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与硪的浸染
濮阳土质疏松,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夯实地基的工具有“夯”与“硪”两种。二者虽然同为夯实工具,但形状、用途、用法却迥然不同。
“夯”形为柱体或方体,有专门用青石铸造的夯,也有用石磙或碑座代替的夯。用夯前在夯体上捆绑
木棍叫“鳔夯”。打夯方法是众人一齐抬与夯体捆绑的木棍,将夯体抬高,悬空下砸,把松软的潮土压实,俗称“打夯”。打夯紧张用于夯实屋基、路基等 。
“硪”顶平底也平,中间微凹,凿眼穿绳。有专门用青石铸造的硪,也有用铁水铸造的硪。形如烧饼的硪,称“烧饼硪”,状如灯盏
拉硪
的硪,称“灯盏硪”。用前先在硪中间绑上铁链,铁链上挂8到16根长3米旁边,一端有钩子的麻绳,俗称“辫子”。铁链不能绑的太紧,否则不能高下移动,也不能太松,否则石硪随意马虎脱落。拉硪方法是众人一齐拉捆绑在硪体上的绳子,将硪体拉高下落,砸实地基。由于硪靠绳拉,故称“拉硪”。拉硪时硪体起得高,势能大,砸士比打夯砸得结实,多用于修堤筑坝、修城打寨等。
夯与硪的历史
史载,五帝期间颛顼及后来的夏代先王相、商代相土等古帝先王均都于帝丘(即今濮阳,又称“商丘”),都有土筑御敌城墙;春秋期间帝丘为卫首都城,亦有土筑城墙。还有,今境内戚城、咸城、干城等多处古城遗址,它们是上古邦首都城废墟。考古人员在这些残余的古城墙中,均创造了夯筑城墙时遗留的夯窝。
濮阳地处黄河下贱“豆腐腰”河段,黄河自帝尧期间发生特大大水行河于此,至今数千年间多次决口泛滥、改道变迁。今境内遗存的鲧堤、龙堤、秦堤、金堤等多道挡水长堤,与瓠子河、故渎河、漯川河、横陇河、六塔河等多条黄河故道,诉说着濮阳人打堤堵水与黄河难解的情缘。
濮阳民间,人们为防水防匪,历史上习气堆土筑寨。特殊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号召各地筑寨防止捻军侵扰,不少地方都修了村落寨。筑寨,更离不开夯与硪这两种夯实工具。
濮阳利用夯与硪的历史悠久。考古人员创造,高城遗址城墙最下层夯土中的遗物,均为仰韶文化晚期,没有创造龙山及往后文化遗存,断定此城始筑韶光在龙山文化以前;戚城遗址城墙底部,也创造了龙山文化期间的城墙。其余,鲧堤为帝尧期间鲧所筑,韶光也不少于4000年。上世纪80年代,随着当代化机器夯实的广泛利用,夯与硪已退出历史舞台。由此看来,濮阳人利用夯与硪的历史,自仰韶文化晚期至今,已有5000年旁边的历史。
夯号曲牌
夯号,是民间在盖房筑堤夯实泥土时演唱的一种地方民间歌曲,因夯实工具石夯、石硪而得名,产生何时,已无从讲求。 濮阳民间流传的夯号分绵羊号、小官号、骑马号和花号四种。号子不同,内容有别。
绵羊号,又称慢号、起夯号,一样平常用于劳动开始。每每是号头一个人逐步领唱,大家也逐步回应,表示各就各位,此类夯歌一样平常用于劳动前的热身运动。
小官号,又称慢改快号,一样平常用于变换节奏,由慢到快,让大家紧张起来,劳动强度也逐渐加大。
骑马号,又称快号,具有紧张、高亢,雄浑有力的特点。为常用于劳动高潮时的板号。领唱者声音洪亮,铿锵的声腔以先声夺人之势,引发劳动者的激情亲切。众人高呼和曲,在满怀激情中忘却疲倦。
花号,花号是即兴发挥的号子,见人唱人、见物唱物。有的是鼓励大伙的,有夸赞别人的,还有善意的讽刺人的,也有插科打诨生动气氛的。歌词押韵,妙趣横生。
夯号没有乐器伴奏,一样平常采纳一人领唱,众人相和演唱形式。领唱者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唱词内容是全体唱词的紧张陈述部分。和唱者是集体劳动参与者,合唱部分常利用同一乐汇。领句与合句节奏感特强,歌声和劳动节拍和谐同等。在节奏较缓慢的号子中,领句较长,合句稍短;而在较为紧张的劳动中,领句、合句都十分短匆匆。由于歌词措辞朴实,生活气息浓郁,普通易懂,屯子建房打夯现场每每会吸引不少老人和孩子容身不雅观看,看的人越多,参与劳动者越有劲。如果是长达数里的打堤工地,民工成千上万,男劳力拉硪,们妇女车推、筐抬运土,一片繁忙景象。一盘盘石硪一组组人,摆发展龙,号头一声令下,号子声震天动地,一浪高过一浪,“欲与天公试比高”,场面十分壮不雅观。
夯号集萃
民间流传的夯号,节奏或缓慢、或快速、或冲动大方、或抑扬,人们可根据施工场面的情形选用不同的号子。常见的夯号内容,或陈说辛劳,或歌唱幸福,或阐述历史故事,或表达现实生活。
《叙事夯歌》
(绵羊号)
领:吃罢那个饭来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有了那个力啦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雇主那个盖屋子,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打地那个基啦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万丈那个高楼啊,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平地那个起啦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盖房那个打践脚,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要夯那个实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拉起那个夯来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一起那个放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步调那个同等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砸结那个实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正月那个十五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放花那个灯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家家那个花灯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扎得那个好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就属那个雇主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扎得那个精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扎咧那个狮得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滚绣那个球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扎咧那个唐僧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取真那个经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扎咧那个大头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度柳那个翠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扎咧那个打虎将,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二武那个松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史话夯歌》
(绵羊号)
领:一人那个一马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一杆那个枪啦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二郎那个担山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赶太那个阳啦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三战那个吕布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刘关那个张啦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四马那个投唐啊,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小秦那个王啦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五胡那个西凉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马超那个反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六国那个合纵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叩奏那个关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七雄那个要数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秦始那个皇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八仙那个过海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各有那个方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九里那个山下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收韩那个信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十里那个长亭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送张那个郎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十一那个袁南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玩花那个锁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十二那个甘罗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为宰那个相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十三那个太保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下西那个洋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十四那个霸王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别玉那个姬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十五那个梨花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去征那个西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十六那个罗成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投大那个唐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十七那个岳飞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挑梁那个王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十八那个相送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梁兄那个长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十九那个六郎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告御那个状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二十那个关公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斩蔡那个阳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打到那个这里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歇一那个歇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吸袋那个烟来呀,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接着那个夯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数十夯歌》
(小官号)
领:一女那个贤良呀,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数孟姜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二郎那个担山呀,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赶太阳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三人那个哭活呀,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紫金树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四马那个投唐呀,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陈小王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五累那个月下呀,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太子保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镇守那个三关呀,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杨六郎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七郎那个屈去世呀,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芭蕉树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八仙那个子弟呀,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数老张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九里那个山前呀,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活埋母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十面那个埋伏呀,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楚霸王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三姐妹梳头》
(绵羊号)
领:高高那个山上呀,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一座楼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姐妹那个三人呀,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比梳头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老大那个梳了个,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盘龙籫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老二梳了个呀,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舞凤楼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剩下那个小三呀,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没啥梳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梳了那个狮子呀,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滚绣球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绣球那个滚到呀,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东海洋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挡住那个黄河呀, 合:嗨呀哩嗨呀嗨!
领:不让流呀嗨!
合:嗨呀哩嗨呀嗨!
《金木水火土》
(骑马号)
领:一二三四五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金木水火土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天地分高下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日月同古今呀,合:嗨呀哩嗨呀!
《打够三遍夯》
(骑马号)
领:红旗飘又飘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长身大直腰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把夯拾起来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抬它五尺高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夯落地面响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砸得地基牢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夯夯朝前打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打出高质量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河工有规定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要打三遍夯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没人叫苦累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大家乐陶陶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任务完成好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大家脸有光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安歇几分钟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再打下一工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喊个一二三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大家把夯掂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一夯连一夯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夯夯排着砸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打够三遍夯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地基才保险啊。合:嗨呀哩嗨呀!
领:打够三遍夯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地基才保险啊。合:嗨呀哩嗨呀!
《再加一把劲》
(快节奏号子)
领:再加一把劲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掉头拐个弯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这夯劲不敷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来个转头夯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一夯压一夯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夯夯要质量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张三劲不敷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夯往你那歪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李四加把劲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要打三遍夯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身子要挺直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打夯要专心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小心打住脚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劲往一处使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力气要使匀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打了这一夯呀。合:嗨呀哩嗨呀!
领:歇歇吸袋烟呀,合:嗨呀哩嗨呀!
作者简介:田聚常,男,1953年生,河南濮阳市华龙区人。从事史志事情30余年,系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史志协会、地逻辑学会会员,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央研究员,濮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地方史志协会、濮阳龙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濮阳市方志谱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编。曾参与了《中华公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等书的编写事情,先后主编了《濮阳市区志》、《中国共产党濮阳市市区历史大事记》等文献,并著有《濮阳民俗志》、《戚城》、《东北庄杂技》、《许村落集村落志》等书。在《中原文物》、《寻根》等国家、省、市各级报刊上揭橥各种文章百余篇,多项论著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近年潜心研究民间宗族家谱、村落史村落志、故事传说等民俗文化。2010年以来,多次应邀在央视、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作民间文化方面的专题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