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耕忙,战“疫”不误农。图为近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赵庄镇袁庄村落村落民驾驶农业机器为麦田喷洒除草剂。新华社 何五昌摄
专家在线看田,供应栽种信息和管理技能;网络电商让农人及时买到农资产品;无人机等新型农机替代人工作业;还用手机上的App进行“视频种地”“无打仗种地”……
“春雷响,万物长”。放眼中原大地,作为全国小麦第一大产区,一望无际绿意盎然,8550万亩冬小麦已经进入返青拔节期。个中一二类苗比例达87.2%,比上年增加1.8%。河南省农业屯子厅副厅长刘保仓说,这与他们前段对小麦的春管分不开。
“在疫情彭湃的分外历史期间,仍旧能做好春耕春管,”河南省政府参事、经济学家张占仓研究员说:“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代科技的注入!专家在线看田,供应栽种信息和管理技能;网络电商让农人及时买到农资产品;无人机等新型农机替代人工作业;还用手机上的APP进行‘视频种地’‘无打仗种地’……多年往后,回望2020岁首年月春,你一定会创造,这必将成为农业当代化的一个起跳点!
”
百人团专家在线看田
“喂,茹教授吗?我是新乡县朗公庙镇毛庄村落的一个农人,想请教您个事。”20天前的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著名小麦专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得到者茹振钢教授,就接到这个陌生电话,咨询麦苗旺长怎么办?他让农人加微信、打开视频察看,开出了“压苗控长”处方。此后,他每天接到全省各地农人打来的咨询电话都不下三五十个。
今年面对彭湃疫情,为了杜绝打仗传染,河南省科协与省农业屯子厅联合组建“农业专家春耕生产在线做事团”,把358名有名农业专家的手机号,全部上网公布。广大农人可以随时在线免费咨询。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有名专家,把手机号码全部公之于众,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专家在线看田,供应栽种信息和管理技能;不少农人还用手机APP进行“视频种地”“无打仗种地”,宅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备耕。
专家做事团牵头人、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屯子部小麦专家辅导组顾问郭天财,虽然年近古稀,还深入田间辅导生产。原阳县一块麦苗长势茁壮,但郭教授看后,却给请他来的农人当头浇了一瓢“冷水”:“苗高30厘米,长得太旺了!
这块地每亩头数已经超过100万了。要想实现高产,必须掌握在40多万穗,让目前六成的分蘖去世掉,剩余的四成才能活得健壮。”
如何掌握旺长?郭天财支招:最好的办法是在小麦起身期进行机器碾压,效率高、效果好;也可在起身期对旺长麦田喷施植物成长抑制剂。其余,深锄断根也是一个好办法。“这个期间麦田管理的好与坏,会让一亩地产量相差100公斤旁边。”郭天财说。
为了统筹防疫、春管,河南各市县也组织了不同形式的专家在线做事。位于豫北平原的温县,组建了以高等农艺师、农艺师为成员的农业技能做事团,利用微信群、电视、广播等办法,及时发布麦田管理技能要点,设置农技做事热线;滑县组织30位资深农技专家,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让互助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联结一家一户,打通科技入户“末了一公里”;位于大别山区的固始县,请18个农技推广区域站站长当组长,组建农技专家做事团。全县259名农技员在开展无打仗做事的同时,预约技能辅导和团队连片做事,实地辅导农人开展田间科学管理。
喷雾器让位无人机
“你看啊!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节,在滑县白道口镇郝村落的田头,种粮大户刘飞指着麦田上空掠过的无人机,见告科技日报,现在用无人机打药,能均匀喷到叶片和根部,一亩地还能省下几十块钱。今年疫情这么严重,无人机打药,也大大减少了职员聚拢带来的打仗风险。他说,“以往种麦,打药是最头疼的事,雇人工费不说,还打不匀。”
这位30多岁的农人与他的父辈们不同,“我流转了80亩地,不靠机器化根本干不过来。”刘飞坦言,这些年他购置了播种机、收割机,从种到收,都是靠农业机器来进行的。他深有感慨地说:“这次疫情,会逼着更多的人采取机器化垦植。”
滑县位于豫北平原,小麦常年播种面积180万亩,年产90万吨旁边,产量频年位居全国第一,被誉为“豫北粮仓”“中国小麦第一县”。目前在滑县,无人机已成为春管的“新农具”,数量已达几百架。县委布告董良鸿先容,该县去年小麦“一喷三防”无人机作业5万多亩,今年由于疫情防控,为了减少职员聚拢,飞防面积一下子达到上百万亩。
农田喷洒农药用遥控植保无人机,只需一两个人穿好专业防护服、佩戴防护口罩即可完成,既省工、省时、省力,又能做到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不误。为避免职员聚拢产生的风险,机器作业替代人工作业,已成为一种急迫须要。张占仓研究员见告科技日报,近年来农业科技的积累,为这次降服疫情打下一个比较好的根本;而这次疫情,也在很大程度上倒逼了农业科技的运用,并将匆匆使研发更多、更新的农业科技成果。
除了无人机,其他农业机器在春耕春管中,也发挥着重要浸染。在项城市郑郭镇张堂村落的麦田里,科技日报看到大型农业专业互助社红旗互助社的员工,开着一辆装有打药机的大型拖沓机在给麦田喷药。这个互助社托管耕地17万亩,今年给小麦打药出动的大型拖沓机就有30台。在豫西南的南召县,科技日报还看到了一种时针式喷灌机灌溉麦田,3米多高的轮盘上遍布密密麻麻的喷头,边走边喷洒雾状的水珠。该县四棵树乡滚子坪村落农人王世凯说:“以前浇麦像打仗,一人看水,一人看渠,一人看电。现在刷卡浇地,节水省钱,产量还高。”
农资购销都在网上搞定
“今年春耕,如果没有互联网,切实其实无法想象。”南召县四棵树乡乡长毛明阳说,由于疫情影响,不少种粮大户和果农、菜农无法雇人帮忙,有的更加付工钱也招不到人。加之运输物流不畅,农资交易受阻,农产品一时处于买难卖难状况。好在互联网助了一臂之力,许多农人足不出户,就完成了备耕任务。他们通过网络电商及时买到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产品,既减少了扎堆干活可能带来的传染风险,又有效提高了春耕效率。
与南召县相邻的方城县,组织专用运输车辆,把化肥、农膜、农药等农资拉到田间地头,还用远程视频、广播电视、微信"大众年夜众号等手段辅导农业生产,开展农技培训,推广良种良法,确保春播春种有序开展。荥阳市高村落乡,则通过新田地栽种专业互助社,对入社庄家统一供应小麦、玉米的托管做事,实现地皮规模化、集约化、机器化耕种,把小庄家纳入当代农业体系。疫情期间,还供应农技、防疫等方面的辅导。温县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工具,对接全县规模经营100亩以上的栽种大户435户,覆盖面积达10万余亩;折衷全县农资门店配送车辆通畅证,确保农资配送到村落,知足庄家春耕需求……这些做法,建立农资点对点供应,不仅破解了农资流利不畅问题,还匆匆使了农资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根据农人需求有组织有操持地进行定量生产、集中采购、统一供应、送货到家。
今年,手机种地也成为新鲜事。在滑县西河京村落,科技日报遇见一个叫黄国兴的农人。他打开手机上的“农管家”演示,在“小麦做事”菜单里,耕种、浇地、打药、机收等一项项明码标价。农人选好项目一键下单,平台就将订单派送到做事点,照单作业。切实其实便是保姆式做事!
( 乔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