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桥

普甸村落和乌刀村落是两个彝族聚拢的山区自然村落,分别从属高大乡的五街村落委会和不雅观音村落委会统领。
自古以来,两个村落的彝族群众交通闭塞,出行只能经高大河上的铁索桥通畅,不仅给群众带光降盆生活的不便,还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栽种出来的农产品无法运出去,两个村落的群众始终在穷苦线上挣扎。
党和政府脱贫攻坚政策似东风化雨,给两个村落的彝族群众带来了希望。
通过在河两岸架起水泥桥,并铺筑硬化了通往进村落的路,把家当引进来,让农产品运出去,昔日偏远的穷苦山区村落,如今成了远近有名的“世外桃源”。
多数人家建盖起新居,农大家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前的3150元,增加到2020年的14766元,各种私家车也落户山区平凡人家。

云南通海一座桥联起两个山区村的脱贫致富路 汽车知识

铁索桥

桥建起来往后,留在普甸村落和乌刀村落前的两座铁索桥,已经成为村落民们的乡愁影象。
曾经在扭捏的铁索桥上走出去上学的小伙,如今已驾驶微型汽车,通过这座联通外界的桥梁,将农产品运出去,奔向脱贫致富路。

铁索桥

如今,两个山区村落因桥而富、因路而兴、因河而美。
普甸村落民朱学武一家,同其他村落民一样,不仅摆脱了穷苦,而且还购买私家车从事农产品经营,小康致富路上不掉队。

近年来,通海县全力推进村落庄道路“村落村落通”培植,逢山开道、遇河搭桥,将公路修到每个自然村落门口,并因时制宜履行路面沥青或水泥硬化、路边绿化美化,完善“四好屯子路”助推村落庄振兴。
到目前为止,全县9个州里(街道)、69个村落(社区)、360个自然村落全部铺通柏油路或水泥路,实现了村落庄道路“村落村落通”。

通海县融媒体中央 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