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法度模范浪漫大片

那么,在影视作品当中的巴黎,又是怎么的一番浪漫场景呢?本报就此约请了晨报的老朋友、在法国求过学的马圣楠小姐,请她为读者推举几部和巴黎有关的电影和音乐剧,以飨读者。

《巴黎,我爱你》(Paris, je t'aime )

自从2006年这部影片推出以来,《巴黎,我爱你》险些成为去法国的国际留学生出国前理解当地的一个很生动的集锦。

2024年相聚浪漫巴黎  上海影评人推荐这几部和巴黎有关的片子音乐剧 休闲娱乐

很文艺的五区、拉丁化的六区、老贵族多的七区、权贵云集的八区……像蜗牛一样的巴黎市区,每个区有自己独特的气质,而生活个中的人们彼此没有太多联系,如果有的话,恐怕便是片名:巴黎,我爱你!

《迪丽丽的奇幻巴黎》 (Dilili à Paris )

作为法国著名动画电影导演米歇尔·欧斯洛于2018年推出的动画,曾作为参赛影片参与过上海市国际电影节(SIFF),并荣获第22届上海市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片(提名),电影节期间该片可谓一票难求。

接着,该片又由于良好的口碑上岸过我国院线公映与更多不雅观众见面。
虽然是个先生长西席,但欧斯洛的动画天下却十分浪漫迷人。
在这部动画中,导演带领大家通过逼真的画面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当时云集于巴黎的名流会面:青年期间的毕加索和马蒂斯、劳德雷克、拉威尔、莫奈、普鲁斯特、莎拉·波恩沙特、居里夫人……只管对付异族文化的“不雅观看”姿态被人诟病,但瑕不掩瑜,这部影片还是带给不雅观众非常高的审美享受。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一眨眼,这部由当时第一夫人布吕尼参演的伍迪艾伦名作《午夜巴黎》间隔上映已有10年之久。
如果说《迪丽丽的奇幻巴黎》是动画的办法展现“美好时期”(Bel Epoque)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则展现了略晚于《奇幻巴黎》时期的海明威、毕加索、菲茨杰拉德、达利、斯坦因等当时的西方文化名流,伍迪艾伦凭借此片获69届金球奖最佳编剧。

而对付不雅观众来说,看到那些选角与本尊照片神似的演员,十分赏心悦目,同时,斑斓夺目的flapper造型,也知足了不雅观众某种对付远去时期的视觉遐想。

《埃德蒙》(Edmond)

法国被认为是电影出身的国度,无论是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为公众年夜众放映了记录短片《火车进站》还是后来一系列影片,电影在法国形成了"大众一起不雅观赏的模式——不同于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的手摇式放映机。
而爱德蒙·罗斯丹创作的笑剧《大鼻子情圣》不仅受到当时法国戏剧届的热烈欢迎,也成为天下电影史上第一部定机位拍摄的故事电影——于1900年由法兰西皇家剧团演绎。
影片《埃德蒙》表现的是这部戏剧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不论是喜好戏剧还是电影的不雅观众,这部电影都妙趣横生。

《悲惨天下》(Les Misérables )

法国是一个艺术积淀厚重的文化大国,思想生动。
进入新世纪,少数族裔问题成为影响该国安全的主要不愿定成分,无论是《查理周刊》还是之后一些胆怯案件,让法国社会陷入动荡。
法国电影人也及时敏锐地感知到这种社会的不稳定成分,因此这部由黑人导演执导,表现黑人社区故事的影片《悲惨天下》应运而生。
影片借用了法国大作家雨果名著《悲惨天下》的名称,故事内容虽无直接关联,却又呼应了词义本身,令不雅观众看到了浪漫之外的另一壁,引人寻思。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

音乐剧作为许多青年人喜好的艺术样式,爱好者每每有德奥式、英美式、法度模范等流派方向。
《巴黎圣母院》作为许多喜好法度模范音乐剧不雅观众的入坑神作,取材于法国文豪雨果青年期间的著名作品《巴黎圣母院》,作品由加拿大墨客Luc Plamondon作词,意大利音乐家Richard Cocciante作曲。
全剧特色非常光鲜,撤除法度模范音乐剧歌舞分离的特色外,本剧从头到尾均由唱词构成,十全十美非常动人。
且由于作词者的阅历比较青年时期的雨果更为丰富,因此在砍去许多冗余部分之外,音乐剧一方面调度了一些细节,诸如让爱斯梅拉达的形象从原作中15岁的少女成为成年的青年女性,又如表现一个新时期来临的《Florence》中对付印刷术带来的文明变革的阐发,或者是深入挖掘神父内心的选段——比较小说中的描述更为立体。
无论是音乐、舞美还是歌词本身都让人百听不厌。

音乐剧《红与黑》(Le Rouge et le Noir )

这又是一部来自文学名著的音乐剧,作者司汤达由于这部作品被誉为“当代小说之父”。
将怀揣梦想的漂亮青年于连,悲惨的生平放置于不雅观众面前,距今已经由去了191年。
音乐剧《红与黑》采取摇滚的音乐样式,并舍弃传统置景利用LED屏来简化舞台,暗合了小说创作之时,司汤达首创性地减少具象描述,而进入人物丰富的内心天下的大胆手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演员来自法国《好声音》的获奖选手,过硬的舞台演绎能力与出众的边幅让整部作品如这部艺术作品本身一样,具有相称的美感。

上海影评人:我为何喜好法国电影

马圣楠、《电影理论与评论》、《新民周刊》特约作者、上海电影评论学会青年影评人、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马圣楠作客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

我是2008年夏到2009年冬期间在巴黎求学的,由于租的屋子就在艾菲尔铁塔阁下,以是那时候养成了自己每周去喷鼻香榭丽大街的三家电影院轮流看电影的习气。
而且那时候,电影院的学生票只要3欧元,非常亲民,以是常常和楼里的邻居一起吃过晚饭出门看电影,乘着月光而回。

电影《天使艾米莉》里她看电影的影院小花园

巴黎的爱墙

有人说,法国人很傲慢,情由是他们只用法语互换,这一点我可不赞许,我们中国人有入乡顺俗的不雅观念,就彷佛来中国那么该当用中文比较好,在我日常的国际文化互换当中可以创造,法国这几任的驻沪总领事与领事的汉语水平越来越好。
法国人在他们本土,爱自己措辞的态度是值得大家借鉴的,掩护措辞的纯洁性挺给我启迪的。
作为文化大国,六千多万人口的法国拥有残酷的文化艺术遗产,这让我在学习期间受到非常深刻的影响:法国与中国的文化艺术有同有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他者的过程是更好理解自己的方法之一。

全欧洲最大的电影院在巴黎

全天下第一张电影海报出身在巴黎

法国作为电影大国,在上世纪60年代首创了影响深远的电影新浪潮,如今,她依然以自己独特的品味和审美影响着大众的审美体验,而我非常喜好这种体验。

2024,让我们相聚法国,相聚巴黎,相聚艾菲尔铁塔!
2024,En France,à Paris,en haute de la Tour Eiffel,ensemble!

来源: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