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5月7日电 题:疫情终将退散,信心未曾阔别——外商对华投资不雅观察

新华社于佳欣、顾小立、殷晓圣、周蕊

疫情终将退散信心不曾远离外商对华投资不雅观察 汽车知识

外资,是不雅观察一国经济发展活力的窗口。
今年一季度,中国接管外资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也给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种企业造成困扰和冲击。

疫情下,外商对华投资意向如何?信心是否受到影响?投资背后的考量有哪些?进行了调研。

视频加载中...

疫情困扰,压力不改投资信心

事情职员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内作业(2020年11月20日摄)。
新华社 丁汀 摄

机器手焊接,火光四射;零部件组装,高效有序……春末的上海临港,被按下“停息键”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逐步恢复活产活力。

看着一台台整车重新下线,特斯拉环球副总裁陶琳如释重负——在多个政府部门帮助下,3月尾开始停产的特斯拉,如今已“重启”10多天,100多家零部件生产商正协同复产。

这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制造内景(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采访工具供图)

眼下,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不断有各种企业加入复工复产“大军”。
但3月以来,疫情多点频发,一度让部分外资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冲击。

歇工停产,原材料供应不畅,订单和产能减少,投资扩产按下“停息键”……疫情对每个企业而言都是一场严厉磨练。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优曲克科技(宁波)有限公司,紧张生产音视频连接器。
公司总经理董澜巨见告,3月以来,在疫情、国际形势等成分综合浸染下,国内外供应商原材料无法准期到货,生产受到影响,给公司带来客户满意度低落、客户流失落等潜在风险。

“疫情冲击下,我们的物流运输一度涌现严重梗阻,只管没有全部歇工停产,部分流水线还是被迫停线。
”日本电产汽车马达(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封静说。

然而好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摆脱疫情影响,加入复工复产“白名单”。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规上企业复工复产数量占比已过半。

采访中,不少外资企业反响,当地政府事情职员不仅紧急批复送货车辆通畅,还给供应链所在市政府发送保供函,努力畅通运输、保障供应,并且折衷医院上门为员工做核酸检测,确保生产安全、员工安心。

对专注汽配行业的德国斯泰必鲁斯(浙江)有限公司工厂长马云杰而言,越来越多下贱客户复工复产,让他看到希望。
“虽然疫情让公司短期内丢失了一些产值,但我们相信疫情影响是暂时的。
”马云杰说,目前工厂整体产能利用率在85%旁边,估量再过3周旁边,企业订单会逐渐规复到疫情前状况。

选择深耕,坚守背后多重考量

这是位于浙江平湖的日本电产汽车马达(浙江)有限公司外景(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平湖经济技能开拓区供图)

疫情对部分在华外资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冲击,但多数企业仍坚持选择深耕。
引力从何而来?

“供应链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找到替代的。
中国市场具有环球最完备的供应链,也有环球最顶尖的专业做事和高本色人才,为我们进一步做事好客户奠定了良好根本。
”特吕茨施勒纺织机器(嘉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平说。

这家来自德国的百年家族企业,一贯将中国视为最关注的市场之一。
在中国已投资数亿元、拥有两个工厂的特吕茨施勒,正操持投资嘉兴工厂的二期工程。

近年来,受疫情冲击、地缘政治等影响,部分外资企业开始多元化布局,但对华投资步伐并没有放慢。

“中国经济构造升级步伐加快,外资企业在华供应链调度在所难免,但这并不会改变中国在环球供应链中的地位,疫情冲击下,这一地位主要性更加凸显。
”中国国际经济互换中央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说。

疫情反复和国际场合排场的变数,让市场的稀缺资源属性更加凸显。

“中国是环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我们公司在环球最大的单体市场。
”斯泰必鲁斯中国区CEO田学峰说,公司总部制订了“亚洲重心”的2030年计策,目标是未来亚洲市场业务占到环球业务的30%。
“当然,中国市场是‘大头’,未来七八年里,中国区业务还要再翻一番。

参会者在第四届进博会做事贸易展区大华银行展台互换(2021年11月7日摄)。
新华社 徐亮 摄

市场引力不仅来自规模,更有需求和家当升级带来的机遇。

“疫情短期内会影响消费,却不会改变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花王集团亚洲区总裁西口徹说,瞄准中国消费者需求,花王将不断研发推出贴近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对美国公司霍尼韦尔来说,这个机遇则来自低碳和数字经济。
今年2月尾,霍尼韦尔与东华能源株式会社联合宣告,将在广东茂名培植年产量达100万吨的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基地,以技能创新推动航空业碳减排。
“低碳和数字经济给我们带来广阔发展前景,公司在华发展步伐也在加快。
”霍尼韦尔中国区总裁余锋说。

加码布局,长期看好中国经济

在位于浙江平湖的德资企业斯泰必鲁斯(浙江)有限公司工厂内,工人在生产汽车配件(4月19日摄)。
新华社 殷晓圣 摄

疫情下,只管有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却也不乏一批外资企业“逆流而上”、加码投资的——

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近日宣告落地上海临港新片区,成为在此落地的首家外资银行;

4月28日,德国企业默克宣告将投资约1亿欧元,加速在无锡进行生物制药一次性技能产品制造;

宝马位于沈阳大东区的工厂正在全面扩建,一座位于铁西区的全新工厂也在培植之中,操持今年开业……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宣布,环球投行正在上海推进年夜志勃勃的业务扩展操持,其策略不会因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法而改变。

投资讲究的是长期回报。
投资者用脚和货币投票的行为,最能反响出其对一国经济的信心。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海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只管受到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这一增速仍好于市场普遍预期。

“短期内,疫情影响和环球地缘政治风险仍将延续,但我们相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渣打银行(中国)总裁、行长兼副董事长张晓蕾说。

这样的信心,不仅来自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好,还来自更好的做事保障、更大的开放力度、更优的营商环境。

在帮助外资企业做好纾困解难的根本上,商务部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发挥重点外资项目事情专班浸染,积极折衷办理外资企业碰着的详细困难问题,特殊是折衷办理复工复产、职员入境等问题。

疫情下,为确保招商引资“不断链”,各地纷纭出招:在江苏,昆山3月初的一场“云签约”活动,让总投资超20亿美元的10个新经济重点项目签约落户;在广东,近日举办的“跨国企业看横琴”线上招商会活动吸引逾30家跨国公司参与;在浙江,已落地温州的美国强生“眼视科创新链”项目正吸引干系眼科家当加快落户……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说,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持续向好,综合引资上风仍旧突出,开放的中国大市场,将为各国企业发展供应更多机遇。

“疫情并没有改变我们的初衷和方向。
虽然当前我们的新增和扩建操持略有延迟,但疫情一旦过去,我们就会加快推进。
”默克中国总裁兼电子科技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安高博说。

华晨宝马沈阳铁西新工厂项目在加紧培植(2021年12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杨青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