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韶光7月13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竞选集会现场发生枪击事宜。美联社驻华盛顿特区的首席拍照师埃文•沃奇用索尼相机记录下了当时的画面。
这张有着“黄金构图”的传奇照片,不到半日就席卷环球网络,还意外地带动了相机市场的热潮。很快,就有经销商、拍照师以“同款相机”为噱头进行营销。
与此同时,在电商平台如天猫上,富士相机更是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热门机型如X-T30、X-T5等供不应求,有商家通过抽签形式分配有限的购买名额,这些抽中的幸运儿可以在二手市场上以赶过原价数千元的价格轻松转手。富士相机俨然成为当代的“电子茅台”。
7月17日,天猫“富士官方旗舰店”溘然开启抽签活动 图片来源:天猫截图
只管手机拍照技能日益精进,但数码相机市场并未如外界预测的那样走向没落。相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捷孚凯表露的数据,2023年,中国影像市场大幅增长,无反相机零售量规模从2022年的87.2万台增至2023年136.4万台;卡片相机从2022年45.4万台增至2023年69.1万台。
“大学生玩相机,现在玩得可‘疯’了。”北京马连道拍照器材城的商家李紫(化名)见告《逐日经济新闻》。
随着旅游市场回温、短视频直播的兴起,年轻消费者对生活记录办法有了新的追求。轻便型、复古型的相机迅速打开市场。年轻消费群体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拍照技能指标,如传感器大小、光圈大小、有效像素等,他们更加看重相机的色彩表现力、拍摄效果的可玩性以及能否帮助他们创造出独特的氛围感。
春天的绿意盎然、夏天的漂浮云朵、秋日的层林尽染、冬日的银装素裹,相机所通报的氛围感是手机不可比拟的,他们希望用氛围感打造生命力。
新涌入的消费者,改变着相机行业的格局。《逐日经济新闻》在采访中创造,在享受市场红利的同时,商家却保持着谨慎乐不雅观的态度。
“一机难求”,相机竟成理财产品
“你只要抢到富士X100VI,加价5000元卖给我,我收。”当《逐日经济新闻》以消费者身份讯问该款相机是否可以便宜一些时,马连道拍照器材城的商家林森(化名)抛出了这句话。
随着富士相机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不仅是拍照发热友,连店家与“黄牛”也纷纭涌入这片蓝海。“好几万个人在线上抢一两台富士的机器,你如果抢到10台我都照单全收,但是不可能(抢到)的。”林森又补充道。
在他的店铺内,佳能、尼康、索尼等国际品牌搜罗万象,且价格相对稳定,唯有富士系列的价格犹如坐上了火箭,逐日颠簸,且多是向上攀升。
一位顾客将一台仅利用了十多天的富士X100VI放到商家刘希(化名)的店里寄售,标价达16000元。
马连道拍照器材城 图片来源:每经 毕媛媛 摄
理解到,每款富士相机的溢价程度各不相同,但险些都享受着远超原价的报酬。例如,原价11390元的X100VI,在马连道拍照器材城的售价已飙升至17000元;原价9999元的X-T50,也身价大涨,达到约13000元。以是,林森直言,就算厂家来货,他也不可能原价出售。
在这场激烈的争夺战中,也有店家选择了退出。商家王显(化名)表示,由于他的店铺“分不到”富士相机,他放弃了预订业务。不过,他的店铺内仍摆放着富士全品类的样品,由于品牌方会给他“广告费”。在他看来,富士相机已不仅仅是一件拍照工具,更被授予了金融属性的光环。
商家李紫说,有时候品牌方能分给店铺几台富士的机器,但是会捆绑一些滞销货,例如价格不菲但不好出售的中画幅相机。“曾经有个同行卖出过一台21000元的X100VI,到现在还是我们圈子里的‘传奇’,我以为这市场‘疯’了。”
为何富士相机一机难求?李紫剖析,或许与品牌方在年初就早早定好一年的出货量有关。在此前芯片稀缺的大背景下,富士的配件量注定了它该走小众路线,但令人没有预见到的是,在2021年之后,富士一跃成了相机“顶流”。如今,拥有一台富士相机,俨然成为“巨室子弟”的象征。
多位拍照从业者见告《逐日经济新闻》,富士相机比较其他品牌,性能并不突出,它脱颖而出的主要缘故原由在于它自带的胶片滤镜、大略的操作和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社交平台的助推。创造,在小红书上,富士的搜索条记为421万条,索尼、佳能、尼康的条记分别为215万条、262万条和119万条。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复古风回潮,此前300元不收的卡片机被炒到2000多元
只管当下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宣扬拍摄效果,但从传感器尺寸角度,手机仍与高审察机有着较大差距。
目前,以手机领域顶级CMOS传感器索尼IMX 989为例,其拥有一英寸超大底。但据“IT之家”用游标卡尺丈量,该传感器对角线长度大约0.66英寸(16.7mm)。这是由于,老式相机传感器外层有一个真空管,“一英寸”是把外层真空管玻璃壳也算进去,所谓的一英寸,属于一贯以来约定俗成的说法。
而拍下特朗普神照的相机——索尼A9M3,则是一款全画幅相机。一样平常而言,全画幅相机的传感器尺寸为36mm24mm,对角线长度大约43.4mm。
可以看出,手机行业顶级的一英寸大底(16.7mm),与全画幅相机43.4mm的传感器比较,差距依然显著。
除了大底外,数码相机还能知足消费者对复古风的追求。
自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兴起后,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逐渐被淘汰。这是由于,CMOS图像传感器能以更快的速率,把光旗子暗记转换为电旗子暗记。
不过,随着沈月、虞书欣、易烊千玺、祝绪丹、白敬亭、赵露思等明星纷纭晒照,CCD卡片机又重新焕发生机。由于像素不高,拍照色彩浓郁,CCD卡片机被称为营造氛围感的神器。“前几年卡片机300元我都不收,现在都卖到了2000多元。”李紫表示。
据华鑫证券研报,与CMOS图像传感器比较,CCD图像传感器的图片质量高、图像分辨率高、噪音较小。
只管女性用户对富士相机、CCD卡片机及理光机等品牌青睐有加,但林森却不雅观察到,在他的店铺中,索尼仍旧是销量最高的品牌。
马连道拍照器材城 图片来源:每经 毕媛媛 摄
查询索尼近三年财报创造,其2021年、2022年、2023年“静止画/动画摄像机”业务营收分别为4148.98亿日元、5650.18亿日元和6434.29亿日元。
据其财报中的阐明,“静止画/动画摄像机”业务紧张产品包括可变换镜头相机、紧凑型数码相机、家用/放送摄像机。
此外,索尼2021年、2022年、2023年“成像和传感办理方案”业务也持续增长,营收分别为9922.00亿日元、13014.81亿日元和15039.06亿日元。该业务紧张产品为图像传感器。
也便是说,索尼既生产相机,也生产相机的核心零件图像传感器,且两项业务均持续增长。
影像市场大幅增长,单反市场却在退潮
富士相机的火爆,有一定饥渴营销的成分,但消费者对付相机的需求却是实打实地日趋增长。
从“捷孚凯”表露数据可知,2023年,中国影像市场大幅增长。详细来看,无反相机零售量规模从2022年87.2万台增至2023年136.4万台;卡片相机从2022年45.4万台增至2023年69.1万台;运动相机也从94.0万台增至129.4万台。
比较之下,单反相机则从2022年的28.1万台降至2023年的21.0万台。
图片来源:捷孚凯
沙利文大中华区实行总监周明子也对《逐日经济新闻》表示:“从环球以及中国市场来看,近年来手持智能运动摄像机的零售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2019年至2023年,环球零售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15%。”
其剖析称:“目前环球数字内容创作需求迅速膨胀,社交媒体与视频分享平台的爆炸性盛行,不仅造就出了弘大的内容创作者群体,也催生了对优质视频制作工具的市场需求。其余,在旅游市场,‘衣食住行’始终是居民消费的核心场景,在旅游市场涌现类似‘淄博烧烤’‘哈尔滨旅游’等爆点的推动下,无论是C端消费者还是B端玩家,都想通过文旅赛道,在短视频、直播等线上内容输出与文旅家当得到进一步深度领悟,而手持智能运动摄像机正好为这一需求供应了产品根本,以是得到了下贱各种消费者的青睐。”
“全民拍照”难救器材店
如果说昔日的拍照领域还是小众发热友的专属,那么如今已步入“全民拍照”的时期。
只管影像市场2023年保持增长,但“全民拍照”时期彷佛也难救器材店。
纵不雅观全体相机行业,这几年的出货量与销量也在增加。在技能的带动下,现在,约5000元的价位,就能买到带有眼部对焦、防抖、美颜等功能的相机,大大降落了拍照门槛。
富士之外,佳能r50、索尼zve10、尼康z30等主打“复古”“轻便”风格的小型相机,亦在市场上霸占了一席之地。李紫不雅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人带上相机去旅游,拍照风潮开始和“出片”“氛围感”等关键词挂钩,以是能否“直出”,减少后期修图也成了许多消费者的考量成分。
与此同时,短视频与直播的兴起,也为相机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相较于手机,相机在4K画质上的上风无可比拟,越来越多的直播间开始青睐于利用相机进行直播。平台上乃至涌现不少“攻略贴”,例如:索尼对焦快,色彩真实,是带货直播的首选;佳能美颜效果好,色彩皮肤白皙,是娱乐直播的刚需⋯⋯
比较往年,李紫认为,比来相机的出货量和销量都在提升,中小型相机逐渐被年轻人收入囊中,沉重而操作繁芜的单反日益淡出大家的视野。理解到,索尼、佳能、尼康等几大主流厂商的单反相机已经行至末路。“生产量差不多减少了90%,不会再出了,被市场淘汰了。”李紫指出。
图片来源:每经 毕媛媛 摄
只管相机行业迎来了新的关注度,传统器材店的买卖却并未因此大幅回暖。理解到,普通事情日,一家店铺可能只能卖出二三台相机。开了十几年器材店的王显悲观地认为,再过几年,相机仍有可能被手机淘汰。
李紫透露,相机市场中的消费群体呈现出明显的分层征象。年轻消费者每每将相机视为低频消费品,真正的相机发热友才是商家盈利的紧张来源。“一台相机的利润只有2%,也便是说1万元的相机我只能赚到200元。如果不买镜头等配件,我们根本赚不到钱。”
对拍照爱好者而言,镜头等器材的更新换代速率之快,也让他们不得不频繁地进行买卖,以追求更好的拍摄效果。拍照爱好者小松对《逐日经济新闻》表示,镜头得手就“贬值”,自己不断地买镜头卖镜头,十来年间耗费了14万元。在他看来,1万元以内的预算,或许直策应用手机进行拍摄更得当,毕竟在多数日常场景下,手机的拍照功能已足够知足需求。
逐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