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天子,李煜除了不会治国,琴词字画可以说是无所不精,史料记载他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意思是说这是一位主业弗成副业超棒的公子哥。对付普通人来说,如果具备这些技能,生平肯定会过的肆意洒脱,快乐似神仙,但偏偏他生在皇家,肩负一国的兴衰成败,万民的活气安危。这注定了他的结局。
天生帝王像,却无心皇位。说到当天子,李煜开始并不感兴趣,他是唐元宗李璟的第六个儿子,要说按次序排也轮不到他做天子。而且,由于容貌的缘故原由,他还主动淡化自己,争做角落里无心皇位,潜心山水的小弟。
据欧阳修的《新五代史》记载李煜“丰额骈齿、一目重瞳”,意思便是他牙齿整洁,额头宽阔饱满,最主要的是他眼睛里有两个瞳孔,交叉重叠像一个横8。放在现在,我们肯定认为这是瞳孔畸形。但在当时重瞳是吉兆,贤人像,这是帝王气息的象征。历史上有重瞳的人物有:仓颉、虞舜、项羽、李煜。前面三个功绩卓著,被众人尊奉为贤人,因此李煜在容貌上比前面的哥哥们占上风,可以说是天选之子。但是在没有得到皇位之前,这并不是好事,相反会引来杀身之祸。以是李煜起初无心皇位,更多的是一种自保。
冥冥之中,自有天定。有些事情躲是躲不掉的,李煜虽潜心学问无心争权,但奈何前面几位兄长早亡,究竟皇位还是落到了他的头上。
公元961年,李煜在南京登基,此时正是五代十国的主要迁移转变期。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滚滚的历史车轮,并没有给这位天选之子,任何的上风,一壁是刚刚崛起的一个崭新的强大王朝,一壁是积弊深重、国贫民弱的地方盘据,强弱悬殊,不言自明。登基后,李煜步步妥协,企图寻求活气,富国强兵,但宋太祖态度强硬,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将南唐泯没在岁月的长河之中。
公元976年,南唐灭亡,李煜被俘押至开封,开始了他的软禁生活。而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在此期间所写。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顾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可以说将亡国离恨表现的淋漓尽致,李煜之后,再无人超越。词作中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的无常形成尖锐的抵牾,犹如一支利箭刺入作者心头,春花、秋月、东风统统如常,但往事如烟,故国不再,门厅变动,家已不是家,国已无处寻。天高地阔,竟无一寸净土属于我。作者从一国之君变为囚中鸟,屈辱、酸心、懊悔、悲惨弥散笼罩,再多的抱负、年夜志都是空谈,此后余生一眼可见尽头。无奈之下,问天,问人,自问,凄楚中的愁思如流水般将人吞噬。
亡国之痛将他的文学造诣推向鼎峰,也将他的生命推向终点。由于这首词,李煜丧失落了性命。
相传,978年七月初七(农历),这一天是传统的“乞巧节”,恰好也是李煜的生日,他命歌妓为这首词谱曲传唱,不料被宋太宗赵炅得知,认为其复国之心不去世,于是赐酒鸩杀。
生日即是忌日,对付李煜,历史评价不一,但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用自己的生平承担了亡国之责。无论是历史的一定结局,还是众人决策的得失落,“亡国之君”成了他永久的标签。
我们很光彩他有大量词作留存,让后人可以多角度理解那段历史,读懂他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