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里雅布依乡中央小学,孩子们在教室里上课。加木布拉提·马那尔别克摄
俯瞰达里雅布依老村落。加木布拉提·马那尔别克摄
这里曾是传说中充满神秘色彩的“末了的沙漠部落”,占地约1.5万平方公里的地皮上,生活着361户1404名村落民。这里曾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骨头,穷苦发生率近80%。2019年9月27日,随着末了一批114户居民的搬离,身处沙漠腹地的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达里雅布依村落整村落迁居至克里雅河边的安置点。在这场为探求更好生活而开始的漫长迁徙中,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如流淌不息的克里雅河,滋养着达里雅布依人一步步阔别穷苦,走进幸福。
2019年秋日,石榴云/新疆日报曾专程来到达里雅布依村落采访,那时候,达里雅布依村落刚刚搬到新的安置点。时隔四年,再次来到这里,看“一步跨千年”的达里雅布依村落在“搬得出”之后,如何“稳得住”“能致富”。
8月21日,塔克拉玛兵戈壁深处,朵朵灰白的骆驼刺如黄褐色画布上勾勒的素描,相间个中的绿色,是画布上吸睛的点翠。一个个高矮不一的沙丘上,特立着一棵棵千姿百态的胡杨,顶端淡淡一层洒金。
从老村落出发近四个小时,跟了图迪·木萨7年的丰田越野车还在沙海中闪转腾挪。车窗外时时有笆子房涌现,很快又淡出视线。车子在一声声低吼中冲上起伏的沙丘,再落地时,感想熏染到仿佛飞机在空中溘然低落时的震颤。
终于,翻过末了一个沙丘,达里雅布依易地扶贫迁居安置点那片蓝瓦白墙的二层小楼跃入面前。
“看,这是我的家,达里雅布依新村落。”一起沉默寡言的图迪,望着挡风玻璃前方,笑了。
超过
走进帕提古丽的家,只见牡丹“盛放”的地毯上,冰箱、空调一应俱全。厨房里的煤气灶上,深蓝色的火焰舔着珐琅锅锅底。
面前没有阳光透过屋顶射进来的点点光束,耳边没有风吹过期干芦苇窸窸窣窣的响动,8月22日清晨,帕提古丽·阿吾拉从睡梦中醒来,在新村落寂静的寝室里,少焉恍惚将她的影象带回到150多公里外的老村落。
黄沙铺地,村落民们住的是红柳搭成的笆子房,太阳一落山就停电,打电话要客岁夜队部附近旗子暗记好一点的地方……2016年,央视《地理·中国》栏目摄制组从于田县城出发,走了一天一夜,才到达达里雅布依。
“现在一到晚上,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路上也亮堂堂的,还能听到电视机里传出的音乐声。”走进帕提古丽的家,只见牡丹“盛放”的地毯上,冰箱、空调一应俱全。“这些电器都是我去县城买的,柏油马路直通县城,一个小时就到了。”帕提古丽说。
通电、通路、通水、通光缆、通电视,有学校、卫生室、文体活动室、休闲广场、超市、社区做事中央、文化长廊——在实现“五通七有”的新村落,达里雅布依结束了无通信旗子暗记、无长明电,居民饮用河水、就医难、上学难的历史。
易地扶贫迁居安置不仅是群众地理位置的迁移,更是生产生活办法的重修。
“达里雅布依原来都是笆子房,很多人连门锁都没见过,更别说新村落家家户户都有铁皮门了!”时任达里雅布依乡党委布告的贾存鹏,向回顾村落民刚搬来时的场景:不会利用钥匙,门把手常常被掰断;没有带钥匙的习气,村落民把窗户卸了,翻进新居;不会利用煤气灶,村落民就在门前垒个灶做饭;掌握不好煤气灶的火候,巷道里常飘来一股股煳味……
一到饭点,达里雅布依村落党支部布告吾杰来木汗·买吐送和村落干部哪里有煳味,就往哪里跑。
一步跨千年。达里雅布依人与当代文明生活的接轨,是从学习如何拧开煤气灶的阀门开始。
“我们把煤气灶、铁皮门抬到广场上,仔细讲解利用方法。村落民们看到从未见过的铁门,旋转按钮就会冒火的炉子,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忘了合!”回顾起新村落开的第一个现场会,吾杰来木汗笑得直抹眼泪。
走进达里雅布依乡中央小学宽敞的教室,语文老师热依汗古丽·麦麦提明正在闇练地利用“班班通”为孩子们播放视频。四年前,在达里雅布依采访时,热依汗古丽刚刚学会用“班班通”,“现在‘班班通’里的课件和素材,比四年前丰富了,许多名校老师的课件,我们都能共享。”
与学校隔一条马路的于田县医共体总院达里雅布依乡分院里,巴克·如孜准期来做中医理疗,“这里有6种以上的理疗做事,能做检讨的项目越来越多,我腿疼的毛病缓解了不少,不用常常往县城跑。”
回忆起三年前第一次参加美食节的场景,帕提古丽哭笑不得,“16个妇女,齐刷刷地做了16个大小不一的库麦其(俗称‘沙漠烤饼’)。没办法,祖祖辈辈以放牧为生,我们只会做库麦其和馕,不像现在,餐桌这么丰富。”
从大漠深处走来的达里雅布依人,终于在新村落迈向当代文明生活。
寻径
麦麦提艾沙擦了擦脚上的新款运动鞋说:“现在还没到挖大芸的时候,内蒙古、广东的老板就坐飞机来了,晚上我得带他们去尝尝达里雅布依的羊肉。”
挪出穷窝的达里雅布依人,用上了长明电,学会了利用煤气灶,但收入从哪来?若何才能让村落民们“稳得住”“能致富”?达里雅布依在新的地理坐标上,一步步探求着子孙后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8月23日,又到了给大芸浇水的日子。
摩托车超越连绵起伏的沙丘,进入一人高的梭梭林没多久,麦麦提艾沙·吾布力在一条玄色的水管前踩下刹车。
从滴灌带跳跃而出的水珠钻进梭梭根部的沙土,灌溉着达里雅布依人的新希望——荒原肉苁蓉。
“现在新村落老村落有1.2万亩大芸,9月份就该挖了,按照去年一公斤40多元的行情,今年估计能卖不少钱。”世代栽种的肉苁蓉,麦麦提艾沙叫它大芸。
新疆沙漠面积占全国沙漠面积60%以上,自上世纪70年代起开展的大规模防沙治沙、植树造林行动,使这里的林业家当体系日趋完善,处于塔克拉玛兵戈壁边缘的于田县,很早就发展沙家当,肉苁蓉栽种面积不断扩大。
老村落家家户户栽种的苦大芸,在红柳根部接种,学名管花肉苁蓉,当年种红柳第二年接种第三年见效第四年丰产,周期长;甜大芸,在梭梭根部接种,学名荒原肉苁蓉,当年栽种当年接种第二年见效第三年丰产,周期短。
要在新村落发展大芸家当,是否还要走老路?
研究肉苁蓉30余年,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屠鹏飞是于田县的常客,“于田县是全国少有的同时能种两种肉苁蓉的地区。管花肉苁蓉与荒原肉苁蓉各有上风,荒原肉苁蓉的寡糖类、多元醇、甜菜碱等含量比管花肉苁蓉高,在润肠通便方面效果更佳。”
2019年,国家卫生康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事情的关照》,荒原肉苁蓉位列个中,这让达里雅布依人看到了商机。
达里雅布依乡决定以市场为导向,成立大芸互助社,在新村落大面积栽种荒原肉苁蓉。
为了让村落民尽快节制梭梭栽种方法,乡党委把于田县加依乡栽种好手请到地里。可发得手里干巴巴、还没筷子粗的梭梭苗,让村落民们心里直犯嘀咕。
“这个柴火棍能变绿吗?”
“梭梭根上真能种出大芸?”
看着干部们起早贪黑的背影,村落民们硬着头皮,把一根根梭梭苗插进沙漠。
当年7月,300多亩试种的梭梭绿意渐浓,半颗心装进肚子里的村落民,又开始接种大芸。
“刚种上的那个月,我隔三岔五就拿根棍子在大芸接种的地方挖挖,不放心呀,就怕它长不出来!”麦麦提艾沙俯下身,闇练地为一处漏水的滴灌带改换滴灌头。
2021年春天,大芸丰收了!看着一辆辆装满大芸的货车浩浩荡荡向县城驶去,一些原来不雅观望的村落民主动找到互助社,希望能种大芸。当年,于田县发改委下达2000亩滴灌的以工代赈项目,100多名村落民干了三个月,不仅每人挣了1万余元,还为大芸规模化栽种奠定了根本。
“以前家家户户零散栽种,大芸质量好的好,坏的坏,也卖不上价钱。现在有人专门管理,浇水、养护都及时,大芸质量好了,销路不用愁。”麦麦提艾沙说。
面前的麦麦提艾沙,已不再是四年前那个一句国家通用措辞也不会说的牧民,更像熟稔“买卖经”的贩子。
于田县还在达里雅布依推广和田羊养殖,打造和田羊品牌。偏远的地理位置和传统绿色的养殖办法,为纯种和田羊的繁育供应了条件。如今,达里雅布依村落和田羊存栏数由2019年的2.5万只增加到2023年的3.5万只。
“羊嘛,还是那些羊,放羊的人不一样了!”阿布都拉·赛迪辗转于老村落各个草场间,不雅观察羊群成长情形。
质的飞跃,每每是从知识的积累开始的。8月24日,于田县农业屯子局干部又下乡给村落民讲解和田羊的疫病防治、饲草料存储等知识。
阿布都拉说,政府不仅把技能送到家门口,他还常常去于田县技工学校参加养殖技能培训。
“换季时,要特殊把稳羊活动和进食的情形”“不能等羊生病了再去治,有些病很早就能创造苗头”……提及科学养羊,以前只知道早晚数一数羊的阿布都拉条理分明。
重生
“乔帕汗奶奶咖啡厅”“肉孜奶奶别院民宿”“亚库甫大叔民屋”“曼祖开姐姐小屋”……老村落在新时期背景下重新找到了生命延续的意义,也为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增长了新的动力。
8月24日,天还没亮,“沙漠守望者”旅游专业互助社员工阿斯娅姆·艾麦尔已在厨房忙活了一个多小时,“一下子游客要出发去老村落,早餐要提前准备好。”
塔克拉玛兵戈壁的金色时令到了,达里雅布依旅游旺季也来了。阿斯娅姆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依旧精神头十足,“搁在四年前,谁能想到我们也能吃上‘旅游饭’?达里雅布依还能成为3A级旅游景区?”
“对探险爱好者来说,达里雅布依作为末了被创造的原始村落充满了神秘,有强烈的吸引力,是天然的探险旅游佳构目的地。”中国探险协会副秘书长蒋琬文说,中国探险协会与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2022—2023跨年横穿塔克拉玛兵戈壁探险活动”,在新浪微博发起的与达里雅布依干系话题,收成了一个多亿的传播量。
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达里雅布依,搬出老村落的达里雅布依人,也开始核阅那个他们曾经世代生活的地方。
每当听到于田县来了旅游专家,达里雅布依墟落庄振兴办干部雷振彬就到处托关系打听专家行踪,乃至去县政府门口堵。请专家来调研,和高校互助……达里雅布依发展旅游的思路逐渐清晰。曾经在村落民眼里的“劣势”如今是可持续发展的上风,“末了的沙漠部落”原生态的自然人文景不雅观正是一笔宝贵的旅游资源。
“最大限度保护老村落历史文化和自然景不雅观,大力发展沙漠探险等高端特色旅游!”乡党委达成共识。
“虽然人搬走了,但为了不让大水淹了老屋子,每年克里雅河涨水时,乡里和村落里的干部都要带人赶到老村落抗洪。”在麦提斯里木·阿卜杜拉有关克里雅河的影象中,不仅有炎酷暑季跳入河水时感想熏染到的清凉,还有大水来袭时,人们肩扛坎土曼、用独轮车推着沙袋去河边抗洪时壮不雅观的场面。“2021年,我买了挖掘机,发大水时能及时堵住缺口,还能帮村落民将大水引进草场,灌溉植被。”
“达里雅布依已成为于田旅游一张叫得响的名片,很多企业主动找上门来,寻求互助。”于田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布告、副局长文磊说。
2021年,于田县文旅局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北京一家文旅企业,打造达里雅布依旅游景区。于田县村落庄振兴局投入500余万元村落庄振兴衔接资金,将新村落200户居民家中的家当房作为民宿进行标准化客房改造。
具有民族特色的游客集散中央、安装了充电桩的汽车做事区……完善高端探险旅游家当链,让游客留得下,老村落民宿和店铺也牢牢环绕目标人群打造。
“乔帕汗奶奶咖啡厅”“亚库甫大叔民屋”……在老村落,四年前看到的乡政府周边那十几户人家和简陋的商店、饭铺,如今已得到修缮,还挂上了刻着时髦店名的木质牌匾。迁出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成本、成本匆匆增收的达里雅布依探索,正在由设想变为现实。
2022年,达里雅布依古村落探秘之旅入选全国村落庄旅游佳构线路。
来自于田县文旅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达里雅布依景区接待游客3053人次,旅游接待收入29.008万元。
数字的背后,是迁居群众的日子超越越好。
加入旅游互助社的库尔班·买买提夫妻俩,在老村落民宿约请重庆游客一起体验制作库麦其。他们靠管理民宿,每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新村落汽车做事区,“90后”的艾沙·买买提闇练地用高压枪清理着游客车辆的空气滤芯。靠着修车的手艺,他在家门口就有了不错的收入;作为老村落曾经唯一的司机,图迪买了新车来回于老村落和新村落之间,碰着游客包车,一个来回就能挣1000余元,他还时常被约请做探险车队引导。
河北越野团队“野行小分队”领队黄栋梁,曾带队去过库木塔格沙漠、腾格里沙漠,却从没有哪个地方,像达里雅布依这样让他印象深刻。“克里雅河沿途的胡杨林千姿百态,偶尔还能看到淳厚的牧羊人和草场上撒欢的羊群,部分路段由于沙丘起伏连绵有很好的越野驾驶体验。这一趟很值。”黄栋梁说。
在老村落,看到一壁印有“野行小分队”字样的崭新旗帜,钉在那面贴满了全国各地越野探险车队队旗的土墙上。
蒋琬文见告,由中国探险协会策划推出的“保护文化多样性公益操持”,第一个样板便是达里雅布依,希望从这里开始,凝聚协力打造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样本,让达里雅布依得到更广泛传播。
老村落在新时期背景下重新找到了生命延续的意义,也为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增长了新动力。
进厂
巴拉提在工位上闇练地利用蒸汽熨烫机,照着台面上的标准线,折半、熨烫、悬挂,动作行云流水。
对易地扶贫迁居后的达里雅布依人来说,逐步能致富是搬得出的动力,也是稳得住的依托。办理就业问题便是迁居群众稳得住的关键。
要让世世代代靠放羊、种大芸为生的达里雅布依人走上岗位,实现就业,谈何随意马虎?
为了鼓励村落民走出去,村落庄两级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动员村落里705个劳动力参加了于田县技工学校组织的养殖、电焊、泥瓦工等培训。
8月27日,在距新村落100多公里的于田县天津工业园区新大成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巴拉提·买提送闇练地利用蒸汽熨烫机。刚入职时,师傅于拥军为帮助其尽快上手而画在台面上的标准线,还清晰可见。
“于师傅手把手地教我,工厂实施计件制,干得多,拿得多,现在我每个月拿得手的人为在3000元旁边。”照着台布上的标准线,折半、熨烫、悬挂,巴拉提的动作行云流水。
达里雅布依实现整村落迁居的那一年,巴拉提刚刚23岁。听说园区企业招工,他报了名。
巴拉提在企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老师是班组长。培训合格后,巴拉提进厂了,达里雅布依乡干部张小东常常往车间跑。巴拉提的国家通用措辞水平有限,张小东折衷企业调来了事情韶光长、有履历的于拥军当他的师傅。巴拉提所在的拼装车间,每一道工序都对员工有不同的哀求,在张小东的折衷下,他接连换了两个岗,才找到适宜自己的工位。
巴拉提前不久把母亲接到园区的安置房,一起生活了一段韶光。看到原来内向的儿子变得爱说爱笑,生活环境也像城里一样好,这个曾经一把鼻涕一把泪、不愿让儿子离开家的母亲,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家里老人生病了,外出务工的村落民一时半会赶不回去,张小东关照村落干部去照料;新员工还没上岗,张小东就忙着为他们购置生活用品;碰着夫妻俩一起来园区就业,张小东还张罗着为他们装修园区分配的安置房……
尝到甜头的村落民主动成为引领达里雅布依风气之先者。
新村落宽阔的广场上,升国旗仪式结束后,刚刚从湖北黄冈回到达里雅布依的艾力瓦尔·买提热依木,从村落干部手中接过发话器。
“在朋友的先容下,四年前我去湖北黄冈务工。妈妈对我说,留在达里雅布依种大芸还是能生活,但我想出去看看。”艾力瓦尔讲述着自己外出务工的经历,“我在家具厂包沙发,一个月5000元收入。这次回来,我准备给家里买辆二手车。”
充满倾慕的眼神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照亮了艾力瓦尔自傲的面庞。
2022年达里雅布依村落人口人为性收入10520.33元,较2019年增加2.94倍,有劳动力的迁居家庭基本实现了1人以上就业目标。
“就业,不仅让达里雅布依人更富余了,也增强了他们的内天生长动力,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达里雅布依乡党委布告林思阳说。
嬗变
达里雅布依人的改变,也悄然发生着。就像破茧而出的蝴蝶,伸开俏丽的翅膀,振翅而飞。
8月27日,依里木江·奴日起得比往常要早很多。“本日是星期天,村落里去于田县的人肯定多。”他把那辆红白相间的线路车里里外外擦得干干净净。
达里雅布依整村落迁居不久,村落民们紧张从县城购买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如今,微波炉、烤箱等小家电,成了后备箱的“常客”。
车刚刚停到上客点,一个娇小的身影一闪身就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上。
“哎!阿瓦罕,你不是上周才去过县城嘛!”依里木江调侃道。
身着白底红花连衣裙的阿瓦罕·依布拉音眼珠一转:“下周三村落里有人要结婚,我要去县城进点货!”
在县城进了货返回新村落后,随着阿瓦罕走进她的靓发屋。欧美范儿、港台风的发型模特图片贴满了墙壁,衣架吊颈挂着的婚纱、晚礼服格局新颖,扮装品、美发用品摆满了货架。
阿瓦罕见告,以前,达里雅布依的婚礼没有婚纱,新娘顶多穿一件颜色鲜亮点的衣服。碰着节庆活动,一支口红大家轮着用。
“现在不一样了,城里盛行什么色号,我就得赶紧去进货。”阿瓦罕说,要留住客人还要靠技能。只要县里有美容美发培训,阿瓦罕关了门去参加。最远的一堂课,她跑去了和田市。
“不仅要比谁挣的人为高,还要比谁的事情干得更好。新时期的达里雅布依妇女谁也不甘掉队。”达里雅布依乡乡长热孜宛古丽·穆塔里甫说。
广场上,麦图荪·麦斯迪克球杆摆荡间,麦热球迅速移位。
“达里雅布依麦热球队在于田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拿了两个第一。在新村落,广场、马路乃至自己院子都是我们的演习场,争取再拿个第一!”麦图荪说。
夜市上,生动着一支文艺小分队。
“每次回家我们都会参加村落里组织的各种活动。春节扭秧歌,古尔邦节跳民族舞,只假如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全村落的男女老少都忙得不亦乐乎。”大学生努尔曼·玉苏普说。
不雅观众席中,买提库尔班·托胡提老人看得津津有味。2022年,以他为拍摄工具的作品《告别漠心的“泡子老汉”》入展第四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拍照双年展。如今的买提库尔班,洁白的衬衫,干净红润的面庞,早已找不到镜头中那个面色黝黑的大漠老汉踪影,“去年,铁路修到了县城,村落里组织十几个老人坐着火车游和田,变革太大了!60多年前,库尔班·吐鲁木要骑着毛驴上北京去看毛主席,现在我们于田有了自己的机场、铁路也通了,有机会我也想去北京看看。”
达里雅布依人的人生,如同一场麦热球比赛,上半场在草场追着羊儿跑;下半场在新村落,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在园区务工的巴拉提要和三年前在事情中认识的女孩结婚了,乡干部们忙着帮他张罗新居。他打算婚礼后带着母亲和妻子,去表面的天下看看。
加入旅游专业互助社的库尔班又接待了一批四川游客。当游客拿出相机,约请他看照片时,上六年级的儿子也凑了过来:“这是成都,《春夜喜雨》中的锦官城,终年夜了我想去那里上大学。”
厨房整顿得干干净净,帕提古丽在院落里踮起脚尖,将成熟的蜀葵花种子小心翼翼地收入袋中,等待来年的春天再播种。
对达里雅布依同样充满期待的,还有四年前采访过的库尔班罕·买提肉孜。这位从达里雅布依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考上了奇迹体例。2021年,她主动报名,作为下沉干部又回到了家乡,“我见证了达里雅布依翻天覆地的变革,坚信她的来日诰日一定会更好!”
再访达里雅布依,我们记录着这个新村落的四年之变,见证着她从最难啃的骨头,嬗变为脱贫攻坚和村落庄振兴有效衔接的样板,也收成着达里雅布依人的期盼和幸福。克里雅河奔流不息,达里雅布依人奔向美好生活的步履一刻一直。(赵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