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最早的公交车,涌如今1970年。从1970年到1991年,21年间,城市公共交通还处于低级水平,聊城市仅有一条公交线路,3台运营车辆。1992年到1999年,公交线路增加到9条,运营车辆从3台增加至87台。从2000年至今,城市公共交通快速发展,配套举动步伐不断完善,做事水平也得到迅速提升。
提及这近50年的变革,公交集团的老员工们感慨万千。“当时的老旧车啊,大热天一上车便是一身汗,车厢里比较热,车‘屁股’后边,还随着一股尾气烟.....”驾驶员王士生说,如今,公交车一律换成了新能源车,冬暖夏凉、干净通亮,不仅节能环保,驾驶员的本色休养也有了明显提升。
张延旺是公交集团的老技能员,他见告,现在公交车进步、改造的如此之快是他当初怎么也没想到的。曾无数次趴在在车底下找故障修理车的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如今一台电脑就能办理问题。
“原来修的都是柴油车、汽油车,车坏的频率也高,每回都得趴车底下去修车。”张延旺说,“如今可是大不一样了,公交车都是纯电动、新能源、LNG气体车,科技水平越来越高、故障率越来越低,修啥都是用电脑。”
时期在发展,公共交通方便了市民出行的同时,公交集团也在不断经历着发展和蜕变。“德善公交在心中,亲情做事在路上”,这是公交集团2007年提出的一个做事理念。这一转变,提高了聊城市公共交通的做事质量,温暖的话语、激情亲切的微笑在公交车上相互通报,也赢得了更多市民的认可和赞赏。
高静是一名入行近30年的公交车驾驶员,和许多驾驶员一样,入行之初,他们以为只要信守“安全第一”,便是尽职尽责。直到2007年,公交集团推出亲情做事,只要有搭客上车,驾驶员就要问候一句“你好,欢迎乘车!
”“这句话每天都要说上几百次,开始的时候搭客对我们不理不睬,韶光长了,大家也会回应我们‘你好、感激’,通过这么一个细节,我们也觉得到这个城市的文明水平在不断地提升,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和搭客的间隔。”高静见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