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2019年06月12日宣布。
点击查看原文

原标题:山沟里崛起国际商用车都

车城50年|10多万培植者在十堰用榔头和台钳敲出汽车 汽车知识

图为:东风车起源张湾
(张湾区委宣扬部供图)

图为:东风动力总成新工厂车间,张湾全力打造千亿级汽车家当。
(视界网 刘涛 摄)

图为:东风十堰新基地奠基,让张湾再次阔步前行。
(视界网 刘涛 摄)

湖北日报全媒 戴文辉 通讯员 刘涛 徐春晓

【编者按】

1969年,秦巴深山中,二汽蹒跚起步,十堰建市。

50年,民族汽车工业与这个城市一起成长、壮大。
从“百十户居民,几家小商铺”的穷山沟,到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当代车城;从EQ140到东风天龙、天锦,一代代载重卡车造诣东风“中国第一、天下前三”。
十堰,正向“当代汽车城、绿色生态市”阔步前行。

主城区,主沙场。
张湾区与茅箭区先后因第二汽车制造厂的设立而设区,成为车城核心区。
湖北日报全媒以两区为主线采写“车城50年”系列宣布,敬请关注。

6月6日,十堰市张湾区红卫街道炉子沟村落。

山林苍翠,四野寂静。
拐过弯弯绕绕的小街,72岁的赵辉久带我们来到一条背街山路。
“当初,二汽开工仪式就在这儿。
”那是1967年4月1日,赵辉久和家人早早起床,赶到会场时,山头都挤满了人。

1969年,二汽大规模培植开始,在“开山炮”响起的地方建起24厂(动力设备厂)。
“一条山沟一个厂。
为了保密,20多个专业厂都用代号。
”赵辉久被招工进厂,和10多万培植者一起,在沟壑纵横的大山里,用芦席棚、干打垒建起厂房,点着马灯,用榔头和台钳“敲”出汽车。

2011年,24厂周边荒山经平整改造,建起十堰工业新区。
“再回来转悠,都要认不出了。
”赵辉久于2005年退休,住进山路尽头的安置小区,门前是宽阔笔直的发展大道,一辆辆贴着“双飞燕”标志的大卡车呼啸而过。

半个世纪,十堰从穷山沟变身车都,关于汽车的影象,经久弥新。

马灯照亮张湾

赵辉久记得,炉子沟有着大山深沟之中难得的连片地皮:“千亩良田,金贵得很。

1969年初,按照“靠山、分散、暗藏”的原则,二汽终极落址。
当年下半年,10万培植大军涌入,大规模培植开始。
同年,十堰建市。

刘荣德是在1970年进山的,第一印象是:“山沟里零散散落着一个个土坯房,屋子的窗户很小,炊烟从草房顶的角缝间钻出来。

生产条件同样艰巨。
厂房是芦席棚、干打垒,机器一开动,墙体就开裂。
没有电,培植者点起马灯,在阴暗的灯光下搞研发。

20多条山沟沟里,建起20多个专业厂,东西直线间隔22.5公里,南北宽3.5公里。

1970年国庆节,二汽生产的20多辆汽车被拉到武汉参加庆祝游行。
车是手工拼凑的,几十名工人藏身主席台后,随时准备紧急抢修。

到1972年,二汽一共生产不到200辆车,被调侃“看起来龇牙咧嘴,走起来摇头摆尾,停下来漏油漏水。
”厂长饶斌提出:“生产准备事情要以调试为中央,保质量、上能力、打根本。
”一些不能用的厂房推倒重来,不合理的设计被一项项改进,设备逐步调试到位。
二汽生产逐渐走上正轨。

1975年10月,饶斌驾驶第一辆2.5吨卡车驶下生产线。
后来,该车型被命名为EQ240,是我国第一代军车中的顶梁柱。

乘东风扬帆起航

刘荣德所在的49厂,紧张生产发动机。
1985年,他走上管理岗位,从生产科长到宣扬部长、党办主任,1993年担当党委副布告,经历了二汽辉煌的年代。

他回顾,1985年,二汽汽车产销量、上缴国家利润和税收,均占全国汽车企业的60%以上。

作为二汽核心地域的张湾,也在高速发展。
“近10万外来人口的涌入,必须有配套做事。
豆腐社、理发社、竹器社、白铁社、服装社在张湾各处着花,形成地方工业和做事业的雏形。
”1984年,张湾建区,次年,赵克昌任区经贸局长。
他回顾,二汽按照占地面积给予地方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操持,在设备技能转让、企业管理、职员培训等方面供应巨大帮助,张湾地方工业迎来第一个春天。

当时,张湾提出口号:依托二汽、做事二汽,发展地方经济。

1993年,张湾建区第一个10年,实现社会总产值3.7亿元、工业产值2.31亿元,较10年前分别增长6.9倍、14.4倍。
“区里企业‘吃不饱’,给东风公司打个电话就办理了。
到市里开会,张湾干部总是坐在前排。
”赵克昌印象中,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二汽年产15万辆卡车生产能力的形成,张湾地方企业发展到数百家,工业产值占十堰八成,“装置一辆车,从一颗螺丝帽,到发动机总成,不用出张湾。

城市培植方面,张湾同样走在全市前列。
六堰广场、公民公园、二汽热电厂拔地而起,张湾人率先从山里人变成城市人。

此时,张湾的口号是:依托东风、做事东风,走向天下!

2003年,张湾建区第二个10年,实现海内生产总值11.5亿元、工业产值16亿元。

痛楚涅槃后重生

然而,一场寒潮,席卷而来。
“没有高速公路和机场,交通闭塞,物流本钱高,投资商都不愿来。
”49厂原在花果街道头堰社区,刘荣德对当初厂房的狭窄、道路的拥挤影象犹新,“出货只能在半夜,就一条马路,常常堵得水泄不通。

2003年和2006年,东风公司总部和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先后移师武汉。
十堰遭遇重创,张湾首当其冲。

一片“空城论”“废墟论”中,张湾人默默积蓄力量。

2007年11月,张湾启动“二次创业”——低丘缓坡山地整理项目动工。
十堰工业新区随之出身,方案面积46平方公里,核心区域15平方公里,相称于再造一座城。

2011年,49厂率先在工业新区开建动力总成新工厂。
“老厂房阴暗,铁屑怎么清扫也弄不干净。
新厂房就像客厅,车间里看不到几个人,都是流水线、智能化生产。
”刘荣德2005年退休,新厂房让他感慨不已。

当空间与交通的瓶颈被冲破,张湾多年积累的人力资源、完全链条等家当上风凸显出来。

同一年,东风公司“大商用车”计策全面推进,张湾是其核心板块——席卷了东风十堰新基地80%的资产、80%的税收和80%的员工,成为全国汽车家当链条最完全、集群上风最明显、家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同时,张湾不知足于汽车“一条腿走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物流、商贸、村落庄旅游等家当快速发展,经济构造从一元转为多元。

2018年,张湾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9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747.7亿元,在全省105个县市区经济实力排行榜上列第20位。
“构建当代家当体系,向绿色生态发展方向前行。
”区委布告刘宇飞先容,张湾正从家当布局、科技创新、污染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快传统老工业基地绿色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一座宜居宜业的当代汽车之都。

图文:茅箭:从菜园子到新经济孵化器

图为:茅箭区“工业梯田”,图为普林工业园鸟瞰。
(视界网 张龙 摄)

湖北日报全媒 刘汉泽 通讯员 汪建军 张晓

从公社到市管区;从城郊到中央城区;从农业主导到工业重镇……十堰市茅箭区,以全市2%的国土面积,创造全市20%的经济总量。

茅箭区委布告周庆荣说,1984年以来,该区干部群众用新时期愚公精神,努力把茅箭建成创新升级先行区、生态文昭示范区和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当代消费中央。

开荒种菜

1984年,十堰设立市辖区,茅箭公社升格为茅箭区。

这一年,秦明秀的儿子出生。
秦明秀家住顾家岗,是土生土长的茅箭人。
“当时的集镇只有两三条街,规模不及现在一个州里。

1984年6月,茅箭区印发《关于发展我区集体经济的多少见地》,明确以发展蔬菜为主导家当。

秦明秀先容,当时正实行家庭承包任务制,他们家承包1亩多地菜园,“收入不错,春节百口人穿上了新衣服。

大家“一窝蜂”种菜,秦明秀一家加入开凶年夜军。
两年后,她家的菜地扩大至3亩多。

1993年,茅箭提出“三二一”(三家当为主体、工业为主导、城郊农业为根本)发展思路,首次把做事业和工业摆在农业之前。

1996年,秦明秀家的菜地因修路被征用,她和丈夫开起了汽配商店。
如今,汽配商店已发展成公司,由儿子和丈夫打理。
她专心在家照顾孙子,每天跳跳广场舞,“这种幸福的日子过去想都想不到。

培植工业梯田

没有工业支撑,2000年以前的茅箭,县域经济始终徘徊在十堰市后几名。

2002年,浙江万向集团欲与茅箭辖区的通达公司互助重组,但苦于没有一块50亩以上的平地建厂。
眼看项目将搁浅,茅箭区决定开山平地,半年韶光内,该区搬走5座荒山,平整地皮495亩,知足了项目之需。

向山要地,梯级开拓,这一“无奈之举”让民营企业家陈桂祥看到了商机。
次年,他与人互助成立十堰首家民营工业园——普林工业园。
工业园从海拔228米起步到276米,建成8个梯级平台,形成“工业梯田”600多亩。
“一边建工业园,一边找企业入驻。
”陈桂祥先容,园区实现水、电、路三通,类似于现在的“重资产招商”,大大节约了地皮资源。
两年后,入园企业达18家,年产值近5亿元。

2012年,普林工业园实现“满园”,入驻企业133家,年产值46亿元,面积从600多亩发展到2000多亩。

茅箭节约集约利用地皮的探索得到认可,2012年被国土资源部付与“全国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区)”。
“‘工业梯田’是茅箭工业腾飞的标志,背后是思想的创新和变革。
”该区区长张捍声先容,茅箭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各项奇迹发展的“关键一招”,造就出十堰第一家主板上市公司、全国最大的汽车变速箱同步器生产基地、“国六排放处理系统”最大的生产基地等。

2018年,全区工业企业338家、工业总产值301亿元,双双比2000年的28家、3.69亿元增长近百倍。

新经济亮点纷呈

2013年,25岁的梅津瑜从澳大利亚研究生毕业,回到家乡茅箭。

当年底,梅津瑜和几名海归创立湖北创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初衷是帮创业者圆梦,为中小企业供应管理培训、咨询、顾问等做事。

梅津瑜的想法相符了茅箭区新经济发展计策。
该区折衷供应3层闲置的商品房,帮助公司打造“NOVO+众创空间”。

梅津瑜先容,园区内有网络送餐公司、网红奶茶店总部等企业,有一家企业获有名投资机构2000万元融资,另有8家企业得到A轮、天使轮投资。
目前,入驻企业100多家,直接带动1500余人就业,去年园区产值超4亿元。

作为十堰中央城区,茅箭面积狭小、人口密集,地皮资源有限。
2018年,茅箭区把发展新经济写进《政府事情报告》,鼓励各种社会主体壮大楼宇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等。
“目前,全区各种商务楼、孵化楼(园)75座,入驻市场主体2000余家,带动就业5万多人。
”区委副布告顾衍波先容,通过招商和造就,京东云、小蜜蜂网、猪八戒网、云仓电商物流等一批新经济企业在茅箭发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