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e一世代的建制
2015年韩国涌现了一张《INDIE20》纪念合辑,显示出韩国的indie起源不是模模糊糊的「90年代末期」,而是有个明确的韶光和事宜。1995年韩国第一间LiveHouse Durg出身,起初这裡比较像个「有演出的咖啡厅」,直到1995年4月,一场纪念Nirvana主唱科特柯本逝一週年的纪念音乐会开始,LiveHouse的展演功能、乐团、歌迷三者互动渐趋完备,标志著Indie一世代的出身。此时出道的乐团有:Crying Nut、Deli Spice、姐姐的理髮厅,特殊是庞克乐团Crying Nut,他们的人气飙升,逐渐使得Drug变成以庞克为主的演出空间。
Deli Spice 1辑
在Indie以前,韩国也有也有被称为“underground“的音乐类型,但是到了1992年起受到徐太志和孩子们,结合Rap和舞蹈的演出形式,加上underground给歌迷一种较沉重、重视技巧的形象(在韩国的脉络是如此),到1995年前后时underground已经屁滚尿流。Indie一世代的横空出世,不但是强调「独立製作」,在韩国的脉络裡还有以Live House为中央、比起重视技巧重视做自己想做的音乐。除此之外,当时的韩国刚由文人掌权(1992金泳三,1997年金大中),文化风气较过去开放。加上PC通信技能(类似台湾的BBS),加速音乐爱好者互换和互动,例如姐姐的理髮厅成员们便是透过音乐干系的PC通信站而结识。
Crying Nut 1辑
然而韩国Indie音乐冒出新芽后,没多久又碰上亚洲金融风暴,韩国政府必须透过各种樽节方法换取IMF巨额疏困,即便韩国在2001年就还完备部的贷款,但诸如叮嘱消磨制度等祸胎仍旧影响致今。除此之外,2005年乐团The Couch在音乐节目直播中忽然全裸演出,引发守旧社会的一片哗然。连带使得所有Indie乐团都没有出演电视节目的机会。这统统的反挫一贯要到2008年,张基河与脸孔们带起Indie二世代才有所转机。
Indie二世代的复兴
比起一世代那场传奇的纪念音乐会,有明确的韶光可追溯。Indie的掘起则是张基河与脸孔们、花椰菜你也是(Broccoli,you too)等乐团专辑销量破万张,这些亮眼的发卖成绩(同期间Wonder Girl’s销量不过5万张)才让韩国听众和乐评家转头剖析这一波的热潮
张基河与脸孔们 1辑
Indie一世代当时韩国才刚打仗独立音乐,每个乐团都急著想成为第二个Sex pistols或Nirvana,急著想把欧美独立音乐先容进韩国,有很强烈的翻译性情,形式上也和主流音乐划清边界。纵然到了2004年前后,韩国经济好转,弘大周围的Live House再度卷土重来,FF、打、GOGOS2等接连成立,然而Indie音乐仍旧无法扩展至大众。
Broccoli,you too
Indie二世代的成功,最紧张的便是音乐内容贴近大众,像是张基河引起话题的〈便宜咖啡〉、花椰菜你也是的〈安可禁令〉,歌词比起一世代更贴近口语,同时上接70、80年代韩国大学校园的民歌运动的传统,张基河也曾在受访时表示自己受70年代民谣组合\"大众Sanulrim\"大众影响很深。纵然没学过韩文,对付张脸淘淘不绝的流畅歌词也一定会留下深刻印象,张基河也曾表示他在创作时,为了表现韩语独特的发音、呼吸而费尽心思,也因此韩国Indie二世代逐渐匆匆成Indie的在地化。近年来韩国也越来越多乐团利用传统乐器,或是将传统的说唱艺术融入当代音乐之中。
千喜年前后,环球的音乐家当都受到P2P或盗版的威胁。然而到了2008年韩国的音源发卖已经建制化,数位下载不仅不是威胁,反而是音乐人的机会。在脸书还没兴起的时期,NAVER Cafe(类似于奇摩家族和部落格的稠浊体),成为乐团最佳宣扬平台,帮助乐团凝聚社群能量。网路科技的发展,也使得乐团经营纵然不用砸大钱,也能逐步找出自己的听众。2008年的台湾电视圈,还是大嫂团、B咖当道的时期,台湾的独立乐团的身影持续在电视圈缺席。然而从2008开始,韩国的电视界解除了对乐团的禁令,在广度上张基河参与综艺节目《无限寻衅》的录製,二年一度的「无挑歌谣祭」更是捧红不少独立音乐人。在深度层面也开始推出《Space 共感》、《柳熙烈的写生薄》、《文化演唱会 乱场》等让indie乐团演出、受访的节目,使得乐团和听众之间的鸿沟逐渐缩小。
台湾与K-indie短暂的交会──咖啡王子1号店
独立厂牌的涌现,使得乐团不再是自己孤军奋战,有些独立厂牌逐渐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形塑出明确的分众。像是张基河早期参与的BGBG Records,以演出风格独特(ㄎㄧㄤ)的男性乐团为主。而Pastel Music则有点类似台湾的前卫花园(事实上两者也曾经互助过),推出Yozoh、Zitten、Epitone Project等形象清新的文青偶像。其它像是Mirrorball Music、Happy Robot Records则是比较综合的独立厂牌。
同期间韩剧、韩国电影的原声带也开始有Indie乐团参与,像是电影《食客》、韩剧《咖啡王子1号店》都能听到indie乐团的音乐。尤其是《咖啡王子》不但剧情在台湾受欢迎,OST收录了有女版Radiohead的AdultChild的曲子,现在上网Google还可以找到不少当时台湾粉丝的推举文,算是台湾少数打仗到K-indie的例子。
Zitten
以上所写的都只是一个大方向,像是Indie一世代虽然是庞克乐团为主导,然而实在当时也有后摇团逐步兴起。Indie二世代採用贴进大众策略,得到发卖上的大成功,但实在也有风格前卫实验的乐团。而且有正式发行过EP或专辑的乐团仍旧是少数,更多的是仅在Live House演出,作品只在Sound Cloud或Bandcamp听得到的乐团。大略的剖析韩国Inidie的发展和流变,创造韩国的文化家当在跨部门的整合非常强,这些或许都是台湾可以参考和借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