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5日讯 夜幕降临,镶嵌在村落域内的路灯一字儿亮开,村落民三五成群在路灯下聊家常,孩童们则在刚刚硬化的户户通道路上撒欢玩耍……面前这统统,是安丘市凌河街道南郚村落的一幕。
“南郚村落能有本日,多亏了我们的好布告!
”提及村落里这些年来的巨变,村落干部李淑国侃侃而谈,边走边先容他们村落支部布告干得一桩桩好事,而李淑国口中的这位好村落支部布告便是现年63岁的李星奎。
左一为李星奎
据先容,李星奎当过工人,干过民营企业老板,上世纪90年代,他便是远近有名的“有钱人”。没人能想到,在奇迹辉煌腾达之时他会回到村落里,当起了村落干部。
早在30多年前,李星奎曾是安丘化肥厂的一名正式工人。1983年他辞职创办了电讯器材厂和水泥预制品厂两家企业。1990年承包了潍坊水泥厂的质料车间,开始了新的创业进程,几年后,他把百口搬到了潍坊市区安家落户。但是在1997年,村落里6名老党员干部代表到潍坊找到他,请他回村落带动村落民发展致富。
而此时的南郚村落,村落集体背负着160多万元外债,村落里班子懦弱涣散,干群关系反面,全村落的发展陷入了极度的困境。理解李星奎经历的村落民们希望他能挑起南郚村落这副重担,带领全村落人渡过难关。
“还能说什么呢!我不顾妻子、家人和同事的反对,毅然低价处理掉自己的住房和工程举动步伐,百口搬回了南郚村落。”李星奎回村落后先后拿出家里的30多万元积蓄,并多方张罗资金500多万元,对已经7年没有整修的道路进行了硬化;为村落里新上了一台变压器,彻底结束了常常停电的历史。
两年后,李星奎全票当选村落党总支布告兼村落委会主任。为办理当地牛蒡、大姜的加工发卖问题,他筹资1200万元建起民营经济发展区,吸引了大批外商投资建厂,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全村落农大家均纯收入达8000多元。
村落民的收入高了,办理生活问题又成了李星奎的心头大事。南郚村落的东南角居住着百十户人家,多少年来,由于受河道的阻隔,这里的村落民出出进进都要绕道多走4里多路。李星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自己拿出1000多元钱买来水泥和石料,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责任出工,半个月就筑起了一座便民桥。村落庄三面山岭环抱,岭地面积占了很大比例,由于浇不上水,产出效益较低,但是村落西就有座大水库,但输水上山须要钱,而村落里缺的便是钱。为了把“靠天田”变成了水浇地,李星奎开始四处奔波,并很快争取到了10多万元扶持资金,建起一座高质量的提水站,将水库的水通过地下管道引上了1500多米外的东山,彻底办理了800多亩岭地的浇水难题。村落民给这座提水站命名为“富民提水站”。一不做,二不休,他又东取西借,凑了4.6万元钱,将原来已经报废的南山提水站重新修整好,扩大水浇面积1000多亩。
村落庄发展持续向好,但李星奎的家境却是每况愈下。2001年,妻子确诊为小脑肿瘤;2005年,妻子又得了严重的脑血管病,瘫痪在床;2008年,妻子与世长辞。重压之下,他的视力急剧低落,几经就医诊断治疗,奏效一样平常,如今几近失落明。
只管视力几近失落明,但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垮李星奎。现在,李星奎不管走到哪儿,随身都带一个录音笔。熟习他的人知道,这便是老李的“眼睛”。“我看不清,老少爷们反响的问题、提的见地建议,我得录下来,回去逐步琢磨。”
“只管村落里主干道硬化了,但村落民家门前的道路还都是土路为主,村落民依然难以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窘境。”今年,李星奎又给村落民办了一件大事。他张罗资金480万元,在没向群众摊派一分钱的情形下,将村落内总长2万米、面积达6万余平方的所有小巷全部进行了高质量的硬化,路两侧全部装了路灯,栽植上了好看的花草树木。李星奎说,虽然自己看不清,但是不能让村落民走夜路。屯子经济发展了,生产环境要改进,生活质量要提高,这才是发展的目的,也是自己当年从城里回到村落里的动力。
不少当年与他一块在外创业打拼的民气疼他,不理解,关怀地问:“老李啊,你为村落里操心劳累多年,眼睛都累坏了,图个啥?”他总是回答:“一名共产党员,大家的信赖便是最大褒奖。只管这些年我家发生了一些变故,但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星奎的眼睛看不见了,但南郚村落不能没有他,全村落人都是他的眼睛。”原村落党支部布告、现年近八十的李治文说,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星奎与党员群众并肩奋斗,“感情深着呢!
”
如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南郚村落前后荣获山东科技兴农示范单位、潍坊市前辈基层党组织、安丘市文明村落等名誉。李星奎也前后被付与安丘市精良党员、劳动模范、冲动安丘人物,山东省新屯子培植功绩人物、道德模范、齐鲁明星村落布告等名誉。
闪电新闻 周明秀 通讯员 刘京富 潍坊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