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苦人家走出的“公民歌手”

有源乳名“宁”。
祖父李燕斌靠租田种地、打零工坚持生活,家境十分贫穷。
李燕斌盼田地、盼茂盛,给三个儿子起的都是吉祥的名字。
宗子兴田、次子茂盛、三子兴玉。
茂盛也有三子,老大有财、老二有歧、老三有源。
为相识脱穷苦,李有源一家拼去世拼活地劳动,可城周围地皮贫瘠,天年好时,还能勉强度日,一遇灾年就得外出逃荒。

东方红有6个版本你都听过吗 休闲娱乐

1916年冬,母亲把十三岁的有源送到刘家沟外婆家。
他见人家的孩子在冬书房念书,就在母亲跟前哭闹着也要念书,母亲疼孩子,只好东挪西借,凑了一斗小米、一升绿豆、一斤麻油、一包火柴缴了学费,送有源到冬书房念书。
李有源学习非常刻苦,一个冬天就识了不少字,熟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书。
过了年,母亲见外婆家也日见窘迫,且缴不起学费,就把有源接回家,让他给家里放羊。
书房不能去了,可他还常带着书,有时用饭、走路也在看。
别人看过的唱词、说本他都当作教材读,就连捡到的破纸片,也要翻过来正过去地看。
村落南有个黑龙沟,沟里有水有草,还有庙,他常常去那里放羊,当羊吃饱喝足时,他就在庙堂里、地畔上、崖畔下抓紧韶光读书写字。

李有源16岁时,家里为还债,卖了一群羊,把仅有的五垧薄田也典了出去,一家人就靠租种城里两户张姓财主的二十五垧地过日子。
茂盛父子虔诚、老实、勤恳。
为了熬个好威信,交租时总是把谷子碾了又碾,簸了又簸。
财主家很满意,就让他们祖孙三辈一贯租种自己的地。

不放羊了,李有源就在家里种地干农活,冬天农闲时常到城里去掏粪。
城里有一所县立小学,李有源每次途经学校,听到琅琅书声,十分倾慕,就放下粪担子趴在窗台上听。
学校里有位老师叫张德华,是佳县㹀牛沟人。
张老师最喜好爱读书的孩子,见李有源每天都来教室外听课,十分冲动,就让李有源免费进教室旁听。
头几天,母亲见李有源早出晚归,就责问他:“人家的孩儿早早就回来了,你躲到城里做甚去了?”当他把旁听的事说出后,母亲不但不再责备,反而支持他。
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李有源就主动给学校做些烧水、扫院的杂活。
每年秋后,家里也给张老师送些土豆、萝卜、南瓜等。
这样,李有源又在县立小学读了四个冬天的书,成了村落里唯一有文化的人。
逐步地,他能看一些《水浒》、《三国演义》之类的小说了,并把书中的故事讲给村落里人听。
他常想,这世道真该有些行侠仗义、杀富济贫的豪杰才好。
可见到的井岳秀等一伙国民党匪军,都是些蝎子、蜈蚣一类的害人虫。
他们一闹腾,这陕北的山湾湾里就更没有穷汉的活路了。
李有源不仅自已读书认字,而且还尽力帮助别人学习, 1943年和1944年,他还在本村落教了两年冬书。

父亲李茂盛一贯住着弟兄们分家时分得的一孔接口子土窑,孩子们大了挤不下,就方案砌新窑。
父亲自己在村落边石坬上打了石头,又赶着一头小毛驴往回驮,毛驴驮两块,父亲背一块,经由永劫光艰费力动,六孔倒座石窑终于砌好了,东边两孔土窑也接上了石面子,可父亲却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
第二年春天,父亲咳嗽吐血,不幸去世,年仅四十岁。
此后,李有源一家的日子就更难熬了。
他和哥哥共同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也不能再去县城的学校旁听了。

家贫并未妨碍李有源对美好生活的神往和对文艺的热爱。
李有源是个纯朴的农人,也是个出色的业余文艺爱好者。
他爱画画、拉板胡、弹三弦,尤其爱好秧歌,是编秧歌的好手。
没钱买板胡,就自己动手做,没有材料,就把庙里的残喷鼻香头研成粉末,合上皮胶,代替槟榔做壳。
张家庄和邻村落屈家庄盛行闹秧歌,每年春节,秧歌队都要在本村落排门子,还要进城去扭。
李有源常常把生产、生活中看到听到的事编成秧歌词,交给秧歌队演唱。
他编的秧歌又新鲜、又顺口,因而深受群众欢迎。

打仗进步思想,创作爱国歌曲

1926年,佳县党组织建立。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1926年至1927年期间,一些在绥德、榆林读书的进步青年学生,利用县城集会,在街上张贴标语,散发传单,集会演讲,宣扬革命道理,戳穿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过。
李有源每次总要挤在人群入耳,从中受到了不少教诲。
1927年7月,中共佳县县委布告、国民党县党部主任委员杜嗣尧,以县党部的名义,在县城普照寺召开由共产党组织的全县农人协会代表大会,一伙反动分子到张家庄村落一带纠集一些无赖,企图毁坏大会。
李有源创造后就跑到城里,找到大会的组织者杜嗣尧、高光祖、高录孝、高录忠等,报告了情形,并和其他进步人士一起做瓦解事情,终于使反动势力解体,代表会顺利进行。

1929年,陕北大旱,颗粒无收。
为了度灾糊口,李有源赶着一头毛驴从佳县通秦寨驮盐去山西临县贩卖。
一次由于盐警刁难,他辩驳了几句,就惹出祸来。
盐警把税票撕碎,反诬他贩私盐,把一驮盐没收了,毛驴也被拉走了。
他恨阎锡山的盐警,恨国民党反动政府,企盼早日解放。
为了生活,他又给山西临县一家姓赵的地主揽工。
整天累去世累活,地主还嫌干活慢。
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常和别的长工唱《揽工调》:“揽工人儿难,揽工人儿难。
正月里上工尾月里满,受的是牛马苦,吃的是猪狗饭”。
这首控诉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陕北民歌,反响的正是李有源的情状,对他往后的民歌创作有很大的启示。

只管一家人长年艰费力作,但因家中人多,生活很难坚持。
在父亲茂盛在世时,二哥有歧已成家另过。
1934年侄子增明成家后,有源与大哥有财也分了家。
那时,李有源已有增堂、兰桂、兰芳、增霞四个子女,虽然日子仍过得十分艰巨,可佳县革命形势的变革,已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1934年10月,佳县县委在坑镇背沟村落召开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并在佳芦地区建立了小块革命根据地。
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全县100多个村落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地皮革命,斗恶霸地主,弹压了几个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没收了地主的地皮、财产,分给贫苦农人。
劳苦大众扬眉吐气、欢欣鼓舞。
这统统使李有源深刻地体会到,共产党领导确当局才真正是公民当家作主、为公民办事的好政府。
他根据这一形势编了一首民歌:

头次革命孙总理,蒋介石小贼吃便宜。

绽足剪辫第一功,他的革命没闹成。

二次革命毛泽东,民主精神才实施。

提高工农革命军,商学各界都欢迎。

(转抄自陕发[61]184号“省委报告”附:李有源创作的其他歌曲)

正当革命斗争进入高潮的时候,国民党调集5000兵力对佳县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
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下,佳县一片白色胆怯。
反动派在县城、通秦寨等地杀害了一些红军战士、共产党员。
李有源看到坏人专横獗、年夜大好人遭殃,心里愤愤不平,他恨透了国民党反动派,愿望有一天整顿他们。

为了歌颂毛主席,《东方红》出身

1935年10月,党中心、毛主席率领中心红军经由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李有源高兴地逢人便说:“毛主席到了陕北,咱们有救了,有指望了!
”他不顾危险,编民歌,夸毛主席,骂蒋介石:

毛主席领导咱红军,爬山涉水走长征,

救国救民打东洋,天下百姓齐称颂。

蒋介石,大坏蛋,不打日本打内战。

祸国殃民卖祖宗,做尽坏事罪滔天。

1936年2月,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八军北上神府,巩固扩大神府根据地东征抗日途经佳县,李有源参加了欢送队,听了红军的宣扬,亲眼看到红军威武雄壮、纪律严明,他打心眼里高兴,就编唱道:

毛主席来发号出令,刘志丹呀赴东征。

途经佳县不忘战,豪绅匪军皆败遁。

革命军人搞宣扬,刘志丹来是模范。

号召公民万万万,浩浩荡荡去抗战。

1937年,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中共中心与国民党当局商定佳县、米脂等五县划归八路军绥德防备区驻防。
中共佳县县委在驻军内秘密设立,对外称八路军政治部佳县民运股。
民运股的干部下乡开展减租减息民运事情,谁家穷,他们就进谁家的门。
李有源家的窑洞就成了党的干部常常活动的地方。
白天,他们一起扛上老镢头上山干活,晚上围在一起开会。
他们常常评论辩论抗日的意义,讲解革命道理。
李有源受到了党的直接教诲,切身体会到减租减息给穷汉带来的好处,对共产党、八路军的感情更深了。
他编了很多首歌,歌颂共产党和毛主席,如下列几首:

三山低,五岳高,毛主席治国有勋劳。

边区办的呱呱叫,老百姓颂唐尧。

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穷苦人翻身当了家。

毛主席领导咱闹革命,昔日牛马坐天下。

毛主席他一来,千年枯树把花开。

经由减租和减息,穷汉翻身站起来。

在抗日战役期间,李有源还编了不少秧歌剧,如《捉特务》、《种棉花》、《小女孩放哨》等,在佳县城乡演出很受群众欢迎。

1940年,佳县解放。
李有源怀着对美好生活的神往,编歌歌颂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亮光明

家家门前两条道,一条坏来一条好。

成本主义黑洞洞,社会主义亮光明。

1942年5月,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漫谈会上的讲话》揭橥。
7月,佳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县务委员会。
形势变了,李有源的创作不雅观也变了,他曾说:“旧秧歌总是唱些升官发财、荣华富贵的旧内容,太不合时宜,共产党、毛主席来了,穷汉翻身了,世事变了,就该当把秧歌的内容也改一改。
”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陕北的革命文艺发达发展,李有源的创作方向更加明确,创作激情亲切更加飞腾,创作活动更加生动。
这一年,他相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开了七八亩荒地,打得十来石糜谷,软糜子窝窝能管饱吃了,他从内心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这年,他合营当时的大生产运动,以亲自经历,编了两首新歌:

共产党好,毛主席好,他是我们公民的好领导。

一来就把生产搞,千年山上把荒掏。

毛主席是咱好领导

天圆地方太阳高,毛主席是咱好领导,

初来就把生产搞,亲自上山把荒掏;

身上背的大草帽,既能吃苦又刻苦,

他为公民把心操,一班同道都说好;

他的风致最清高,举动平和与人交,

老百姓亲爱犹如胞,他见百姓称父老;

不论男女和老少,难分轩轾与大小,

一律平等把书教,他是公民好师表。

(转抄自陕发[61]184号“省委报告”附:李有源创作的其他歌曲)

虽然编了不少歌颂党和毛主席的歌,但他总以为没有反响出广大劳动人民对党和毛主席无比热爱、无比相信的心情。
他曾用“唐尧”来比喻毛主席,可又以为不足确切,远远反响不出党和毛主席的英明伟大。
他一贯思谋着创作一首颂扬党和毛主席的好歌。

邻村落屈家庄有个秧歌伞头叫屈士才,和李有源是好歌友。
李有源曾写过一个条幅相送:“酒色财气四堵墙,大家都在里边藏,有人跳到墙头外,不是仙家也寿长。
”屈士才很器重,一贯贴在窑内墙壁上,还常常念给儿子们听。

1942年春节,屈士才带领屈家庄秧歌队进城演出,唱了一个秧歌,受到群众欢迎。
个中两句是:“毛主席好比一盏灯,照得百口明又明。
”李有源听后也以为线人一新,可他又想,这个比方好是好,但一盏灯只能照亮一个窑洞、一户人家,把毛主席比作一盏灯还不能反响毛主席的伟大。
晚上,李有源回到家里坐在油灯下,他若有所思地从头上取下帽子,往灯上一罩,窑里立时黑了下来。
他想,这么随意马虎就罩灭了的一盏灯能比作毛主席吗?他给侄儿子们说:“看我给咱编一个吧”。
他下决心要编一首更停当妥善、更好地歌颂毛主席的秧歌。

1942年初冬的一个清晨,李有源一大早起来,担着一付桶担进城。
当他快到县城时,忽然瞥见东方一片彤红,一轮红日从云层中磅礴而出,冉冉升起,照亮了佳县古城,照亮了陕北高原,照亮了祖国大地,照得他浑身暖洋洋的。
前些天,佳县县务委员会事务秘书兰川升帮助他学习,他创造兰川升的条记本上写着“东方红”几个字,本日,“东方红”的壮丽景致就展现在面前。
贰心里豁然开朗:毛主席不正是驱散阴郁,给公民带来光明、带来温暖的红太阳吗?把毛主席比作太阳是最好不过了。
两句秧歌词脱口而出: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想,佳县解放,穷汉翻身,有吃有穿,全凭了毛主席,要不是毛主席的好领导,哪有我李有源的本日,哪有广大贫苦公民的本日。
他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比热爱、无比感激的心情从心底涌出一句词:

他为公民谋生存,

他边走边想着第四句词,到县委门口时,忽见墙上贴着一条能干的大幅标语:“毛主席是中国公民的救星”,这恰好把李有源的心里话说了出来。
于是结尾句子有了:

他是公民大救星。

这天夜里,李有源负责地把白天想好的四句秧歌词写在麻纸上,他很满意。
可唱了几遍后,他又想:秧歌曲一样平常只在春节闹秧歌时才唱,如果配上民歌曲调,随时随地都能唱。
于是李有源为这段词配上了当地盛行的陕北革命情歌《骑白马》的曲调,又按照陕北民歌常用歌词中的一句或几个字作歌名的习气,把这首歌叫作《东方红》。

伟大颂歌《东方红》在陕北张家庄村落的土窑洞里出身了!

《东方红》 唱响全天下

1961年4月10日,呈报中心、西北局并刘澜涛同道的陕发(61)184号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员会《关于李有源的平生及其〈东方红〉的创作等情形的报告》中说“《东方红》歌曲,是李有源在一九四二年冬天创作的”。

1942年冬天,李有源编成《东方红》的时候,正是缴公粮的时令,为了宣扬缴公粮的意义,他又创作了《缴公粮歌》,用的是陕北革命情歌《大红果子剥皮皮》的曲调(现存李增正演唱的《缴公粮歌》录音)。
其歌词是:

叫老乡,仔细听,咱们都是些边区人。

要想保卫咱家乡,必须先要出公粮。

为什么,要出粮,老乡们大家想一想。

几年来的打日本,全靠了咱们八路军。

八路军在前方,辛辛劳苦打东洋。

咱们老百姓在后方,才能过着好光阴。

咱边区,再没害,救国公粮有多大(dài)?

和那友军比较来,咱们可是轻得太。

叫老乡,快缴粮,驴驮上来人背上。

喜乐陶陶缴公粮,千万不要搅粗糠。

仓库米,太宝贵,千万不要偷上水。

上水坏了仓库米,还是自己哄自己。

李有源的学习和创作态度一贯非常负责、严明而谦逊。
他平常不论是看报纸或听干部讲党的政策,总是收视反听,不懂就问,问了就写,每次进城,总是处处把稳,瞥见标语或广告,都要把它记下来。
每当他编出一首新歌,就把几个侄子叫来,先念给他们听,再让他们唱,问有什么欠妥,经由反复修正后,才向外传播。
李有源的侄子李增正有一付天生的好嗓子,是张家庄村落周围有名的伞头。
《东方红》和《缴公粮歌》编好后也首先交由李增正唱给村落里的群众听,大伙纷纭学唱。
1943年春节,张家庄秧歌队进城演出,李增正第一个演唱了《东方红》和《缴公粮歌》,是《东方红》的最早演唱者。
唱时把两首歌连在一起,先唱《东方红》,再唱《缴公粮歌》,即先唱党和毛主席的英明伟大,再唱其他事情。
《东方红》比喻准确、形象,措辞普通、朴素,曲调庄严、亲切,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唱出了劳动人民的共同心声,受到干部、驻军、师生、群众的热烈欢迎,很快就从县城传向屯子,在全佳县唱红了。

1943年冬天,边区政府号召群众到延安一带开荒种地。
县城附近的群众组成了一个七十人的移民大队,由屈增全任队长,自卫军排长李增正任副队长。
李有源根据移民的意义和好处又用《东方红》作首段,编了《移民歌》,鼓励他们南下开荒,努力生产。
其歌词是: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公民谋生存,他是公民大救星。

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

欢迎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

三山低,五岳高,毛主席治国有勋劳,

边区办的呱呱叫,老百姓颂唐尧。

边区红,边区红,边区地方没穷汉,

有的穷汉移了民,走到延安翻了身。

佳县城区两道河,人稠地窄石头多,

想要生产没地种,移民南下来开荒。

移民好,移民好,移民事情闹开了,

佳县出来延安跑,移民变工把山掏。

佳县移民走延安,一定要开南老山,

不过几年再来看,尽是一片米粮川。

孙万福,马丕恩,高克兰来郭凤英,

男耕女织是模范,咱们和他争英雄。

叫老乡,仔细听,移民开荒真光荣,

各州府县来欢迎,送了好多慰问品。

(此段是李增正根据路上的情形编的)

移民开荒真光荣,走到延安开山林,

打下粮食兑回来,有吃有穿好光景。

1944年春节过后,这支移民队在县城集中。
李增正在移民集中地教唱《东方红》和《移民歌》,歌声吸引了来佳采风的鲁艺文艺事情者马可等同道。
马可同道在《延安鲁艺生活杂记〈东方红的启迪〉》中详细阐述了他创造《东方红》,采访李有源、李增正的经由:

有一天,我们来到黄河边上的一座山城──葭县。
这儿靠近陕甘宁边区北部边疆,大都是丘陵地带,景象寒冷,地皮也较贫瘠。
因此政府号召公民组织起来“下南路”──到延安一带去开荒。
我们前往葭县的路上,已经碰到过好几支移民队。
旅途的末了一天,路程特殊长,到了目的地后,有些同道累得倒头就睡。
忽然,附近什么地方传来了一阵雄壮的歌声。
那是一支本地民歌,曲调相称亲切、新鲜。
我们循着声音找去,看到一个青年农人正站在一群老乡面前教唱: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公民谋生存,他是公民大救星。

这个教唱的青年名叫李增正,是一支正待集中的移民大队的队长(李增正本是副队长,此处作者误认为队长。
编者注)。
他说,这首歌是他叔叔李有源编的。
我们以为歌子的曲调淳厚动听,就把它记录下来,但当时想不到它会广泛流传,日后成了天下著名的一支颂歌──《东方红》。

第二天,我们在移民队出发的时候,看到了李有源。
那天,他带了一支新歌,特地从家里赶来交给侄儿,叮嘱他在路上教唱。
这支歌是鼓励移民安心南下,不要在路上想念家乡(移民在第一年多不带家眷)。
李有源的文化程度不高,只是在冬学里认了一些字,他把歌词写在一张粗麻纸上,从那不怎么屈服的字迹中,可以想象到写作时的艰巨情景。
那时候,我们学习群众的措辞还很不足,常常流露出知识分子的习气话和职业述语。
当时,我们对他的“创作天才”表示“敬佩”,相信他的“作品”会“推动”群众的“歌咏运动”……他睁大两眼,没有理解我们的意图。
在他看来,为了帮助政府做好事情,编些歌给大伙唱,是件天经地义的平常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因此,双方发言一开始,险些就僵在那里,幸而话题立时转到编写移民的秧歌剧上去,空气生动起来。
原来,李有源在生平的劳动和生活斗争中,凝聚了不少履历和聪慧,常以诗的措辞,迸发出饱满的政治激情亲切,他不仅作曲,也编秧歌剧。
他听了我们的秧歌剧“下南路”,坦率地提了一些见地,指出几处不符生活真实和政策精神的地方。

通过这次发言,李有源即是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生活知识、政策、剧作法和诗歌作法的课。
这是我们走出“小鲁艺”后碰着的最好的教员之一。

马可同道用一段动听的话结束自己的回顾:“可见劳动人民中间有数不尽的卓越的艺术天才,并非只有我们才特殊具有艺术的先天赋赋!
也可见艺术作品的提高,决不但是一些专业技能的加工,更主要的是连续深入思想改造。
得深入生活,客气学习民间艺术”。
著名音乐家马可和公民歌手李有源的这次会见被音乐界传为嘉话。

关于采访李有源、李增正,创造《东方红》的情形,著名音乐家刘炽曾经在一次漫谈会上谈:

……在采访过程中,李有源叔侄有时谈起他们编了一个移民歌,第一段词便是《东方红》,后几段是关于移民的词。
当时感到这方面的歌很须要。
在这以前只有《刘志丹》歌中的第二段,有歌颂毛主席的词,并且还有些浪漫色彩。
“毛泽东来势力重,他坐上飞机在空中,后带百万兵”。
当时根本还没有飞机。
另一首是鲁艺写的,没唱出来。
第三首便是《东方红》,对付《东方红》的第二、三段词是请张松林和公木同道填的。
在人们的演唱过程中,又给这个歌曲注入了新的生命。
在音乐上,没有增加新的音符。
后来由军乐团一演奏就更加雄伟、有气概了(见1977年6月陕西省文化局《陕北革命民歌选集》编辑小组编印的《陕北革命民歌资料选编》之《刘炽同道谈陕北革命民歌》)。

在马可采访李有源确当天,屈增全与李增正就带领移民队从佳县出发,经米脂、绥德等地,一起把《东方红》和《移民歌》唱到延安。
延安的文艺事情者陈伯林根据李增正的演唱作了记录,把《东方红》作为《移民歌》的第一段,连同曲谱,揭橥在1944年3月11日的《解放日报》上。
揭橥时的标题是《毛主席领导穷汉翻身》,并把“东方红,太阳升”一句写作“太阳升,东方红”。
《东方红》很快在边区各地传唱开来。

马可等鲁艺文艺事情者回到延安后,也把采访李有源、李增正,创造《东方红》的过程讲给延安的同道。

1945年4月,党中心在延安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依据李有源的《东方红》和《移民歌》(《东方红》和《移民歌》本是李有源编的各自独立的两首歌,因李增正把这两首歌连在一起用同一曲调演唱,当时解放日报即把《东方红》纳入《移民歌》,作为《移民歌》的第一段词刊登)改编成混声合唱《东方红》,1945年5月13日晚,由联政宣扬队的欧阳山尊、李丽莲、西虹等八位同道在中心党校礼堂正式演唱。
他们演唱的《东方红》共四段词,第一段词是李有源编的《东方红》原词,其他几段选用《移民歌》中的一些词作了小改。
1945年9月5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了联政宣扬队演唱的《东方红》。

1945年9月,60余名鲁艺师生组成东北文艺事情团,随着干部大队从延安出发向东北进军。
途中,大家轮番歌唱《移民歌》第一段(即《东方红》),还顺势自编一些新词接着往下联唱。
10月尾到达沈阳,公木等同道根据行军途中大家反复唱过的歌词把《东方红》整理成四段,11月在沈阳剧院正式演出。
第四段词是歌唱东北民主联军的。
不久往后,撤销了东北民主联军番号,这段词便没人再唱了。
这样就形成了后来广泛流传的三段词《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公民谋生存,他是公民大救星

毛主席,爱公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

为了培植新中国,领导我们向提高。

共产党,象太阳,照到哪里那里亮。

哪里有了共产党,那里公民得解放。

《东方红》在流传过程中,群众也作了些恰当的修正。
如歌词中的“谋生存”三个字,从当时李有源自己的想法和全体形势来说,是对的;但是,党和毛主席领导革命的目的,不仅是为公民谋生存,而且还要为公民钻营更大的幸福,为实现革命的伟大空想--共产主义而奋斗,加上后来全体革命形势的发展,往后有人便把“谋生存”改成了“谋幸福”。
李有源也曾经说:“这样改,比原来的更为恰当了”。

潜心创作 赤色情节

此后,李有源又编了不少反响群众生产、生活,宣扬党的方针政策的歌词:

狼尾谷

狼尾谷,雀不尝,风不磨,毛又长,

日月大,宜栽种,穗穗肥,颗颗大,

摇摇摆摆象个狼尾巴。

(此歌创作于1944年,转抄自陕发[61]184号“省委报告”附:李有源创作的其他歌曲)

田舍十仲春

正月里,正月正,大家欢快贺新春。

秧歌打扮工农兵,商学各界齐欢迎。

仲春里,刮东风,大家互助来变工。

两支耩子耦而耕,各处吆喝叱牛声。

三月里,桃花红,生产卫国公民军。

棉花利大要多种。
穿衣用饭不求人。

四月里,农事忙,养蚕种地育猪羊。

男耕女织生产忙,才能过着好光阴。

五月里,五端阳,各种水果全结上。

南方麦子早收割,北山夏田快能尝。

六月里,热难当,变工锄地要加强。

两天能作三天活,三年要存一年粮。

七月里,秋风凉,吆牛赶脚贩猪羊。

纺花织布利甚多,买卖交通生产忙。

八月里,月正东,各样庄稼全长成。

政府召开劳模会,广选各种展览品。

玄月里,九重阳,男女老少秋收忙。

早收早打早入仓,不要丢了一颗粮。

十月里,景象凉,儿童快入冬学房。

组织男女把报读,三年两年灭文盲。

十一月里水冻冰,政府公粮要完成。

土业评产最公正,合理包袱农税轻。

十仲春里一年整,各种事情要完成。

贴上对子挂明灯,破除迷信迎新春。

(转抄自陕发[61]184号“省委报告”附:李有源创作的其他歌曲)

1945年抗降服利,李有源万分激动,又编唱了:

八年抗战凯歌扬

全国公民斗志强,八年抗战凯歌扬。

歌唱领袖毛泽东,歌唱伟大共产党。

八年抗战凯歌扬,天下公民大欢唱。

得道多助是天理,正义凯歌连宇响。

1947年3月,蒋介石、胡宗南调集23万兵力反攻袭击陕甘宁边区。
8月16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心领导率领中心计心情关和中国公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来到佳县。
8月17日胡宗南匪军尾随而至,陵犯佳县。
李有源一家积极投身到保卫家乡,消灭胡匪的斗争中:大儿子增堂身强力壮,去抬担架;儿媳妇针线活好,就让她做军鞋;二儿子增光还小,就让他割草喂羊,他对增光说:“把羊站得肥肥的,好慰劳解放军”。
他自己则不顾安危,冒着炮火给战士们送水送饭。
期间,他还编唱民歌动员群众增援前方:

定把胡匪消灭光

胡宗南,马鸿逵,杀害公民真强盗。

别看他们逞凶狂,过不了几天就晦气。

子弹飞,枪炮响,子弟兵赤脚电影上沙场。

公民的军队公民爱,快做军鞋送前方。

你做底子我纳帮,军鞋做得硬棒棒。

亲人穿上跑得快,定把胡匪消灭光。

1950年农历4月,李有源到马家沟当乡文书。
虽然参加了事情,可他仍旧保持着艰巨朴素的劳动人民本色,穿的还是粗布袄、便纳底鞋,吸烟用的是当时该乡乡长郭彦兴送的一根长杆子椿木旱烟袋,帮助群众下地劳动总是挽着裤腿光着脚,问他吃什么,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钱钱饭煮土豆便是好饭。

1950年夏,神泉区撤消,马家沟乡从神泉并入乌镇区。
8月,李有源调到乌镇区第五乡当川寺乡当文书。

李有源很关心学生的学习、发展。
在马家沟时,马成义等小学生,学习好,又爱唱歌,李有源在事情之余常弹着洋琴教他们唱《东方红》。
1950年,乌镇区召开国庆万人大会,李有源与马家沟小学老师闫如宗商量后,推举马成义在大会上代表学生发了言。

1950年,李有源以《东方红》作者的身份参加了绥德分区召开的首次文艺事情者代表会议。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同等欢迎他为文代会编唱一个秧歌。
他稍加思虑,随口唱道:

公民的江山切切岁

公民高,公民贵,公民参加文代会,

公民的见地最宝贵,公民的江山切切岁。

歌声一落,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大家都非常佩服他即兴创作的能力,说他不愧是《东方红》的作者。
会上,绥德《大众报》秦朋(常天禄)采访了李有源,撰写揭橥了《名歌〈东方红〉作者—李有源》。
在这次大会上,李有源得到了“公民歌手”奖旗。
李有源十分器重党和政府给自己的名誉。
农历11月尾,他开会回来走到吕家坪女儿李增霞家,拿出奖旗给大家看。
增霞见父亲很高兴,便接过奖旗逗笑说:“这面旗红红的,恰好给我孩儿做年夜氅”。
李有源一把拿过奖旗说:“嗳,这是政府给的名誉!
”见他那负责的样子,众人都大笑起来。

1951年尾月,乌镇区在乌镇小学演习基干民兵,出操刚回,溘然大山崩塌,压塌了窑洞,许多民兵被压在里面,抢险中,大山第二次崩塌,眼看被压民兵已无生还希望,家属哭天喊地,感情激动。
李有源与其他区乡干部、公安干警一起组织群众清理塌方,挖掘被压的民兵,稳定群众感情,稳妥地处理了善后事宜。

1952年冬,李有源参加了省文联召开的陕西省文艺创作者代表大会,他与著名墨客王老九、著名陕北说书艺人韩起祥、民歌大师张天恩、文艺事情者杨兴等人多次交谈创作履历。
大会期间,李有源口述了自己创作《东方红》的过程,由当时的绥德文联秘书尚爱仁(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原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整理成《我是若何编〈东方红〉的》发言稿,刊登在会刊上,后被《光明日报》转载。
由于创作《东方红》的巨大影响,在这次大会上他得到了奖章和奖金。

这年冬天,为了使广大贫下中农不但在政治上翻身,而且在文化上也当主人,政府号召利用冬闲韶光开展识字扫盲运动。
李有源就在当川寺村落办了一个图书馆,还办学习班,组织村落民识字、学文化。
他亲自给村落民上课、教字,还专门编了一首歌:

革命胜利文教开,广选民间艺术才,

大家争献创作品,个个登上文化台。

李有源边事情边努力学习,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他识字多,会古文,群众称他“活字典”,可他仍很谦逊。
一次他为乡长写了一个报告,乡长说难懂,他就向正在当川寺乡下乡的县委宣扬部长李文光搜聚见地。
李文光说:“你的文章写得很好,但你写的是文言文,现在一样平常人看不懂,你改成口语文就好了。
”李有源客气肠接管了见地,重新写了报告。

李有源善编顺口溜,能随机应变,出口成章。
有时为了调节气氛,他就编些轻松的段子,逗人发笑。
有一次,区上的干部去县城开会,途经马家沟,同行的另一个乡文书马成乐的婆姨正站在自家大门前,李有源随口说道:

双辫辫,燕尾巴,你的男人马成乐,

上县开会忙事情,本日晚上不回家。

逗得众人大笑,几十里的山路就在轻松的谈笑中走完了。
事情中,他还给干部编一些段子,生动气氛,如:

八月里,秋风凉,干部想了孩的娘,

有心回家寻衣裳,事情忙得顾不上。

李有源一向热爱毛主席,推戴共产党,他写的民歌《公民推戴共产党》在1952年9月3日的绥德《大众报》上揭橥,其歌词是:

公民推戴共产党

光辉残酷太阳星,越照真理越显著。

红旗高高挂天空,天下永久得和平。

共产党,领导好,经济培植像海潮。

四通八达开车道,各处盖起幸福桥。

封山育林修梯田,深沟打坝漫平园。

双手创造新天下,只靠劳动不靠天。

条条大路通北京,道道流水归海洋。

群星闪闪向太阳,公民推戴共产党。

1953年春,为了增加粮食生产,政府号召治沟打坝,大搞农田水利培植,李有源又编了《打坝歌》,合营运动,鼓励群众:

毛主席有操持,征山治沟好办法,

山里梯田沟里坝,将来要实现机器化。

高山远山森林山,近山低山花果山,

沟壑打坝聚九潭,山沟一片米粮川。

这一期间,李有源的创作非常生动,他的好些作品由时任乌镇区宣扬委员的柴汝范同道(原佳县县委宣扬部长)寄往绥德分区文联和报社,如《打坝歌》寄出后还在绥德《大众报》上揭橥。

1953年5月往后,李有源从当川寺乡调到郭家圪崂乡当文书。
这年10月,李有源收到了日本西宫市“虹之会合唱团”的黑泽正之方等十九人寄来的一张他们演唱《东方红》的照片和一封激情亲切洋溢的信,信中说:“在迢遥的日本,能将你的精良歌曲作为我们勤恳大众的歌曲来歌唱,这真是我们欣喜非常的事。
‘东方红,太阳升’,这不仅是中国公民的歌曲,我们想:这也是全天下劳动人民的歌曲……”

1955年4月,李有源到县城治病,住在城内高高山侄女半子韩云家,治了二十多天仍不见效。
奉养他的女儿增霞以为再忌口已无必要,就问父亲想吃点什么。
李有源说想吃猪肉。
当女儿从街上买回猪肉时他已肝晕厥。
5月10日,李有源因肝硬化腹水在张家庄家中不幸逝世,结束了他光辉的创作生涯,时年53岁。

李有源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永久活在公民心中,他的精神永久勉励着我们。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卫星反复向地面播送《东方红》乐曲。
《东方红》,这首唱遍全中国,传遍全天下,深受中国公民和天下劳动人民喜好的伟大颂歌,以它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把我国公民联络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周围,在我国革命战役年代和社会主义培植期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必将代代传唱,永放光芒。
必将代代传唱,永放光芒。

本文源自于榆林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