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绕尸而歌”的办法吊唁亡人,渝东南地区通过“唱孝歌”来思念逝去的亲人。“唱孝歌”又称“打丧鼓”“打围鼓”“丧堂唱”“打夜锣鼓”等,它是陪伴亡灵、哀悼去世者而唱的歌。孝歌有开场歌、接亡灵、悼亡灵、娱丧歌、送亡歌等几部分。
歌词内容包罗万象,有去世者平生、神话传说、花鸟虫鱼、历史故事、名山大川、盘歌破谜、能工巧匠、谈情说爱、赛歌斗智等内容。如:“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凤凰展翅把门开,宝马驮金万福来。开了歌头莫住声,或唱古往与来今,或唱怪力与乱神,或唱地里与天文,或唱日月拱五星,或唱五岳众山名,或唱稀奇并古怪,或唱文明与斯文,或唱盘古与混沌,或唱开天劈地人,或唱山青并水秀,或唱历代帝王君,或唱武将和文臣,或唱地府与天庭,或唱八仙会上人,或唱走兽与飞禽,或唱礼乐琵琶经,个个都要唱几声,一夜玩耍到天明。”
渝东南地区常见的孝歌大致有三类:
一是对去世者平生的唱诵
歌师并不完备根据已有的歌书来唱,一样平常先理解去世者的平生业绩,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即兴演唱。比如:
“昨夜听到火炮响,忽然心中得一凉。前天孝家对我讲,她那儿媳在赶场。说她母亲睡床上,可能韶光不久长。叫我一声这兄长,去世了一定要到堂。以是半夜火炮响,愚下特地好慌张。不觉韶光就天亮,妹妹叫我找歌郎。听她哭声对我讲,说她家下去了娘。叫我去把歌郎访,去找天下好歌郎。以是我对这方讲,去了丢下你农忙。特来陈府把歌唱,此时敬请我对方。你把地名对我讲,说是川边池古塘。平素都在来来往,相互认识是时常。那歇愚下在坡上,正在摘茶晒太阳。纵然活路在手上,该当丢下那头忙。以是听到把话讲,愚下觉得没心慌。擦黑之时把路上,邀约六位这歌郎。活路剩了在坡上,老人去世停大堂。大家都是父母养,就怕父母停大堂。只要听到孝子讲,哪人没得爹与娘。为人只假如会想,万事撂下也无妨。秧子搭在田坎上,不怕农活再急忙。我承歌郎都会想,愚下脸上也有光。你是听到孝媳讲,你俩便是亲是房……”
唱孝歌的曲调多变,或高昂或狂放,或低沉或悲哀,既表达了对亡者的吊唁,又是对家属的安慰,同时也肃清守灵人的寂寞。
二是对历史的咏唱
孝歌词还包涵了很多历史题材故事,大多取材于三国,水浒,或者杨家将等故事。如《杨家将孝歌》:“杨家八虎闯幽州,打得天昏地也愁,大哥长江来刺去世,二郎短剑自分身,三郎马踏如泥浆,四郎失落困在番营,五郎怕去世当和尚,六郎三关把身藏,只有六郎去世得苦,七十二箭透心肝,残兵败将回家转,报写杨老令婆听。”这些历史故事通过一代代口耳相传,为大多村落民所熟习,歌师在唱的过程中能引起村落民的共鸣。
三是歌师之间的戏谑之语
丧葬仪式一样平常要持续几天几夜,夜晚太长,守灵人随意马虎疲倦,为了让灵堂气氛更为生动,歌师之间每每会相互戏谑,让孝歌内容生动有趣。唱孝歌不仅是一种演出,更是歌师之间的相互竞赛。如:“歌师来付老兄台,听你唱歌好文才,量你不得三分水,随你爱走哪条来,母鸡想把铃铛戴,驼背怎把肩舆抬,歪嘴婆娘照镜子,当面现出丑相来,看你是根直把棒,在我面前吃不开,我今将你来放弃,哪位仁兄请上台”,“仁兄唱歌莫逞能,莫把别人来看轻,孔圣三千徒众子,个中七十二贤人,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之中有能人,今晚兄台歪得很,看来不是等闲人,今夜有缘来会到,看你要定哪条行,你且安心来坐稳,我来与你定输赢。”歌师之间的相互“斗嘴”,不雅观众的感情被调动起来,丧堂的气氛更加生动。
在唱孝歌的过程中有乐器伴奏,一样平常乐器包括鼓、铙、钹、锣、镲、唢呐等,通过各种乐器的交互利用,让全体灵堂的气氛显得非常热烈。
渝东南地区独特的丧葬习俗原为土家族特有,后演化为其他民族共有的民俗活动。各民族间文化相互领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势。其丧葬不雅观念,既有儒家的隆葬厚仪不雅观,也有崇奉佛家的轮回转世不雅观念,还有推崇玄门的地府崇奉,在这里儒教、佛教和玄门文化相互领悟。
文章作者:费国容
作者单位:万盛经开区地方志编修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