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沿着波折的山道一起向前,城市的鼓噪逐渐被甩在身后。我们的目的地,是南国腹地的火箭军某团保管队。
这是一个在民用舆图上难以找到的点位,也是一个作战舆图上的“分外坐标”。
“这里有一群坚守在岩层深处的兵。”保管队工程师肖霖彬说,他们中年事最小的22岁,最大的46岁,常年与大国重器为伍。由于导弹武器高度精密,对贮存管理的条件哀求十分严苛,官兵们最核心的事情便是对贮存状态进行常态化检讨。
岩层深处,库房星罗棋布,三级军士长戴凯杰和战友逐一检讨各点位温湿度计读数、查看设备定位固定情形、排查事件隐患,进行技能安全检讨。每检讨一项,戴凯杰就在检讨登记表上画一个钩。
那年除夕,戴凯杰的妻儿第一次来队探亲。年夜大饭刚刚端上桌,他溘然接到阵地除湿机发生故障的电话。
没有任何犹豫,他一头扎进夜色,合营阵管分队修理改换除湿设备,密切监控各贮存区湿度变革情形。当他全身怠倦地赶回去时,新年的钟声已经敲过,儿子已在妻子的怀中熟睡……
一同查库的中士陈志杰是一名大学生士兵,毕业于江西南昌一所大学。初到阵地,这里没有手机旗子暗记,生活险些与世隔绝,每天单调重复的事情,他一度很不适应。
“我们岗位虽小,但任务重大。这份坚守,便是当兵的意义。”陈志杰在坚守中逐渐认识到岗位的代价。就在去年,他在火箭军组织的专业比武中夺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团里组织的颁奖晚会上,团领导为他戴上金灿灿的三等功奖章,那一刻他泪流满面……
漫长坚守中,保管队先后有15名官兵立功受奖,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呈现出全军精良指挥军官杨吉昌、基地尊干爱兵斥候戴凯杰等前辈范例。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却,不会忘却我……”查库结束,转眼就到了晚点名的韶光,全队唱起响亮的军歌。
“岩层深处的寂寞长跑,我以无名铸威名。”夜光灯下,官兵那一个个挺立的背影,默默诉说着他们的忠实坚守和青春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