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培植 打造一流育情面况

县区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培植,推动教诲向纵深发展

内外兼修梅州梅县区致力打造一流育情面况 汽车知识

加强校园文化培植,优化育情面况是提高教诲传授教化质量的主要路子,校园文化环境与学生本色培养密切干系。

近年来,梅县区大力推动教诲均衡发展,培植新学校、增加新学位知足社会需求,并逐步缩小城市与屯子的教诲资源差距,使得梅县区教诲的硬件条件得到改进。
在此根本上,梅县区在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方面下功夫,不断创新教诲方法,提倡特色办学,以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本色。
“好的学校要‘内外’兼修,既有好的硬件举动步伐设备,又要有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
”梅县区教诲局干系卖力人说。

传统文化进校园之端午节实践教诲活动在梅县区扶外小学举行。
受访者供图

“争取让每一壁墙会‘说话’,以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诲,熏陶情操。
”梅县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如今,走进梅县区的各所学校,精心设计的校园空间、经由艺术处理的角落,处处都能感想熏染到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创新办法▶▶

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

梅江河边,上世纪二十年代由爱国华侨捐建的梅县区扶外小学(原“万秋小学”)悄悄矗立着。
走进这座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秘闻深厚的校园内,从教室到走廊,随处可见书法元素点缀个中,当代化传授教化楼与之相得益彰,衬托出校园的宁静和儒雅。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梅县区扶外小学校长吴海燕先容,2015年,学校对校园文化进行了重新建构,开始在校园内加入书法元素,将书法文化打造为学校独占的校园文化,希望能让每一个学生每时每刻都受到精良传统文化的熏陶。

位于该校综合楼一楼的字画园占地50多平方米,是该校师生日常学习书法、展示书法、欣赏书法的场所。
吴海燕先容,展示在校园里的书法作品会定期进行改换,让学生在教室内外都能感想熏染书法艺术之美,接管传统文化的熏陶。
此外,学校还专门设立了2个书法专用教室,充分践行学校“一笔一划写字,一言一行立德”的育人理念。

梅县区扶外小学将字画园打造为师生日常学习书法、欣赏书法的场所。
何苑妮 摄

梅县区扶外小学副校长李浩见告笔者,目前,该校以“1+15+1”的书法传授教化模式开展书法传授教化,即每周上好1节书法课,每天15分钟书法练习,1节书法兴趣班辅导课。
“学校通过对本校老师进行培训,同时外聘书法老师来办理师资问题,学校还和梅州市硬笔书法协会合作,作为协会的培训基地,确保书法课程顺利开设。
”李浩说。

书法特色课程是扶外小学开展德育教诲的载体之一。
一贯以来,扶外小学将本色教诲摆在主要位置,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据先容,该校近年来多次举办百人硬笔书法现场大赛,在传承经典中创新办法,让学生在书写中感想熏染正能量。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书法比赛,由各班选派在选拔赛上表现突出的学生参加。
当轻缓动听的古典音乐响起,学生们坐姿端正、握笔规范、神色专注,存心书写每一个笔划、每一个汉字,在汉字中感悟做人的道理,这便是学校想要达到的传授教化效果。
”李浩说。

近年来,梅县区扶外小学开展了多场百人硬笔书法现场大赛。
受访者供图

一撇一捺悟文化,一笔一画冶情操。
今年,梅县区扶外小学被评为“省中小学艺术教诲特色学校”“梅州市书法特色学校”。
近四年来,该校约有70逻辑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各级各种比赛中获奖,个中得到省级以上奖项的有34人、获市级奖项8人、获区级奖项28人。

与时俱进▶▶

用特色教诲寓教于乐

走进雁洋镇叶剑英红军小学,一栋栋当代化传授教化楼拔地而起,课室内配备了全新的桌椅、传授教化一体机等。
溜达于校园,内部道路干净整洁,不远处,是该校刚刚落成的德育基地,分为剑英厅、苏区厅、国防教诲厅、客家文化厅四大区域。

作为全国百所红军小学之一,叶剑英红军小学自建校以来就以传承红军精神为义务,将赤色教诲列为学校教诲特色的发展方向,依托丰富的赤色资源,努力把学校培植成为传承红军精神的赤色教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诲基地。

“不仅要办好教诲,更要办特色教诲、高质量教诲。
”叶剑英红军小学校长肖任泉先容,2019年底,“叶选基科学实验室”在学校落成并举行“科学文化进校园巡讲”活动,引入电子北斗卫星吸收机旗子暗记解析设备、激光雷达定位车、工业机器臂、履带月球车等当代化科技传授教化设备,这是传统老校与时俱进的一个表现。

文化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须要宏不雅观的引领,更须要日常场景的点滴汇聚。

正是看到这一点,梅县区各所学校都在环境文化上做足功夫。
在环境文化培植中,对一草一木、一字一画进行负责推敲,对每一个空间精心设计,对每一个角落进行悉心处理,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这样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喜好校园,在东风化雨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转不雅观梅县区较为“年轻”的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在建校之初就确立了光鲜的外语传授教化特色,在校园文化培植的过程中,该校环绕这一特点,推出外语文化节等“四大品牌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外语主题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外语的激情亲切,提高学生本色,帮助学生开阔国际视野,营造了浓厚的寓教于乐的外语学习氛围。

“每所学校都有其自身长期形成的传统,有其分外的文化沉淀,在校园文化培植中要避免‘通盘否定’式的大拆大建,要让校园理念和历史也参与到文化培植中来。
”梅县区教诲局干系卖力人表示,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标识,让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主要一步。

细处动手▶▶

以文明之光点亮校园

正值暑假期间,梅县区扶外小学的传授教化楼里却是一片劳碌景象。
工人们正忙着拆除校园内厕所的老旧地砖、墙砖,换上全新的厕所门。
原来,由于年代久远,传授教化楼厕所存在举动步伐迂腐破损、外墙皮脱落等问题,给师生学习事情带来诸多不便。

“以前的老厕所设计得比较狭窄,同时利用的韶光太久,外墙的瓷块涌现渗水征象,导致外墙的灰底破损,还涌现了水渗进教室的征象。
”扶外小学副校长王晓东说道。

为营造更好的校园环境,学校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决定投入13万元,在暑假期间对校园内8个老旧厕所进行改造升级,争取在秋季开学时投入利用。

厕所小阵地,做足文来岁夜文章。
何苑妮 摄

除了对硬件举动步伐加以提升,扶外小学还在厕所文化打造高下功夫。

笔者走进个中一间改造完成的厕所里看到,墙砖瓷砖整洁通亮,室内悬挂了一些绿植,在厕所门口、洗手台上、蹲位前,随处可见文明如厕标语、客家谚语以及学生的精良书法作品,改造后的厕所焕然一新,成为校园文明的一大亮点。

“对付新的东西,人们总是会格外爱护,把厕所支配得越精细,学生就越讲文明。
”王晓东说,在开展“厕所革命”的过程中,学校结合学校的书法艺术特色学校的事情,将其作为打造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把创文宣扬知识、客家文化等融入个中。

推进中小学厕所改造,是根本教诲“补短板”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梅县区教诲系统把中小学校“厕所革命”作为补齐根本教诲短板、优化校园环境、提升根本教诲水平的重点事情来全力推动,在厕所小阵地做足教诲大文章,通过打造文明厕所,推动文明校园培植,助力文明城市的创建。

据理解,2019年,梅县区投入约200万元对瑶上中学、石坑中学等4所学校的厕所进行了改造维修。
2020年,梅县区操持投入1115万元资金支持27所中小学校开展“厕所革命”。
目前,荷泗中学、梅兴中学、丙村落中学、三乡中学等4所学校已完成厕所改造。

“接下来,梅县区教诲部门将加快推进中小学‘厕所革命’事情,力争早日完本钱年厕所改造任务,打造安全、清洁、幽美的厕所环境,为校园文明锦上添花。
”梅县区教诲局干系卖力人表示。

【来源】南方日报·梅县视窗

【文】何苑妮 刘洪桥 温锡良 徐丽君

【作者】 何苑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