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中脍炙人口的一句话。中华上下五千年,喜行善举之人数不胜数。可近几年,大家对于“扶不扶”居然多数表示“扶不起”,甚至有些人说“这种行善等于烧钱,这样的善,不行也罢。”

  对于这种现象,原由于多起不良事件。因为这几位好心人见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大爷摔倒在地,便不假思索地上前将老人扶起来送往医院,可老大爷非学是那几个小伙子将其撞倒,反而将几位好心人扣上了一顶犯罪的黑锅,并向其索要赔款。这一事件在网上发布后,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可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恶性事件频频发生,越来越多的开始人担心自己也因此倾家荡产,路上的行人便抱着“与我无关”的心态。

扶不扶作文800字 知识百科

  其实,这类事件的发生难道仅仅只是一种偶然吗?不,我认为这恰恰是一种必然。在此类事件发生前,许多人在撞倒老人后,为逃避责任而纷纷逃逸,久而久之,许多老人都对这些人极其痛恨,再加上老人醒后本来记性不好,再加上怒火攻心自然不管三七二十一,认准了你,自然而然的,好心人就成了肇事者。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肇事者逃逸面的缘故,也说明了中国一部分人道德品质败坏,素质低下,从而老人也变得有些分辨不清,更使得好心人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降低了好人做好事的积极性,也逐渐冷漠了。就会有更多的对“倒地老人”置之不理,更多肇事者逃逸……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那该如何解决呢?其实,实质上就是那么一个字——“钱”的问题/。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心中有善,甚至许多人在老人旁边驻足许久,可良久之后,又无奈地走开了。他们只是不敢行善,那是因为怕,怕赔得倾家荡产。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只要设立一个基金会,奖罚分明,如果肇事者家境差,那就可以为其分担一部分,逃逸者一定要重罚。基金的问题可以说相对困难,但,试问,如果那位倒在血泊中的人是你要至爱的人,旁边的路人眼睁睁地见他的生命一分一秒地流逝,你会在乎那几十块甚至几块钱一年吗?我想,你不会拒绝。

  希望几年后甚至几月后,大家想扶,敢扶;有善,行善!

  篇二:扶不扶

  布满雾霾的天空下着的是冰冷的雨,激起路面上布满的灰尘。来往行人擦肩而过,匆匆忙忙疾步走过。世界是这样的么?每个人脸上都挂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么?社会是如此冰冷么?

  扶不扶,相信大家对这个词再熟悉不过了熟悉。今年春晚的这个小品,是否博得了诸君一笑呢?这仅仅是一个在简单不过的选择题了。

  记得去年发生了许多类似的事件。大多的经过都是一样:老人摔倒在大街上,过往行人见鬼似的避开,生怕会被牵连进去。好心的路人走过去拉起老人,却被老人一口咬定了就是撞倒他的人。不知所措的路人被老人死死抓住了衣服,从此就陷入了麻烦。更有甚者,竟然把好心人逼上了绝路。

  这样的事发生了太多太多。以至于就算真有老人摔倒在路上,也跟本不会去理睬。这些事情,对中华名族传统美德发出了极大的冲击。在一个网站的调查中,过半的网友表示再也不会扶摔倒的老人,少数人表示一定会扶。帮与不帮,扶与不扶在人们心中产生了极大的困惑。当然,如果让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你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会扶。”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真正到了那时,你会勇敢的做出这一切么?所有人都在发出质疑,这个社会怎么了?道德品质在这个世界上真有立足之地吗?

  不,这个社会仍然充满了阳光和正气。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仍然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撑伞仙女”,“最美教师”,“托举哥”一系列人物,都是道德与善良的象征。几乎所有人都表示,不去扶并不代表不想扶。这是害怕扶了之后的后果。这类事件仅仅只是成千上万中好人好事的极端。并不能代表这个社会的主旋律。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孕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是我们精神的基石。

  用冷字来形容这个社会是错误的,传统的道德品质就像是一颗参天大树,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的沃土。

  只看见了暴雨的冰冷,却忽略了骄阳的温暖,这个世上还充满着爱与正能量。扶与不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它在美德前简直是微不足道。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这个世界会更加的美好。

  篇三:扶不扶

  看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新闻,我想,如果多年以后,大雪天里,我年过花甲,不小心摔了一跤,那是不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路人一个个从我身边走过,没有援助之手,只有冷眼旁观……

  春晚上的小品《扶不扶》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最后郝建的一句话更是令众人深省: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然而,中国现在好像就陷入了这样一种冷漠的困境,一种信任危机。

  2009年11月14日,万鑫独自回家。他突然听到身后一阵“哎哟”声,回头一看,两米开外一位老奶奶摔倒在地,正在痛苦呻吟。当万鑫跑过去将老人扶起,这时,老人却一把抓住他,说是他把她撞倒的。万鑫有口难辩。尽管事情最后水落石出,还了万鑫的清白,但做好事最终也落得个吃官司的的结局。所以很多人宁愿选择不扶,免得引火上身。

  这件事让很多人感到害怕,觉得世道人心险恶,由此而引发了更多的惨剧。2011年9月2日,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市场摔倒,结果因鼻血堵住呼吸道而窒息死亡。在摔倒的一个小时里,有很多路人围观,却没有一个人肯伸出援手。

  前面的两则新闻令大家心凉。在社会上,竟然出现了用别人的正义感,同情心来达到自己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让做好事的人感到冤枉,更让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陷入危机。好人害怕自己因为做好事被讹,不得不缩回自己本应该伸出的援助之手。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又怎么办?没人敢伸手扶一把,没人敢去信任眼前的这个陌生人。随着一条条鲜活生命的远去,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哪儿去了?我们无条件对他人的信任哪儿去了?

  社会越来越冷漠,无情。人们也只好默默承受这一切。试想多年以后,你的同学时时刻刻提防着你,怕你抄他作业;路上的路人提防着你,怕你偷他金钱;你的邻居提防着你,怕你擅自闯入……到最后,父母因为倒地没人扶而身亡;同学因为无意看了他人作业而被重罚;甚至路上借一块钱做公交车被看做是抢劫,问邻居借一个打火机是偷盗……

  信任危机,让中国陷入冰天雪地。

  既然后果令人胆战心惊,那不如从现在开始点燃雪地里的一把火焰,点亮这个世界。信任别人,乐于助人:看到地上有摔倒的老人,打120来救人;遇到作业不会的同学,耐心解释题目;遇到需要零钱急用的人,慷慨解囊;碰到需要小小物资的邻居,无私给予……一点一滴的小事,也可以点亮黑暗的天空,让冷酷无情的社会重回温暖,互相信任,互相依赖。

  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做,可能多年以后,大雪天里,我年过花甲,不小心摔了一跤,立刻就有不认识的路人打120急救,把我送到医院,不求回报……

  篇四:扶不扶

  这几天,北京迎来了一场迟到的大雪。我走在雪地中,风夹杂着雪花吹在脸上,刺骨的冷。我忽然就想起了马年春晚那个“笑果”十足的小品《扶不扶》,想起了那句“人倒了还能扶,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来了。”望着这漫天飞雪,我想的是,大地变冷总会回暖,可人心变冷了就是社会的灾难。

  “老人摔倒扶不扶”可谓是2013年最热的社会话题了。相较于《扶不扶》温暖的结尾,我们平时遇到的,却经常不是这样。就在《扶不扶》播出没多久后,山东就上演了一场真人版“扶不扶”,新闻这样报道:“正月初五下午,几个民警像往常一样在路上巡逻,巡逻至毓西路时,远远看见前方路上一个黑影,过往车辆行人都远远避开,直觉告诉民警,前方可能有群众受伤。果然,一位老人俯卧在地上,过往行人很多,却没人敢扶,民警想都没想,一个箭步冲到老人身边,一看老人摔的满脸是血,立刻拨打120,并慢慢将老人扶起来,救护车过来后,民警们又帮忙将老人送上救护车。巧合的是,救护车到来之前,昏迷的老人苏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小伙子你怎么撞我?”令民警哭笑不得,幸亏民警执勤执法时随身携带执法记录仪,才得以还民警清白。”

  而另一个例子是在扶人之前,先拍照取证,确保了自身安全后再扶人。网友们对此做法也观点不一,我认为,在表面上看来这种,先取证再做好事的做法,与“做好事不留名”的美德背道而驰,但这却是解决“扶不扶”问题的简单的解决方法。很多网友认为,见义勇为都要担惊受怕,实在是社会的悲哀。一方面是道义,一方面是自身安全,实在是两难。遇到老人摔倒而不扶,真的是因为人心变冷,社会冷漠吗?我想,在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好心没好报”后,人们也就变得麻木了吧。不是人们有意让人心变冷,而是情况所迫。但,我们能怪那些被撞的老人吗?其实,很多老人并不是故意讹人,他们都很大年纪了,被撞一下就立刻昏过去了,醒来的时候也都迷迷糊糊的,难免会错怪好人。这样看来,救人先自保,确实是解决这个两难问题的最好方法。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不要让人心变冷。我想,遇到了老人倒地,一定不能袖手旁观,但也要先自保,可以几个人联手救人,互为目击证人;也可以先拍照取证;或者,警察在附近的话,向警察求救。冬日严寒,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驱散寒冷,融化冰雪,让那阳光普照大地吧。

  篇五:扶不扶

  初六早晨,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去拜访亲戚。坐在车上,我欣赏着窗外美丽的雪景,耳畔回荡着轻松愉快的音乐,脑海中浮现出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品《扶不扶》搞笑的场景,不禁笑出声来。妈妈听见了我的笑声,说道:“傻小子,笑什么呢?”我没有回答,依旧沉浸在我的世界里。车内洋溢着温馨的气息。

  爸爸开着车,路面很滑,车小心翼翼地的向前行进着,车外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雪,看似柔弱,却似乎有着冻结一切的力量。虽然车内开着空调,然而车外却非常寒冷。车继续缓慢地走着,行驶到了一个拐弯处,刚刚转过弯来,就看见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倒在地上,他柱的拐杖也掉在了一旁。路面很滑,老人几次试图用手撑着膝盖站起来,但最终都滑倒了,看着很是让人揪心。爸爸把车停了下来。妈妈说:“哎呀,那儿有一位老人摔倒了!好像起不来了,咱要不要去帮他一把,扶一下?”爸爸沉思了片刻后说:“唉,这可扶不得。现在这有些老人自己不小心摔倒了,如果有人去扶他,他还不分青红皂白,硬说是你故意撞倒的,有的人更可气,还去讹你的钱!”爸爸妈妈的这些话又让我想起了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扶不扶》中的场景。那个讹人的老人,还有那个热心肠的小伙子。这让我犹豫不定。到底是扶?还是不扶?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老人一次次起来,又一次次地摔倒。我们的心也似乎是冰冷的,像是被这寒冷的天气冻住了,紧紧地揪在一起,车内虽然开着暖气,但没有感受到丝毫的温暖。我们沉默着似乎被一股奇怪的寒气所包围着,手脚麻木冰冷,不听身体的使唤,

  就在这时,有一个小伙子骑着电动摩托车赶了过来,把车停好后就跑过来,上前扶起了这位老人,老人连忙道谢,并没有出现爸爸所说的那种情况。小伙子善良的心仿佛冬日里的暖阳,使我们冰冷的心被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互相关爱打动了,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渐渐温暖起来。爸爸妈妈也从刚才那一幕中回过神来,说:“唉,刚才真应该去扶一下,毕竟讹人的是少数人。”车里的寒气渐渐消散了,我的手脚也暖和起来了。车继续向前行进着,卷起丝丝雪花。老人与小伙子也相继离去,寒冷的冬季仿佛成了温暖的春天。

以上就是扶不扶作文800字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美德网初二作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