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寿命长达16年、汽车总续航里程超过200万公里,中国研发出龟龄电池
2016 年,喻鸿钢反复考量,终于说服自己放弃了广东东莞的事情,到福建宁德去事情。这座福建的山海小城,在仅仅八年的韶光里,就从全国各地聚拢了数万名像他一样的人才。
吸引他们而来的,便是当今非常火热的新能源家当。新能源技能,是下一轮科技革命和家当革命的打破口。宁德时期新能源科技株式会社电芯研发部高等经理喻鸿钢来到宁德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卖力储能龟龄命锂离子电池项目的技能研发。
常规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只有3000到6000个循环,而他们将电池寿命延长到12000次循环,实现了“全生命周期阳极锂离子补偿技能”在储能领域的工业化运用。
历时四年,龟龄命电池储能项目成功落地,取得60余项专利。把这种技能拓展运用到电动汽车领域,开拓出的锂离子电池寿命能达到16年,总续航里程可以超过200万公里。
在宁德时期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电池生产线上,每1.7秒就有一块锂离子电池从这里下线,24小时一直,依然供不应求。2020年,全天下每发卖4辆电动汽车,就有一辆搭载着产自这里的“动力心脏”。
这座在滩涂上迅速兴起的锂电小镇,正成为环球瞩目的新能源家当聚拢地。
3D 打印造出大型水电机组零部件,铸造业洗面革心
这是六年前宁夏的一家铸造厂,厂区充斥着粉尘、噪音,污染严重。
六年后,这里已经变成一个全新的3D打印基地。他们,正在颠覆着传统意义的铸造生产。
在这个智能车间,三名工人管理着14台3D打印机,这些打印机24小时作业。彭凡,在脏乱差的铸造厂干了30多年,他立志要做铸造家当的颠覆者。
宁夏共享集团董事长 彭凡
车间里,正在打印的是大型水电机组整铸转轮砂型。喷头射出的树脂与砂子里的固化剂发生反应后固化,勾画出砂型截面图形。转轮砂型要通过2000层堆叠,每层砂子的厚度只有0.3毫米,只要有一层没有达到水平,之后所有的砂层都将倾斜,导致全体砂型报废。
16个小时,昼夜一直,一个形状繁芜、直径4.6米的整铸转轮砂型终于打印出来,尺寸精度偏差不到1毫米。
而在总装车间里,一台铸造砂型3D打印设备正在进行框架总体吊装,用它可以打印一个3吨重的成年非洲大象模型。
六年前,彭凡带着大家在车库里组装出第一台铸造砂型3D打印机,现在,他们可以批量生产铸造砂型3D打印设备,去改变更多的铸造企业。
目前中国有26000多家铸造企业,3D打印和人工智能颠覆的不仅仅是一两家工厂,而是全体行业。彭凡仍旧奔忙在逐梦的路上。
农田防病用上无人机,200 架飞性能顶千人干 10 天
安徽阜阳,退伍兵闫文炯还乡后迷上了玩无人机,没想到这份爱好开启了他的奇迹。2018年,闫文炯从自己买的两台机器干起,现在他的团队已经发展到近五百人400多架无人机。田间地头成了他新的沙场。
这次全体地区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总面积150万亩,闫文炯带领着13个作业队,每天有200架飞机在同时作业,一天就能完成10万亩的植保任务,过去这须要上千人花10天韶光。
支撑闫文炯去实现梦想的,是他身后的科技力量。继农业植保无人机之后,这家农业科技公司又设计制造出环球首款量产的农业无人车平台,农业当代化可以很大程度上办理屯子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本日,这款农业无人车能根据不同农事需求,设置不同的作业模式,在智能掌握下,无人化精准作业,成为“农田里的变形金刚”。科技进步正推动着传统农业向当代农业超过。
“人体哈勃望远镜”来了,一分钟完成一次全身PET扫描
上海,一家医疗设备企业造就出的硅酸钇镥晶体尺寸和性能都位于天下前列,它是制造数字光导探测器的核心材料。
这家公司,要基于自主研发的数字光导探测器技能,制造一台2米的PET-CT,实现全身旗子暗记一次覆盖。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寻衅。
从晶柱到晶体阵列,要经由七道工序的切片、打磨。一台2米PET-CT系统安装8个单元共192个探测器模块,须要564480根晶体单元。
这192个探测模块必须精准地组装到一起,以确保56万多个PET探头能获取近1000亿个编码通道的准确旗子暗记。
这是第一台能够实时动态监测药物在人体全身代谢分布的高端医疗设备,被称为“人体哈勃望远镜”。
上海中山医院,天下首台2米PET-CT系统已经开始为患者做事,1分钟就能完成一次全身PET扫描。
它不仅让年夜夫实现对重症患者的精准诊疗,也给新药研发等一系列领域打开无限可能的大门。
新材料纳米银线:直径只有头发丝的万分之一
39岁的时候,潘克菲返国创业,落户苏州工业园,他要做导电新材料,银离子。这些顺水游动的银白色线条,便是潘克菲团队自主造就的纳米银线。
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10万倍,我们看到的纳米银线像线团一样交叉纵横,它的长度是直径的1000倍。
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克菲
2015年,他们用自己攒的机器、自己设计的卷对卷涂布工艺,终于生产出纳米银导电膜。
钢铁、水泥是传统工业的主要根本,新材料便是发展计策性新兴家当的基石。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征途上,材料创新正在推动着高质量发展的脚步。
国产手机用上国产芯片,“澎湃”有力
2019年,在北京清河的一栋大厦里,左坤隆博士带领着一个上百人的团队,开始了芯片的研发。他们第一个目标是研发一款手机的图像处理芯片。
要在指甲大小的空间里,放上亿个半导体元件,每个元件都是纳米量级,试错本钱高,排错难度大。左博士他们从这款芯片设计开始,各种试验已经重复了上千次。
2021年3月30日,这颗取名为“澎湃”的芯片终于公开亮相,虽然这不过是一颗赞助用的影像芯片,但也足以让民气潮澎湃。如今,这款芯片已经被安装在一款国产智好手机中。
房车装上智能互联,温度湿度全自动
间隔北京400多公里,乌兰察布察右后旗。本日,智能工程师们,要在这里对改造后的房车进行实地测试。
从进入房车的身份验证,到自动感知空气湿度打开加湿器,感知温度开启空调,工程师们把这辆房车变成了移动的互联之家。
工程师罗旋从小就有许多关于智能生活的奇思妙想,而现在,他和小伙伴们在一点一点实现着儿时的欲望。
罗旋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要办理在没有网络的情形下,智能设备利用离线模式实现联动。万物互联、智能生活,追求梦想的脚步一贯在路上。
2021年5月15日8点20分,“天问一号”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当它在火星上第一次留下中国足迹,不仅标志着中国人的航天梦又向前超过了一大步,也再次展现出中国工业的强大综合实力。
火星探测是中国迈向深空的第一步,中国航天,逐月追星,步履从未停歇,未来还将开展载人登月,并准备去探测远在7.8亿公里以外的木星。
定义未来的永久是人。从星际探测到智能制造、新型材料、绿色能源,还有更多从未抵达的远方,召唤这些年轻人展开想象,付出努力。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栏目主编:秦红 笔墨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