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考。

险些每个人家里,都有几本《十万个为什么》。

抖音上出现10万个怎么回事 休闲娱乐

初版于1961年的《十万个为什么》,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科普图书品牌,被誉为“共和国来日诰日的科学基石”,六个版本累计发行量已近2亿册。

《十万个为什么》 评分9.1

最近,这套陪伴新中国青少年景长的国民科普读物在出版60周年之际,正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连续护航每一颗好奇的心。

昨天(12月15日)起,抖音联合《十万个为什么》出版方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十万个为什么”系列短视频,浩瀚院士教授、科普机构、科普事情者共同参与。
《十万》丛书“大科学家做小科普”的理念,在当下以一种最合乎时宜的办法传承了下去。

15日,周群、脑洞老爸、虫小绿等科普达人在“十万”系列等分享知识

未来一年内,丛书编委更将亲自“了局”,携手抖音科普达人等百位知识创作者,将第六版《十万》的数千条问题全部视频化。

第六版《十万》分册主编汪品先院士已率先在抖音开始了知识科普。
“短视频非常有效,我算是体会到了。
以为你就跟这么多人在一道发言。
”汪院士说。

“面向未来,我们要以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心态,拥抱新时期。
”少年儿童出版社党委布告、社长冯杰在 @十万个为什么 官方抖音账号上说。

最新的第六版《十万》丛书一共18卷,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古生物、医学、建筑”等十几个版块,总字数也达到600万字。
这套踏实的大部头精装版官方售价980元。

但在数字时期,厚重的书页转化为跳动的比特。
方寸屏幕里建构出一个个动态的奇妙天下,每一个青少年和大孩子都可以随时随地探索科学的“信息流”。

为了新中国的“求知欲”

已无法统计多少人是读着《十万个为什么》终年夜的了。
它是浩瀚青少年的科学启蒙,也是“大孩子”们的“童年回顾”。

据中科院先容,1956年,国家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少年儿童出版社也很受鼓舞,想为孩子们出一些科普好书。
最初定位为儿童读物的《十万》,于1961年6月1日儿童节时在全国各地上市了初版,轰动全国图书市场,3年重印11次。

《十万》不仅成为最热门的青年读物,一些政府事情职员也建议全国青年干部“每个人都要从中学点知识”。
周恩来总理也很喜好《十万》,在他的车里放了一套顺手翻阅。
很多老师还把这套书作为讲课的参考材料。

初版共收录了1484个“为什么”,总计105万字。

1961年 初版《十万个为什么》

到了1964年出版的第二版,仅仅是审稿人,就网罗了各个领域的大家——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茅以升……销量也达到了四千万册。
均匀每100名中国人里,就有约有6个人拥有一本。

少儿社科普读物编辑曹燕芳回顾,上世纪80年代初,她碰上过好几位大学毕业生,对她充满感激,说是靠着读《十万个为什么》在规复高考时考上了大学。

此后,《十万个为什么》又出了好几版,每一版的内容都与时俱进,修正迂腐的科学认知,增长富有时期性的“新问号”。

1980年 经典的第四版《十万个为什么》

1999年的“新世纪”版涉及50多个学科,3000多个“为什么”,总计300余万字,个中三分之二的内容都有“刷新”,新增了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基因科学等最前沿的科学知识。

最新的第六版《十万》于2013年首发,个中九成以上都是全新内容,不少分卷100%更新。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

威信、系统,是最新版《十万》的特色。
科学家“总动员”参与编撰,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能协会主席韩启德任总主编,21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担当分卷主编,110余位两院院士、700多位来自天下各地、各个学科的科学家与科普作家共同参与,这在我国科普出版史上是空前的。

“都是一线科研领头人,放下手头很多事来做这件事。
”中科院院士、《海洋》卷主编汪品先教授说。

找到科普“最优解”

为了适应、利用新媒介,总主编韩启德强调,最新版冲要破图书的单一模式,努力打造一条以“十万个为什么”为核心品牌的科普家当链。

于是,“十万个为什么”正走在品牌化的道路上,一条涵盖图书、期刊、报纸、电子出版物、网络平台、微视频、动漫、科技活动的科普家当链正在逐渐形成。

2018年起,“十万个为什么”舞台剧在全国巡演,2019年“十万个为什么”App教诲产品上线。
今年8月,少儿社还推出“十万个为什么·好奇问宇宙”科学艺术展。
主理方先容,“十万”希望实现传统科普与多样化的艺术传播表现形式之间的领悟创新。

“十万个为什么·好奇问宇宙”科学艺术展

因此,克意创新的《十万个为什么》和日活用户超6亿的抖音联手,拓宽科普路径和形式,无疑是碎片化、视象化时期的科普“最优解”。

从一个细胞的分裂,到一颗白矮星的形成,运动中蕴含着科学的奥秘。
为了让知识更形象,第六版《十万》精选了7000张插图。
但短视频给了科学家和科普事情者们更加灵巧的知识呈现办法。

这个月来,刚刚“上岸”抖音的“十万个为什么”账号已开设了数场直播。
少儿社约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环球硫元素代表人姜雪峰、复旦教授卢宝荣等科学大咖,在线回答网友们的“为什么”。

为什么大蒜那么臭而喷鼻香水那么喷鼻香?姜雪峰在直播里先容,硫乙醇是天下上最臭的分子,在500亿个空气分子中,只要有一个硫乙醇分子,大家就能感知到臭味。
但是,硫不仅仅是臭的,有时反而是“喷鼻香”的。

人体中也有硫元素吗?硫有哪些浸染?直播中,姜雪峰教授还回答了不雅观众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

卢宝荣教授则在直播间向抖音网友们科普水稻是什么、水稻的来源和用途,以及未来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一张张水稻的照片,引领不雅观众探索一粒稻米的前生现代。

“好奇心是人类的基本特质,没有好奇心就发展不到本日。
”在直播一开始,卢教授就谈起了《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以及好奇心的主要性。

连中国第一艘载人深潜器“蛟龙号”的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也做客十万的直播间,向超过2万名网友讲述“海洋深潜难在哪里”的问题。

抖音与少儿社联合发起“十万分好奇”活动,号召科普知识领域的作者解答青少年的“小问号”。
优质内容以“十万分好奇”专题形式,在青少年模式内呈现。

一贯以来,不少声音感叹现在是个“娱乐至去世”的年代。
有人以为,永劫光沉浸在社交媒体中,除了快乐,彷佛什么都没有得到。

然而,在抖音上和有益又好玩的内容相遇,实在并不难。

抖音一贯在知识领域发力。
近日发布的《2021抖音自然科普内容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自然科普类视频累计播放近330亿次,7亿人次为干系作品点赞,短视频成为自然科普内容的主要传播形式。

随着自然科普内容的走红,大批专业又有趣的科普创作者开始受到关注。
据先容,过去一年,抖音万粉以上自然科普账号同比增加107%。

视频化,是未来科普教诲的王道。
抖音平台除了让知识变得有趣,还愈发重视科普的威信性。
抖音的青少年模式的“十万分好奇”内,专业的科学大咖、学者和科普事情者直接分享一手的知识,还和用户亲密互动,解答更多的“为什么”。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精准科普”方面抖音也走在前列。
短视频科普的另一个上风,是根据年事段精准推送。
无论是5岁以下的儿童还是18+的大孩子,在“十万分好奇”里都能刷到定制化“知识流”。

哪儿那么多“为什么”?

干嘛要知道这些?能让我考更高的分数吗?能让我事情的KPI更高吗?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这些问题很难回答。
抖音“十万分好奇”专题中,有“为什么微波炉可以加热食品”这种问题——我都会用微波炉了,还要知道它是怎么加热的吗?

当然,大可搬出“无用之用”这种说法。
但这到底是无奈的辩白还是深刻的哲学,真的是仁者见仁。

不过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殊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宝荣在抖音分享稻米知识时,坦言说“我是《十万个为什么》虔诚粉丝,从小读着这本书终年夜。

现在的《十万》卖力人、少儿社副总编洪星范也回顾称,他是“第三版《十万》的小读者。

大概“有什么用”这种问法从一开始就偏离了主题。
一个奇怪的想法、莫名的冷知识,都可能成为一个铺垫,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改变人生轨迹的走向。

可能根本就不用授予这些“为什么”以意义,由于求知天然便是内心深处的希望。
创造自己“不再好奇”的那一刻,便是生活“灵韵"消散的时候。

不少人都问过,《十万个为什么》里的问题到底有多少个?实在远不到10万个,第六版的《十万》一共收录了4000多个问题。

最初,少儿社借用了苏联科普作家伊林的作品《十万个为什么》(One Hundred Thousand Whys)的书名。
俄语里,“十万个”也并非实数,是用以形容数量之多,象征着人类如野火般的求知欲。

1938年苏联《十万个为什么》作者:伊林

这或许便是抖音推出《十万个为什么》系列短视频的初衷。
第六版《十万》中的几千个“问题”将在一年内实现视频化。
这种科普创新,更搜集了各个学科的威信和垂直领域的专家,打造一个液态的“为什么”问题库,不断丰富着这个国民科普IP的内容,为每一个青少年和大孩子贡献刷不完的“知识流”。

愿你对这个奇妙的天下永久充满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