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山西的西北部,实在和陕北很靠近的地方,有一首叫做《芝麻油》的民歌,则是这样唱的:“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抽筋筋。
三天不见想去世个人,哼儿咳哟,哎呀,我的三哥哥……”

为什么要提这两首看似浑身搭不着边的民歌小调呢?由于这便与本文主题有关,那首随处颂扬的《东方红》实际上就来自这两首民歌调调。

传唱大年夜江南北的东方红 原来是这么来的 休闲娱乐

实在不论是陕北的《妹妹不放心》还是晋西北的《芝麻油》,唱得都是田头的小情调,搁现在来讲,那实在与港台盛行曲词是一样一样的。
当年晋陕的男人们便是哼着这样的小调,赢得了妹子的芳心。
而如今,大大小小的盛行歌手,也是唱着这般内容,挣着大把的钞票。

若无后来的抗日战役,这样的调调可能会长久地这般演唱下去。
可鬼子来了,男人妹子们便只好把儿女私情且放一边,先由安波等人重新填词,从情歌改成了一首抗日战歌《骑白马》:

“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嗨哟,打日本咱就顾不上……”

这改编之后的新歌,在山西叫《骑白马》,到了陕西则变成了《白马调》,虽然名字略有差异,但歌词曲调是差不多的。

这个时候,陕北某县正闹旱灾呢,一批穷苦农人向南移民,去开拓一座荒山。
自然个中便有领头的,瞅着民气不安,有的想家有的想媳妇,领头人便说了:“咱们在路上红火些,大家就不想家了。
毛主席领导咱穷汉翻身,咱就编个《毛主席领导穷汉翻身》的歌来唱吧!

这任务,听说便交给了小学西席李绵绮,这是个语文老师,不会谱曲却能填词将其改成《移民歌》,反正还是《白马调》的曲,换点歌词而已(另一种说法是李绵绮与后边提到的李有源一起写的歌词)。

而最初的演唱者呢,则是当时的移民模范李有源。
恰好这时候延安鲁艺秧歌队下来,途经李有源叔侄这边,坐在大炕上唠嗑那会,李有源便说:“我们为宣扬移民编了个歌。
”于是秧歌队员一边记歌、记谱,那叔侄俩就扯开了唱:

“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欢迎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
三山低,五岳高,毛主席领导有勋劳;边区办得呱呱叫,老百姓都颂唐尧。
边区红、边区红,边区地方没穷汉,有了穷汉就移民,挖断穷根翻了身……”

瞅见没,这实在便很有后来东方红的意味了。

但事实上,歌唱某一个领袖个人的征象,此前是没有的。
一贯到整风运动之后,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彻底确立,王稼祥、刘少奇这些人不断地谈及,这才逐步兴起了“毛泽东的旗帜”。

而听说,党史上第一首歌颂毛主席的歌,歌词出自张春桥之手。
那时他才20多岁,从上海来到根据地不久,被安排到张家口华北联大做宣扬科长,他便作词写了一首《毛泽东颂歌》,后来由《联络便是力量》的作者卢肃来谱曲,也传唱一时。

以是在1944年,一位姓陈的便将歌词和曲谱揭橥在《解放日报》上,后来又收进了一本《陕北民歌选》。
在一帮“文艺事情者”的整理之下,才终极变成了三段歌词的《东方红》。

而那位李有源,终极便完备取代其他人,终极成为了《东方红》的词作者,在文艺创作者代表大会发言,大谈:“我是若何编写《东方红》的?”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首枚地球人造卫星便以“东方红”为名)

自然不论真正的作者是谁?“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便在全党全军广泛传唱开来,直至今日犹为红歌第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