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离开家乡去当兵,是在天高气爽的秋季,出发那天是阳历十月十三日,距今已经四十多年,每当脑海里现出当年参军的情景,仿佛便是昨天的事情。
接到从军关照书时,只管生性喜文厌武,由于不用再出苦力干农活,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父母最高兴,以为王家大院终于走出一个当兵的人,脸上有光,也指望孩子在部队有出息,考上军校,或者提干,或者节制一门挣饭吃的本事。
部队所在地并非期待中的大城市,在渤海深处的大钦岛上,属于海防前哨,计策要塞之地。大钦岛面积不大,仅有6.3平方公里,夹在山东与辽宁两个半岛之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首军歌《战士的第二故乡》,歌词开头写道:“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阔别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真实再现了守岛官兵艰巨的生活情景,经由军旅歌唱家李双江演唱,曾经风靡一时。
行列步队演习、实弹射击、爆破演示、站岗放哨、政治学习、文化补习,统统有条不紊,催人奋进。战友来自几个省市,不同的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相互互换、碰撞,开阔了视野,见识也随之增长。部队管理规范,纪律严明,从军时刚走出中学校门,青春年少,通过军营大熔炉的淬炼、锻打、磨砺,对意志品质、思想教化、组织纪律、韶光不雅观念、团队意识、进取精神等方面的提升显而易见,尤其对付树立精确的人生不雅观、天下不雅观和代价不雅观起到了奠基石浸染,一旦确立,持久稳定,不会轻易松动或错位。
喜文的爱好有了用武之地,改换黑板报、墙报,写学习心得体会,替战友写家书。后来担当连部文书,利用笔墨的机会增多,将连队演习、学习中的故事写成新闻稿,投向媒体,见诸报端后,心怀喜悦。部队虽是尚武之地,但学习氛围浓厚,重视战士文化素养提升,培养出一批具有笔墨特长的人才,有的成为佼佼者。长岛部队当时有位女作家王海鸰,时常在《解放军文艺》上揭橥文学作品,读之受益。后来其创作并编剧的电视剧《牵手》《中国式离婚》《大校的女儿》《新恋爱时期》走红,被誉为“中国婚恋小说第一人”。《父母爱情》作者刘静,也是从长岛军营大院里走出来的。部队生活紧张有序,源于内心的喜好,业余韶光客气向具有文才的首长和战友请教,写作水平日渐上进。当兵期间,立功、奖励皆与笔墨有关。更主要的,在军营养成的良好的事情、学习、生活习气,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人格、品行,影响至今,乃至将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每每是好的习气、行为自觉、干事定力造诣了奇迹和人生。当兵的经历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位当过兵的人对此大都体会深刻。这也是沸腾的军营具有的分外魅力。
遇上了百万大裁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退伍还乡,本以为要重新回到村落里种地,没想到退伍档案里的揭橥作品和立功受奖证明材料起了浸染,被推举到家乡一工厂干秘书,从一天两块钱的农人工,一贯干到城镇条约制工人。嫡黄花,曾经红火一时的工厂多年前已经停产,一片凋敝,每次还乡门前经由,面对有着太多影象的工厂大院,总是满怀深情地多看几眼,依依不舍地将目光移开。
由于笔墨方面的特长,从工厂借调县政府大院事情两年后,被家乡一家金融机构相中。那时,对这家金融机构闻所未闻。家里穷,跟银行没有一毛钱的业务关系,孤陋寡闻在情理之中。报到第三天,被安排撰写单位半年事情总结。放工时领到任务,哀求越日上班时交稿。像战士接到出征的命令,捋臂将拳,精神抖擞地铺开稿纸,一笔一画地跋涉在笔墨征途中。收笔时,闹钟时针指向凌晨两点,翻看浸透大半夜心血的厚厚的一摞稿纸,创造不知不觉写了八千多字,印象中仅划掉两个多余的字。越日交稿,顺利过关,算是首发命中,一炮打响。事后想来,硬仗面前,由于没有退路,是当兵时练就的一股冲劲、拼劲为自己闯出了一条出路,表示了关键时候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过硬军人作风。这种作风,不会因韶光的推移而减弱。影象的闸门打开,常常感念那位单位确当家人,以超常的爱才、惜才和菩萨之心,为一位粗通文墨、素不相识的退伍兵供应了展示文才的阵地,一方报酬更优、更利于磨炼、发挥特长的平台。有一幕永生难忘,那年母亲病逝,百口人伤心不已,既是领导又是兄长的这位当家人得知后,驱车赶到村落里,在母亲灵堂前扑通跪倒在地,含泪磕头,其对人之诚之真,对逝者生命之尊重,令民气生敬佩和冲动。
像部队野营拉练、换防,人生的阵地在不断地变换。迎来二十一世纪的曙光不久,借调到远在北京的行业杂志社事情,实现了从小喜好当的梦想,填补了当兵没有走进大城市的缺憾。北漂期间,视野大开,以士兵永一直歇的步伐,从东部沿海,到西部边陲;从热带南国,到雪域北疆,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亲历了新一轮屯子金融机构改革带来的巨大变革,参与宣布了深化改革取得的支农绩效,行业内呈现出的模范人物业绩。
应了那句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兵,借调北京事情十九个月后,转战新成立的省级银行总部,从事内刊编辑和外宣、拍照事宜。人到中年,有机会到以泉水有名的省城事情,可谓梦寐以求。梦想的实现得益于北京行业媒体事情经历和对笔墨写作的痴迷与坚持,也与当兵时养成的服从、实行意识有关。这是一个全新的阵地,面对新环境,新哀求,新期待,以新兵的姿态,从零做起,踏实、勤奋,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快节奏的事情中。编辑来稿、撰写公函、新闻宣布、会务拍照,变压力为动力,惟职业不图职位,将本职事情逐步升华为内心热爱的奇迹。十余年持久发力,汗水灌溉出令人欣喜的果实,编辑的内刊得到认可和好评,新闻稿件在各级媒体揭橥,拍照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屈指算来,五十多年的人生,先后经历过村落里种地、参军从军、工厂做工、县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北京行业媒体和省级银行总部六次职业或事情单位变更,每一次变革都是向着前景光明的方向靠近。回忆起来,无一例外都是事情找上门,而非通过托人托关系,宴客送礼实现的。这超乎平凡的顺利和变革,对笔墨始终如一的热爱和坚持是根本,朱紫合作造诣了机遇,当兵时形成的本分做人、踏实干事,以及自律、守时、敬业、上进等隐形成分从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浸染,这些成分积极、向上,永久不过时,将伴随到老,终生受益。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投身行伍,弹指间已过去四十多年,社会在变革中发展,个人生命轨迹有顺境,也有困境;有成功,也有失落意;有欢畅,也有纠结。面对经济大潮的冲击、诱惑和暴躁、鼓噪的市声,常常想起大钦岛海疆那弯清澈的海水,岛上淳厚的民风,激情亲切善良的老房东。感到欣慰的,当兵时形成的三不雅观在迷雾重重的人生路上起到了航标灯和定海神针浸染,利益诱惑面前,没有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为一己私利追逐社会潮流。尤其在市声与内心产生碰撞,思想随意马虎动摇之时,回望当兵时和退伍后一起困难跋涉的足迹,心便归于沉着。四十多年,好多东西都在发生变革,唯有对笔墨的追崇和痴心不变,像当兵站岗时紧握手中的钢枪,对笔墨始终难以割舍,不离不弃。那些挑灯夜战“爬格子”撰写公函的日子,呆板、乏味,日子难熬,有了当兵时养成的吃苦刻苦精神,一咬牙就挺过去了。碰着过更折磨人的事,咬紧牙,也挺过去了。
一朝当兵,永久的战士。
(以上照片均由作者本人拍摄、供应)
壹点号海岛寻梦
找、求宣布、求帮助,各大运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