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泉景德寺,三异公墓地就在大殿左则

普宁知县张如榜①

汉阳人张如榜的故事 禺草号汉阳 休闲娱乐

蚤年入泮不惑举,秉公办事民心齐。

判案从不用刑具,邑地众呼慈父激。

为期一任福邑方,勤政洁俭令名集。

海逆之变萧蔷起,衙门无兵干焦急②。

伪檄索响责反击,城溃无赖海贼袭。

抱印端坐卑不亢,两袖清风命退敌。

印等头颅任务大,守卫朝廷投缳矣。

上吊声响匪首归,敬佩忠臣印还即。

乌沙百杖未催命,重见南门忠为檄。

边陲社稷似风草,部议解组回归里。

惟以诗书樗蒱熙,同乳四皓不分离。

足不入市三十载,人中麟凤与天齐。

云琦先河仕途继,子孙外傅沉负笈。

八省名宦功名路,五世乡贤人头挤。

咸以豪杰志万里,手足同榜世间奇。

汉阳县识子孙撰,纯孝通神鸿骞祺。

三异义冢旁的菩提树(景德寺)

在烟波浩渺的西湖畔,有座荷叶飘喷鼻香,柳树成荫,景致如画,三面环水的老屋湾。
别看村落庄不大,确住着上百户人家。
所居住者同宗,同祖,而且绝大多数人姓张,这里地域属三甲俗称三甲张,又因在西湖畔,又称西湖张。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八月廿八日丑时,一声有力的婴儿哭啼声,冲破了夜空的宁静,伴随着这声有力的哭啼,老屋湾上的这家人,顿时劳碌了起来。
身为丰乐里驿站卖力人和里排的张士彦,见其妻涂氏,为自己生下一个七斤半的男孩,弱冠之年喜得贵子,初为人父的他,喜悦、愉快之感难于抑制,那真是笑靥如花。
当他看到襁褓中的儿子,赞不绝口越看越爱,忍不住在他稚子的脸颊上,狠狠地亲了一口,吻得孩子哇哇直哭。
看到胖乎乎健壮的儿子再听这有力的哭啼声,士彦满意地笑了,笑得洒脱、自傲、得意,他喜笑颜开的样子,传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五十六岁的凤翼,听说老二这边生了个胖孙子,高兴得更是合不拢嘴,顾不上天麻麻亮,搀扶着体弱的夫人黄氏道:“走,我们过去看看大孙子去。
此乃,老祖宗庇护,我们老张家添丁增口,又添孙子了,哈哈!
听说还是个大胖小子......”产后过于疲倦的涂氏,看到丈夫踏进房门,顿时显得精神了许多,丈夫进门就说道:“你这下可立了大功,给老张家添了个大孙子,功不可没。
功不可没呀!
”涂氏听后心里很是高兴。
实在,在得知生的是儿子那一刻起,她就感自己的身价高了许多,一种造诣的快感,使其愉快不已。
她面含微笑,轻言细语对士彦道:“快给孩子起个名字吧,这是你做父亲的任务哟!
”,“还是请爹来起吧,长孙的名字马虎不得,这,我可不敢唐突。
”说完靠在床围旁呵呵只笑,等熬到天亮,士彦快步向父亲的住房走去,以便早点请安,正巧遇见朝这边过来的爹妈,士彦加快脚步迎了上去,上前换下搀扶妈的爹,满心欢畅对父母道:“恭喜您家添丁加口,长孙的名字马虎不得,还是您给孩子起个名字吧?”凤翼沉思了一会说道:“要得,自始迁祖伏二公,从江西右江迁到丰乐里以来,遭受无数的磨难,我们老张家也和时局一样,屁滚尿流,希望这统统即将过去。
我族虽人丁茂盛,但彷佛与皇榜无缘,为了张家基业,使之奕叶重光,我看这小子就叫入榜吧?希望将来这孩子争个名分,有出息!
二则,预示他身体康健,棒棒的,榜同棒谐音”,“爹,这名字取得好,道出我们家族的心声。
不过,入榜用这个“入”字比较露骨,担心揠苗助长,不如将“入”字改成“如”字,同音不同字,效果是一样,爹,娘您们看呢?”,“说得有理,我看行!
”凤翼满意说道。
说着,大哥西铭夫妇也前来恭贺道:“爹、娘、老二恭喜恭喜,这回我们张家有后了,大哥我自愧不如呀……”

汉阳柏泉乡西湖畔

如榜资质聪慧自小勤奋好学,在学习上他十分把稳办法方法,从不去世记硬背生搬硬套,主见读活书,巧读书。
在讲究节制学习新方法上,深受学堂熊师长西席的讴歌。
由于如榜勤奋,学习方法得当,小小年事就以全县第一名考入县学。
少年得志的如榜越怕努力,带着弟弟倍加学习从不懈怠。
就连放假期间也不放过,他常和如楚、三异一道背着书本慕名求学,在名师辅导下,兄弟三人获益匪浅,为虎傅翼之举,使他哥三进步很快。
不久兄弟三在丰乐里一带小有名气,特殊是如榜和三异,随着韶光的推移,竟成为汉阳地区的有名之士。
少年得志一帆风顺的如榜,岂知竟遇上多舛的命运,就在他准备大展宏图之时,秋闱考试竟平平落榜,直到顺治三年(1646年)如榜和二弟三异再次赴省城赶考,四十六岁的他,终于步入仕途考上了举人,可二弟就没那幸运了,再次名落深山。
天故意外风云,人有夙夜迟早祸福,事隔二年之后,也便是顺治五年(1648年)三异以精良成绩,如愿以偿成为响当当的举人;百次杆头再进一步的三异,于第二年,也便是顺治六年,一举荣获进士出身的桂冠。
数年后,三异为了鼓励后人好生读书,不被生活所扰,一次拿出田产510亩分给17个侄儿(每人30亩)。
如榜这次脱颖而出,获取举人这应有的名份,中年得志的他未为晚矣。
传到老里,可吧士彦夫妇喜坏啦,士彦道:“还是爹的名字起的好哇,如榜的仕途硬是被爹言中了,这头带的好哇!
将开辟张氏家族仕途的先河,是个好兆头,好兆头呀……”犹如乔布斯三十年前所说,将有3000万人戴上他所生产的苹果腕表一样,当年凤翼的预言兑现了。
“如榜这头带得好,开辟张氏家族仕途之先河”,果真,这句话一语成谶。
在后来漫长的二百余年里,汉阳柏泉三甲张氏家族,先后走出廿个举人,二位进士。
为官者大几十人,县令以上官职三十余人,知府十余人,巡抚二位三任,足迹遍布满、蒙、青、藏边陲外的中国其它省份。

光绪廿年三修,柏泉三甲《张氏家谱》

就在喜获如榜中举信息没多久,劳累生平里排张士彦,(里排制系明清期间赋役法,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催征租税;凡十年一周,曰排年。
某一年轮值充当的里长,称“里排”。
)终因辛老成疾离开了人间,享年六十六岁。
里排一走,除了里内忙乎一阵,重新选出新的里排外,最难过的自然是士彦家了,特殊是几十年相濡如沫的妻子涂氏,她觉得全体天都塌了下来了,失落去主心骨悲痛欲绝的她,在那段日子里,整天因此泪洗面。
好在子女已终年夜成人,就连最小的如玉已有二十一岁,这给六十有二的涂氏,带来极大的安慰。
孩子们的孝心让涂氏颇感欣慰,随着韶光推移,涂氏心逐渐放宽,终于挺过了那段悲痛的日子,她常说:“儿孙孝顺,自己身体的好转踏实,此乃先祖庇护之福也”。
可叹的是,今后如榜接连二次进京应试失落利,终极也未能获取进士名分。
不久被朝廷选中,派往广东潮州府普宁任知县。
普宁县地处边陲,穷山恶水非常掉队。
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这话确实不假,这里匪祸不断民风刁蛮。
只要到这里上任的官员,脾气都要变得比较暴躁,这是由于当地百姓很现实,不易接管“克己复礼”孔孟之道的感化。
对付这群蛮横的刁民,最好的训教办法便是棍棒、皮鞭。
历来的官员在此戾气行事,以是在这里产生的冤假错案较多。
如榜上任后通过仔细不雅观察,充分体恤民勤,拿本日的话来说,那便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替老百姓作想,为老百姓办事”。
在他任期之中,棍棒、皮鞭闲置高阁,从未利用过,办案看重证据,从未冤枉一个年夜大好人,也没放过一个坏人,受到当地百姓的同等好评。
在任期间还为老百姓修桥铺路,传授家乡水稻栽种技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
还从家乡请来养蚕织锦好手,在如榜的帮助下,大大提高了这里百姓的生活水平。
普宁人对年逾半百的他,同等呼唤为慈父。
如榜所做的统统,及受百姓赞许的劳苦功高,均得到当地民众的认可,其隽誉,在广东潮州一带还相称有名。

广东普宁洪阳镇学宫

当年,广东潮州普宁一带匪患专横獗,陵暴普宁县衙无钱养兵,故常来陵犯。
海匪还时时向普宁衙门索要银两,这样一来,原来穷苦苦愁的普宁人,更是雪上加霜。
自张如榜到任后,情形有了很大改进,刚直不阿的如榜,除组织百姓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外,对海匪派人索要、敲诈,那是武断不给!
说实话,当时衙门也没钱可给。
累遭如榜谢绝海匪,每每空手而归甚是恼怒,气急败坏的匪首,对这位软硬不吃的县令,非常恼火,只有穷兵黩武。
他们调集匪徒攻打县城,肆机抢劫钱财,做着大捞一笔黄粱美梦。
没钱养兵的县衙,仅靠那几个衙役、乡丁作护卫,犹如纸糊的灯笼一打就破。
在无钱、无兵、无计可施情形之下,张县令值得效忠职守,仿效古人,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报效国家朝廷,留取赤心照汗青。
当海匪攻破城池,冲进县衙准备大捞一把之时,只见张县令稳稳坐在大堂上,那顶戴花铃、朝服、朝靴,腰带、朝珠一样不少,穿着整洁,怀中抱着那颗县衙大印。
端庄坐大堂上的样子,不卑不亢一幅大义凛然,唾弃海匪的眼神,让匪首气上加气。
海匪们闯进衙门四处搜索,将全体衙门翻了个遍,也没找到一文钱。
气急被坏的匪首,只得从如榜怀硬性中抢走官印作为报复。
要知道,当年当官的,如果丧失落大印,那是要杀头的。
在大印被抢之后,如榜悄悄走向后堂,站到早已准备好的凳子上,准备上吊效忠。
当他蹬凳子,凳子倒地时发出的咣当声,惊动了匪首,这群匪贼不知何事,闻声跑回后堂,这才救下如榜。
面对身无分文生平正气,两袖清风人呼慈父的如榜,同时看到他那忠烈之举,海匪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不只救了如榜的性命,还退还了所抢的府衙官印。

广东普宁洪阳镇历史悠久,老街旧厝宁静。

海匪退去后,如榜带领普宁百姓重修城池,恢复活产,在如榜有效的整治下普宁县很快回到昔日的宁静。
哪知,海逆陵犯(指郑成功反清复明的军队),朝廷切磋解组潮州地区,包括普宁县。
就在如榜卸任离开时,普宁百姓沿路设喷鼻香案给他送行,数十里路上那是哭声不绝,人们一起拦车挡轿,大声呼喊慈父不要离开,希望连续蝉联普宁。
如榜辞官回到丰乐里,三十年来没有离开过丰乐里,再也没有涉足县城等城市。
呆在老家著书写诗教书育人,他常和兄弟及周边的年轻人,谈诗论画说古论今,并以此为乐。
还时常和湾里的年轻人一块玩樗蒱。
“樗蒲”是种掷骰子的游戏,继六博戏之后,涌现于汉末盛行的一种棋类游戏。
虽从外国传入,但,在当时已经十分盛行。
博戏中常见掷骰子,按所投的点数大小分胜负,最初是用樗木制成,故称樗蒲。
又因这种木制掷具五枚一组,以是又叫五木之戏。
六兄弟中,除老四如谛因病早逝享年31岁外,老大如榜、老二如楚、老三三异、老五三锡、老六如玉,享年均在72岁以上。
老大、老三、老五、老六更是龟龄,四位老人晨必聚,饮食同桌,气氛融洽,形影相随, “同乳四皓”③其隽誉,名噪一时,在汉阳府丰乐里一带广为传东颂。
关于张如榜的故事很多,由于篇幅的关系,本日暂时说到这,往后有韶光再讲。

如榜公奉檄重修的南门城垣

注:1. 张如榜(1600—1690),字宪卿,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
从前立志苦读,作文厌蹈时蹊,力求新意,为督学叹赏,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学。
又与胞弟张三异(另有传)负笈凤台等地,遍就名师指教,成为汉阳地区绅士。
清顺治三年(1646年)应试中举。
后两次赴京应试失落利,当选任广东潮州府普宁知县。
在任一年,对百姓的一样平常过失落不施行体罚,百姓称之为慈父。
从不打百姓板子的他,因拒付海上叛匪打单饷资,叛匪破城闯入公署,而被上锋打了一百乌沙棒,照样以而被撤职,奉檄戴罪立功,重修普宁洪阳城南门。
在他去离职时,地方百姓如丧考妣,老少挥泪相送登车挽留...... 等海逆破城的原形大白,朝廷另授其官(职),张如榜坚辞不出,隐居乡里30多年。
张如榜90岁诞辰之时,前来拜寿的知府戴某,特赠一匾额,撰着:“人中麟凤”四个金灿灿的大字。
《汉阳县志》、《武汉市东西湖地方志》、《张氏家谱》等历史文献上记载:张如榜系顺治三年1646年中举人。
张三异是顺治五(1648年)年中举人、顺治六年三异获赐进士出生(二甲进士),如榜则到普宁履新。
2.朱元璋为防止流亡到外洋的军阀与海盗滋扰敕令海禁。
直到到了1567年,也便是隆庆年间,随着国力的加强和沿海公民的须要,其禁海政策有所松动。
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开关迎入。
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协力下,李自成叛逆师寡不敌众,只好撤退,于是山海关大门洞开,清军大批进关驰入中原。
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随后逐渐建立了对全中国的统治。
因国力不强,广东潮州普宁一带匪患专横獗,陵暴普宁县衙无钱养兵,故常来陵犯。
3.“同乳四皓”指如榜、三异、三锡、如玉四位因龟龄,形影相随的四兄弟。
(如榜享年90岁、三异享年82岁、三锡享年81岁、如玉享年75岁、如楚享年72岁、如谛享年31岁。

南门古迹重修记誌

普宁旧邑,洪阳古城,地处厚屿,面迎铁峰,建于明万历十四年,地沉钟灵,瑞气笼罩,城池虽狭,精英层出。
清顺治十二年,海寇肆虐,城垣毁剥,翌年知县张如榜奉檄复任,修建如旧,几经沧桑,城垣屡陷屡修,民国三十年,日机频袭邑境,为避战乱,城墙拆除,只留此门。
为光耀文物,社会贤达暨本会执事同仇敌忾,勘核史料,斥资重修,是为志。
保城帝君庙理事会 公元2009年己丑夏立