给档案馆,我们会开辟档案室专门接管,研究其历史代价。”
湖北大别山革命传统教诲基地副主任汪东应也表示,红安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原则,成立事情专班正在对革命文物履行抢救性征集事情,对健在的老红军老战士拍拍照视资料,为历史存档。
目前,辛旭日正在对一批红安县红四方面军战时资料数字化处理。“这批档案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老农人、老红军的采访,真实可信,是研究红四方面军最完好的一手资料。近几年,我们通过与院校互助进行抢救性整理,将五百多万字数字化。当时采访用红安方言,有很多地方须要精心校正、考证,须要耐心和韶光。”
刚开始做档案事情时,曾有老领导对辛旭日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个忠言我牢记于心。做这个事情没有静下来的奉献精神、不理解红安革命史背景,不能胜任。目前我们正对涉及的人名、地名、主要韶光节点等逐一校正核实,对历史卖力、对后人卖力。”
“每个学生都要会讲一个赤色故事”
在红安,还有一支军队格外引人瞩目,那便是“小小赤色讲解员”。他们头戴小红帽、身着红衣衫、肩扛红队旗,游走在黄麻叛逆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长胜街等红安县著名景点,为游客讲解赤色革命历史。
红安将军城小学六一班彭越便是个中一员。“我从三年级就加入了‘小小赤色讲解员’军队,熟知李先念、秦基伟等革命先辈的故事,周末我会根据安排到景点为游客讲解,同时也磨炼了自己。”
红安实验小学四二班学生周蜜,周末会到黄麻叛逆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作宣讲,“希望能通过我的讲述,让更多的人认识红安,理解红安,爱上红安。”
红安县教诲局副局长余继忠先容,红安县一贯重视赤色文化,从2005年就开始组建了“小小赤色讲解员”军队,从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诲。今年利用建党百年契机,在全县教诲系统开展“小小赤色讲解员”活动,哀求每个中小学生都要会讲一个赤色故事,纳入德育评价体系。
红安县 “小小赤色讲解员” / 受访者供图
小小讲解员们志愿报名参加学校的讲解班,经由培训后展开实践。为方便影象,每个学校还专门对讲解词进行改编。目前,红安正在组织编写一套通用讲解教材。
“红安家家有红军、户户有忠烈,每位义士都有一段悲壮的故事。我们就从身边人讲起,充分利用赤色资源,这既办理了外地游客来红安听不懂红安话的问题,也磨炼了学生措辞表达、仪容仪表等,填补了教室不敷。更主要的是,讲述英雄故事,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品行,让学生从小学会敬畏英雄,守卫先烈。”余继忠说。
新京报 何强
校正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